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文前:
此文不適用於買粉以及炒作流量者。
我離開頭條的時候,是1.2萬粉絲,但去年的時候,也就是2021年已經一萬粉絲了。
而我是2020年5月正式運營頭條的,本身是一名網文作家,即便發表個文章,也寫過劇本,參加比賽拿過獎,但我還是開始寫網文了,網文的話,我是大學的時候,看了唐家三少的《狂神》從此開始熱愛上的,當然也出版過,但被盜版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2020年5月,我開始頭條正式運營,此前沒有這個想法,斷斷續續發過幾篇,但2020年5月開始運營自媒體後,各大平台開始發文。
我記得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媒體的魅力,其實不是我所知道的人,已經百萬粉絲大V了而且各方面很出色,畢竟,認識的人裡面有新秀這種大V,也有以前比較厲害的,所以我沒有關心這件事,總覺得自媒體是不是有點「掉價」,那時候我對自媒體抱有一種不端正的態度,總覺得不正規、不正統,但實際上我後來發現,很多自媒體文寫的很好,隨著時代網絡的發展,自媒體與網文都屬於一種新型的文學表達方式,儘管它跟傳統文學不一樣,但是,你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精彩的自媒體文,同樣也可以稱得上是文學,也許需要挑挑揀揀,或者自心認可,但無論如何,它作為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寫作更順捷,交流更直接,而我發現很多自媒體文寫的非常好,很走心,於是開始學習自媒體文的寫法。
我時常看到一些人在說,自媒體文如何如何,沒想到人家流量那麼高,有的傳統文學發上去,卻沒啥反應,其實這很正常,因為自媒體的話,它的方式比較自由,只要走心,不管是說到痛點、熱點,只要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即便不需要那麼好的文筆,但也很多人都會去關心,因為它很多時候,是承載著社交的功能,而並非僅僅只有創作。
(當然,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些人為了流量,惡意抹黑他人,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儘管他們抹黑他人做法,以及鑽頭條空子,聯合網絡水軍造勢等等,這類做法,即便矇騙得了一時,但明眼人看到了,內心自有判斷。
而另外一些人,一邊阿諛諂媚這類人,一邊不斷做「白蓮花」狀,將他人塑造成醜陋形象,將自己美化成完美形象甚至一切都是無辜的,自己才是受害者等等……通過不正當方式玩弄「心術」的,只要他人一拆穿,又是十分可笑,因此他們行文當中往往都會倒打一耙,除了醜化你的形象,歪曲事實之外,還會做一些操作美化自己,甚至讓他人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幹,可惜看到你幹壞事的人多了,大家都知道,所以矇騙的也只是願意被矇騙的人。
而網絡大數據欺騙,也無非是以上兩種人,但這兩種人做法, 終不長久。
因為他們欺騙得了別人,欺騙得了平台,即便將他人趕出頭條,但是欺騙不了自己的水平,哪怕將自己美化成一個受害者,實際上是傷害他人的人,將自己美化成正能量,其實此人誣陷他人種種,不少正是他們自己乾的事情,同時欺哄平台讓平台認為他們才是真正創作者,汙衊別人碰瓷……實在可笑。
這類謊言,能相信的人,大抵也是願意受欺騙的人吧。
可終究他們的水平不行,即便各方面美化自己的形象,忽悠別人,但實際上水平擺在那裡,所以終究只能黑人而美化自己,但凡是一個誠懇的人,看到這類「凡爾賽」都會搖頭嘆息,大概以為造謠汙衊他人,只要自己裝的一臉無辜,加上各類謊言,心機操作,所以自己肯定被別人認為是個好人,是別人幹壞事,想想也很可笑,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類人如此自信自己的謊言不會被拆穿?也許是自恃人多勢眾,預先「倒打一耙」,同時各種警告吧,暗示性威脅,你要說出來,我們這邊進一步網暴你……想到這裡,不禁覺得,有些事情,有些人為了利益,真是豁出去了。
嘆服、嘆服。
《網絡大數據的今天:缺乏三種敬畏心的你造謠真「可愛」》:對於缺乏生命的敬畏、真相的敬畏、知識的敬畏,以上三種任何一種敬畏心一旦缺乏,那麼自然會有缺乏這方面的敬畏,而導致的苦果。
不修己立身,無知就是一種報應。)
而我看到不少自媒體作者大V其實本身作品寫的好,無論什麼平台,傳統文學平台也好,自媒體也好,都可以傳播社會正能量。
因此,當我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其實還是主要圍繞網文的,畢竟我是網文作家,但因為也寫劇本,詩歌賞析,或者詩歌,小說,報告文學,還有各類評論,比如業餘古玩鑑賞,書評,影評,畫評,以及其他文學,哲學,經濟學,還有心理學方面文章,因此鄙人從小喜歡儒釋道,諸子百家學問,對於西方的心理學、哲學、經濟學等等也很感興趣,所以我在寫網文、網文評論、網文現象分析過程中,也除了指導新人簽約規則外,也會不時發表以上所說的這類文章,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文體值得尊重。
所以,我寫文章,一般根據需要,去寫這種文體,而不是執著於某一種文體,拚命去「刨」,要知道每種文體有每種文體「特色」,你得根據情況寫,不要「硬拗」。
