二戰時期德國的超前飛彈技術不僅有防空飛彈還有反艦飛彈等

原標題:二戰時期德國的超前飛彈技術不僅有防空飛彈還有反艦飛彈等

德國對於飛彈研發試製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德軍第一種正式定型的飛彈是Hs-283A反艦飛彈,但該飛彈只用於實驗並沒有實戰記錄,而1939年德軍又在原有的反艦飛彈實驗技術,推出一款正式裝備德國空軍反艦飛彈,這便是亨舍爾Hs-293無線電反艦飛彈,該型飛彈設計採用滑翔機的飛行原理,利用小型滑翔機攜帶一枚500公斤航彈,通過搭載德軍中型容克轟炸機,在指定高度進行投放,在航彈實現滑行同時採用無線電制導裝置,進行手動操控控,無線電制導就是類似現在航模飛機和遙控汽車的原理,德軍飛行員只需要觀察飛彈的飛行路線進行手柄操控撞向敵軍軍艦即可,這種技術在二戰時期可謂非常的超前,比日本的自殺式櫻花飛機要領先一個世紀左右,這就是當時日本技術對比德國技術差別所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是又無能又反人類,只要當時日本人腦子變通一下,那麼神風特攻隊,將會成為日本二戰時期的一個亮點而並非是一個污點了。

德國除無線電反艦飛彈外,在飛彈研發上又推出了一款制導炸彈,德國弗里茨-X,需要注意的是德軍該款制導炸彈,並不是飛彈,而是重達1570千克的重型航彈改裝的,並不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內裝炸藥達到320千克高爆炸藥,而炸彈的重量主要體現彈頭,德軍對該型炸彈指標是能夠具備直接貫穿大型戰列艦的高強度鋼板後再引爆,其彈頭硬度要比戰列艦200毫米以上鋼板還要更加堅硬,等於是一枚重達1570公斤,長562毫米,穿甲彈,但打擊目標不是坦克,而是海面上大型軍艦,作戰時由載機通過無線電對安裝在尾翼的電磁驅動舵面進行控制,對半徑30米的圓靶命中率在90%以上,最佳實戰投放高度為6000米,最佳修正命中高度為500米,這得考驗德軍投彈手對於目標投放時第一個感覺,誤差越小,後期超控難度就越小,而根據海戰時美國的投彈統計,平均誤差只有三米到四米,而這三米和四米差距往往就等於攻擊完全失敗,而德軍就利用這三米和四米投彈遺憾,加以改進把航彈命中目標的準確率提升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二戰後期物資匱乏的德國效率決定實戰意義,任何沒有作戰效率浪費在希特勒眼中就是一種背叛。

而根據太平洋的海戰數據是平均兩顆250公斤航彈就能對敵軍一艘軍艦造成致命打擊,一場戰役起平均150顆航彈準確命中,就能徹底殲滅一個日本聯合艦隊,但美軍在二戰消耗航彈卻達到兩萬枚以上,打了整整四年才徹底把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摧毀殆盡,這就是德軍弗里茨-X的優勢之處,德軍的無線制導炸彈問世已經足夠影響一個世紀先進武器發展,乃至改變一場戰爭進程,但卻最終因為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的全部潰敗而無法得到大規模的運用,德軍即使在二戰後期有如此高科技的武器,卻沒有充足的轟炸戰進行作戰,還沒有充足戰鬥機護航,東線和西線制空權在1943年後被盟軍牢牢掌控,德軍在1943年開始量產到1944年末停產累計有2500枚。

而正式參加實戰的只有100枚,實際投放進行攻擊的就更少了不足50枚,最先拿自己盟友義大利開刀,1943年9月9日,在義大利宣布投降並退出德意軸心國的第二天,德國12架DO-217轟炸機攜帶「弗里茨-X」,在地中海對正準備向盟軍投降的義大利海軍主力戰列艦「羅馬」號發起了攻擊,短短20分鐘德軍只用兩枚「弗里茨-X」就徹底擊沉義大利4.2萬噸戰列艦羅馬號,重創了義大利「義大利」號戰列艦。之後戰績還包括英國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厭戰」號戰列艦,雖然都沒有擊沉但嚴重重創英軍這兩艘戰列艦,使其提前告別二戰一直維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海軍「大草原」號輕巡洋艦,美國「薩凡納」號巡洋艦以及英國「烏干達」號輕巡洋艦等等,也都曾經遭受到德軍弗里茨-X制導炸彈的攻擊,命中率百分之九十左右,但擊沉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這從側面顯示出戰爭運氣重要性,並不是更高科技就能改變戰爭進程,也不是命中就能達到預定效果,戰爭從來都是7分靠運氣三分靠人力。

