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呂宋島戰役美軍一個坦克團就全殲了日軍第二坦克師團

原標題:1945年呂宋島戰役美軍一個坦克團就全殲了日軍第二坦克師團

1945年美軍麥克阿瑟將軍,終於帶著強大美軍艦隊重返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戰役美英聯軍幾乎全軍覆沒,麥克阿瑟將軍被迫撤離菲律賓時,就曾經立下誓言有一天一定反攻菲律賓,以洗刷戰敗出逃之辱,1944年12月美軍占領萊特島後,1944年12月美軍占領萊特島後,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命令第6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一部共28萬人在呂宋島登陸,以實現之前許下的諾言,當時日軍在菲律賓部署兵力達到22萬人左右,由日軍第14方面軍司令山下奉文陸軍大將指揮,麾下主力部隊有第19師團、第58獨立混成旅、第23師團、第2坦克師團以及第10師團等部。

其中日本第二坦克師團,可以說是當時日本防禦菲律賓的一支主力機械化部隊,該師當時擁有兩個坦克旅團和一個自行火炮大隊,配屬的裝備全部都是當時日本陸軍能夠拿得出手的最好裝備,該師團擁有97改坦克80輛和80輛95式坦克,包括一個自行火炮大隊裝備有20輛日軍二式75毫米自行火炮,包括95式運兵裝甲車和91式裝甲車等累計有200輛機械化裝甲單位,是日本第14方面軍在呂松島上真正意義上主力機動部隊。

其中日本的97式改坦克,擁有一門47毫米48倍徑主炮,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每小時,無論的機動性和火力都與德國早期三號H型坦克相當,只是裝甲防護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因為日本早期並沒有一次性鍛造97式坦克車體裝甲能力,於是只能分段鍛造後進行組裝,採用鉚釘拼裝而成25毫米鋼板,這種鉚釘裝甲設計在1945年已經嚴重過時,防禦性能甚至比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德國二號坦克。

而美軍當時首先登陸呂松島坦克部隊,是由兩個謝爾曼坦克營組成獨立坦克團,擁有80輛謝爾曼坦克和謝爾曼噴火坦克,其中有50輛是謝爾曼M4A2坦克,美軍當時謝爾曼坦克,在歐洲戰區根本毫無亮點,被德軍虐打,而到了亞洲的太平洋戰場,卻成為當時亞洲戰區噸位最重火力最強的坦克,其正面裝甲厚達50毫米炮塔裝甲為63毫米,擁有一門M3型75毫米主炮,在500米距離內採用常規穿甲彈就能擊穿75毫米勻質干鋼板。

從各個方面指標來看,日本97改坦克幾乎毫無亮點,根本無法與美軍謝爾曼坦克正面對抗,但日本97式改並非沒有秘密裝備,在1945年時日本據說已經給97改坦克,裝備一種穿透力極強破甲彈,能在500米距離內擊穿87毫米裝甲,但實際上日本鋼材質量與歐洲鋼材質量標準是不一樣,這使得與美軍謝爾曼坦克遭遇時,其穿甲能力減半,而日本陸軍的坦克部隊並不知道,他們手中97式改存在著火力嚴重不足缺陷,於是呂松島戰役開始後,日本第二坦克師團是第一支趕到海岸線支援主力,最先與美軍謝爾曼坦克遭遇,在日軍第二師團全面反擊,預想計劃是把美軍殲滅灘頭,但結果突擊戰鬥呈現出不可思議的一邊倒。

美軍謝爾曼坦克,輕鬆衝散日本坦克進攻編隊,每一炮都能輕易擊穿日軍坦克裝甲,根據美軍老兵回憶,日本坦克射擊準確又快速,但打中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後,只能聽到咣當一聲,然後火花四濺,起初美軍被日軍攻擊所震驚,但很快就發現日本的97改坦克根本就無法擊穿,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這時美軍謝爾曼坦克開始全面轉守為攻,在戰艦火炮支援下,一天之內就消滅所有能看到日軍裝甲目標,最終日本第二裝甲師團全力拚死一戰的結局,只擊毀了美軍三到四輛謝爾曼坦克,而美軍的參戰50輛謝爾曼坦克卻幾乎全殲了日軍整整一個坦克師團,日軍坦克的殘骸幾乎遍布整個海岸和每一條道路的旁邊。

令人感到十分不解的是,日本當時第二坦克師團還有20輛二式自行火炮,這種日本二戰時期用97式坦克底盤改裝而成的自行火炮,雖然裝甲防護力還是15毫米到25毫米之間,但裝備的主炮是當時日本最能拿得手出手90式75毫米榴彈炮,其倍徑達到38.5,是完全具備在500米距離上擊穿美軍謝爾曼坦克正面裝甲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日本第二師團把最這些自行火炮全部裝備給了步兵師團,分散在島嶼各個據點之中,並沒有產生實際戰鬥作用,被美軍逐輛擊毀了,呂宋島坦克戰結束後,也讓蘇聯看清日本關東軍整體實力,事實證明二戰時期日本坦克師團作戰能力,甚至比義大利裝甲師還要不如,日本研製新型坦克計劃,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而無果而終,菲律賓戰役最終結果美軍預計傷亡只有4.7萬卻全殲日本第14方面軍22萬在菲律賓島上的主力部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Qi0h3QBeElxlkka1O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