(學習電腦畫之初,我採用了詩友「醽醁」兩首詩,進行配圖。
因為「PS」繪圖,我還是初學者,見諒。)
至於素材,天地萬物皆為素材,唯獨人我是非最耗費時光,所以我最是厭惡他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將我拖進去,所以有時候,有些人你只可能「枉做好人」不該去承擔他人因果,因為有的時候,相知者,自然明白怎麼回事,而有私心者,卻反而會利用你。
既然如此,所以網際網路上,也許「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三分」還要減掉「一分」才行,信任因人而言,但對於不「正心」者,對你只有誹謗與汙衊,不提也罷。
而我回顧我在頭條,大概是2020年5月到2021年,攢了一萬粉絲左右。
(去年的截圖,還是別人那邊截的,自己也沒保存。)
但2022年的時候因為被網暴而離開頭條,此時是1.2萬粉絲,算起來,跟我認識很多人,差很遠。
網絡大數據固然可以通過鑽頭條空子,結合網絡水軍造謠,誹謗汙衊,集體惡意舉報而導致他人離開此地。
但是實質上,這些人沒什麼真實水平,但凡有真實水平的,都不會幹這些事情,剩下的只有「自吹自擂」,拉幫結派,排除異己,以及打壓他人,網暴他人,驅趕他人離開頭條等等,污對方名聲,不外乎如此。
你只要去看對方頭條,沒做什麼正事,長期毀謗他人。
(或者表面冠冕堂皇,其實一旦有事情攻擊人,自認為別人看不到,但被傷害的人多了,彼此一通氣,大家就知道了。)
一旦有人無奈之下拆穿了,反過來汙衊你碰瓷。
我在被徹底拉到網暴當中被栽贓嫁禍,各種汙衊之前,基本上是每天一兩篇自媒體文+網文正常更新, 我的手速一般,網文的話是正常速度4000字/小時,這是我比較慢的速度,只要不東查資料,或者磨磨蹭蹭,一般5000字/小時,快的話就是6000字/時,這些在網文作者當中速度不算快,只能說勉強過關。
但我又不夠努力,所以一天網文會更新8000字以上,然後自媒體文一般肯定兩千字以上,我的自媒體文,有的篇幅長的,一萬多字,也是常有。
所以在我徹底被拉到網暴風波裡面被傷害之前,我一天寫一萬多字吧,如果是拚命碼網文,可能自媒體沒時間寫多少,偶爾發個微頭條,一天也可以寫兩萬字,有試驗過從早到晚一直寫,大概寫了3.9萬字,原本還可以寫,但沒寫了。
(我用「橙瓜」軟體比較晚了,這裡資料加上部分練筆,是一百多萬字,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實際上我各大平台發的網文,即便本人是一個「撲街仔」,但是呢,不算上自媒體文和我其他地方發表的文章,應是三百萬字以上,至於有沒有超過四百萬字,可能要算一下,因為我寫了有的網文,寫了後,就過了,自己也沒記,反正這個數字在網文作家當中,絕對是算少的,要說「撲街」的話,就這個數字,還不能談呢,繼續磨練。)
說這些可能沒什麼意思,但算我一個「復盤」,但從我的經歷上,我已經非常明白,我所認識的一些人,已經差太多。
而我所知道的大V基本上埋首於文章,就連評論區的「交流」,也是非常少的。
他們一般深耕於某個領域,不像我東寫一篇,西寫一篇,看起來都也不同的類型文章在寫,但是實際上,就不像那些大V們那樣,專注的「深耕」一樣了。
撇開人我是非不談,一個人做人要心正,只有心正,即便粉絲增長得慢,但是,這是對自己,對他人,也是對社會的負責。
倘若為了吸粉,而肆意造謠,汙衊他人,陷害他人,那麼我想這種人,這類騙術,終究不能使你「得道」。
因為假的總是假的。
而我作為網文作家,同樣有社會初心。
所以除了指導新人簽約規則外,因我一直關注網文並且大量閱讀,所以看文還可以看個主線,往往會幫新人看文,手把手說明簽約的一些規則,主線應當如何等等……另外也做一些社會上能夠幫忙的事情,無論疫情還是水災等捐款,或者其他幫忙等等。
(還有一些陸續的紅十字會捐款,以及困難者的微薄之力幫助,也就不提。)
而我作為心理學義工,因為疫情關係,最近也是偶爾寫書評。
(《讓愛戰勝抑鬱和焦慮:《柔軟的刺蝟》教你如何用繪畫和文字療愈》:有趣的是寫這篇書評,我看其中作者,美國的凱特·艾倫的繪畫作品貌似電腦畫,我心想這對寫作也要幫助,除了文字表達,也要繪畫作用。
雖然我繪畫也拿過獎,但電腦畫不會,也因為不會電腦畫而失去過機遇,所以我因為這篇書評,開始學習電腦畫。
而我也以為現代化社會,其實要傳播社會正能量,電腦畫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我總認為,一個人的理論不能脫離於實踐,一個人嘴上說的再好聽,不如給人實際的幫忙,切實有效的幫助。
所以任何人,無論網文作家還是其他人,總有自己堅守的「道」,而這種道,一定不是隨著時間、空間、流言而「消亡」,它始終存在。
而以我在頭條經歷,一年一萬粉絲左右增長,以及後面離開頭條之事,可以看出,正義固然重要,但表達正義可能不止一種方式,作為創作者,也許深耕對自己來說是更加避免一些事端的方法吧。
雖然專業作者其實很多也陷於網暴,但這是我個人總結。
總而言之,實際上不希望「復盤」但被迫而寫了這篇「復盤」,但也證明一點:
一個人或許會「湮滅」在流言之中,因為層層誹謗以及誣陷,或許你會失去證明的信心,迫於網暴壓力,以及種種,但是,真相從來存在。
它不會因為迫害者手段高明而不存在,也不會因為迫害者人多勢眾,謊言多,偽裝強,而消失於世間。
因為真相始終存在。
而表達真相的方式不止一種,惶恐以及心虛的是迫害者,而作為受害者,即便當時無人力挺,但是,總有知情者,會將真相曝光。
(願人如奶茶一般,如是香醇,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