德國末日戰爭計劃的一部分代號為「萊茵女兒」的防空飛彈,萊茵女兒」地空飛彈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有R1和R3兩種型號,其中R1型的動力是兩級固體萊茵女兒-1在發射架上燃料,R3則是液體燃料帶固體助推器,最射擊距離12公里,最大射擊高度為6000米,彈長5.74米,彈重1750公斤,德軍研製計劃在1941年開始展開,1944年研製成功累計進行82次試射成為世界上第一款有實際作用的防空飛彈和遠程攻擊飛彈,德軍曾經計劃讓虎王坦克的底盤作為搭載「萊茵女兒」防空飛彈進行使用,以實現機械化投入實戰,但最終由於德國快速戰敗而不能實現,而關於德軍這款飛彈所有秘密,只有當時美國人和蘇聯人知道。

當時德國「萊茵女兒」防空飛彈的所有技術和系統全部被美國和蘇聯得到後,在二戰結束後全部得到運用和發展,美蘇兩國都各自己發展出了自己飛彈防空系統,而在二戰結束之前,各國對於防空飛彈和攻擊型短程飛彈技術都是一片空白,知道其中原理卻不知道如何進行實施運用,而德國恰恰開啟了飛彈時代到來,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把所有技術給美國和蘇聯,讓美蘇開啟了嶄新時代,而德國對二戰結束後的貢獻也僅限於此,不值得讚美卻值得讓人唏噓。

德國巡航飛彈計劃,V1飛彈計劃,世界上第一種彈道飛彈V2飛彈計劃,都刷新當時各國對德國黑科技的認知,德國V1飛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實現自主巡航的飛彈,這種飛彈長7.90米,採用中單翼滑翔機射擊,裝有一台簡單的脈衝噴氣發動機,是由卡塞爾地區格哈德·費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羅伯特呂塞爾領導的設計小組設計,二戰時期德國生產一萬多枚,運往法國海岸對英國本土展開攻擊,技術特點能保持900米的飛行高度進行持續飛行,直到命中目標,最大攻擊距離為280公里,法國為中心幾乎可以打擊西歐全境各個國家。

但當時德國在西歐僅有的對手只有地處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因此英國成為德軍V1飛彈唯一的攻擊目標,德軍累計從1943年末到1944年向英國本土發射了一萬枚占德國V10飛彈產量的百分之九十,其中有6000枚成功抵達英國本土,除去自己墜毀、偏離目標、被攔截的,大概有2500枚飛到倫敦,造成6184人喪生,176981人重傷,而德國真正展開攻擊持續時間只維持到諾曼第戰役前夕短短半年而已,如果當時諾曼第戰役沒有爆發,德國的飛彈攻擊行動將會讓英國徹底崩潰,這是德國當時計劃設想,根據後來資料解密英國人著實是捏了一把冷汗。

德國V2飛彈計劃,該計劃雛形德國人早在1927年就進行嘗試,1942年正式研製成功,進行攻擊試驗,是人類歷史上生產的一種彈道飛彈,也是人類第一款進行過實戰彈道飛彈,其最大打擊距離達達到320公里,且不可攔截,1944年9月8日第一次實現了對英國本土攻擊,飛彈直接從德國本土發射,如果1944年德國研發出核彈,那麼1944年9月8日英國倫敦將會成為德國第一次核打擊目標,因為了理論上德國V2飛彈已經具備裝備核彈頭能力,它的推力已經完全足夠,最高飛行高度達到10萬米高空,已經具備發射衛星的能力,而這樣造福人類高科技技術,一念之差就足以毀滅世界,而納粹確確實實想過把V2火箭當成毀滅世界工具使用,這就是為什麼德國科學家明明具備研製出核彈能力,卻紛紛不敢研製,乃至逃離到美國的原因,但即使當時讓美國研製出核彈,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沒有想到美國真的敢用於戰爭,敢用於對二戰世界結束後世界格局重塑,而諷刺意義上講,如今世界的和平也完全被核彈技術所掌控和制約,而古巴的飛彈危機,也讓人類第一次有了反思,為什麼人類現代社會穩定,要被一種足以毀滅世界武器所制約,這是對當代人類諷刺,同時也需要我們的後代去反思一件事,因為這關乎到未來人類存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zt-UHQBLq-Ct6CZAM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