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災人禍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人禍帶來的困難這幾年大夥深有體會,而那些已經成為了習慣的天災似乎已經在人類的意識里變得平淡,以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殊不知,越來越多的天災背後同樣是人禍造成的悲劇。
全球再保險巨頭瑞士再保險公司在8月2日的時候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自然災害給全球帶來的總經濟損失達到750億美元,其中720億美元是直接損失,30億美元是間接損失。
需要提醒的是,這裡的間接損失指的還是第一關聯因素的間接損失,比如因為天災而導致某些工業設備出現隱患,但操作者不知道這個隱患從而產生了人為次生再難。而像很多學術文章中所說的因為天災導致的物流中斷生產中斷這些第二關聯因素造成的損失並不計算在內,因為這類損失很難精確統計。
2021年上半年,自然災害帶給人類的總損失金額是950億美元,其中直接損失為910億美元,間接損失為40億美元。也就是說,2022年上半年的自然災害損失同比是下降的,減少了21%,如果對比最近十年來同期770億美元的平均損失的話,同樣也是降低的。從這個角度上看,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按照國際再保險公司聯盟的劃定方式,自然災害分為重大災害和非重大災害,像地震、大型洪澇和強颶風等屬於重大災害,而普通水災、颱風和霜凍等屬於非重大災害。2022年上半年出現損失比以往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重大災害出現的次數減少,而非重大災害出現的次數增加。
在上半年全部的自然災害中,損失較大的有如下幾個案例:
澳大利亞和南非史無前例的洪澇災害;
歐洲冬季風暴(特徵表現為大雪和大風,雖然叫做冬季風暴,但是在春季發生的頻率並不低)和強雷暴(伴隨著雷擊、暴雨和冰雹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
美國強雷暴(對美國威脅最頻繁的颶風一般都是在下半年居多,今年上半年列入損失的颶風尚無);
印度、中國和孟加拉國等亞洲東南部地區的洪澇災害;
歐洲的夏季熱浪和因此引發的山火(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都有中招,其中義大利被山火燒了860公頃)……
上半年的自然災害帶給保險公司的總損失為380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直接損失賠償350億美元,間接損失賠償30億美元),相比近十年同一期間平均水平的賠償金額多了22%。
幾個大筆的賠償金額包括:2月份歐洲冬季風暴使保險公司損失了35億美元;澳大利亞2月和3月份的洪澇災害使保險公司同樣損失了35億美元;法國上半年連續出現的雷暴和冰雹災害,讓保險公司共賠了41億美元。
在報告中,瑞士再保險公司再次強調了兩個觀點:
第一是當前自然災害損失有明顯向天氣災害傾斜的特點,也就是說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界的破壞正在受到越來越激烈的懲罰;
第二是目前全球有超過75%的自然災害損失沒有投保,絕大多數發生在非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這會給這些區域的受害者帶來毀滅性打擊。
關於第一點,無需過多解釋,第二點卻是一個令人很無奈的事情,就拿我們中國的保險公司來說吧,險種千千萬萬,但是幾乎每個保險合同中都會將自然災害這種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只有極少數險種會有考慮理賠的類似描述,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中,還會玩命摳字眼,玩文字遊戲。
這一點和歐美已開發國家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拿美國來說,在颶風肆虐的2020年,美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總損失為950億美元,這個數字剛好相當於2021年上半年全球的自然災害損失,而且還是2020年全年整個亞洲自然災害損失的1.3倍。但是在當時颶風造成的430億美元中,有260億是獲得了保險賠償,而野火造成的160億美元損失中,有110億美元得到了保險的兜底。也就是說,其自然災害的保險賠償率高達68%——相比之下,亞洲地區自然災害的保險賠償率只有5%,中國更是只有2%。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