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顆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有多大?產生的能量有多大?

2023-08-14     戲說金融

原標題:那顆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有多大?產生的能量有多大?

相比起統治地球時間最長的動物——恐龍,人類主宰這個藍色星球的日子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大約在2.26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向白堊紀過渡的漫長時期里,恐龍出現了。這種體形可以長達27米,體重最多超過60噸的動物,讓同時期的其他陸地生活的生命體只能成為其捕食的魚肉,而有些可以飛翔的恐龍又成為了飛行生物的噩夢。總而言之,或許只有藏身於深海的動物,才能免遭其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儘管不會使用工具,恐龍依然可以在地球橫行霸道的原因。

不過,哪怕是這種當時看起來沒有對手的動物,至今也只能從遺體的化石中尋找其曾經存在的證據。自6600年前一次變故後,所有的恐龍物質都成為了歷史。

那麼,那一次致使所有恐龍瞬間滅跡的變故是什麼呢?目前的科學家對此依然存在不少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國際學術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越來越多的研究都指向了同一個答案——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

這個答案目前似乎得到了公認。

問題來了:當時撞擊地球促使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到底有多大?其產生的能量又有多少呢?

1980年,美國科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根據銥的含量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大約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對於這一推測,在中美洲墨西哥猶卡坦半島的地層里,一個直徑在180~300公里之間大坑為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證據。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當時這顆小行星在撞向地球時,平均速度達到了20公里/秒,為音速的60倍,當其靠近地球的時候,產生的風速超過了1000公里每小時——大概是一個17級颱風風速的5倍。

當這顆小行星撞向地球表面的時候,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相當於10萬噸TNT炸彈。正因如此,經過劇烈撞擊後,地球產生了超高溫。這種高溫使得很大一部分動植物直接燒成灰燼,而另一部分距離撞擊點稍遠一點動植物也因高溫而死亡。

除了直接傷害之外,小行星的撞擊還會產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引發海嘯、泥石流、雪崩、山崩地裂等等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撞擊使熔漿被拋到數千米的高空,繼而是長達幾十天的流火現象,數以千萬噸的灰塵、有毒物質在隨後的一個月內遍及全球。

在以後的四個多月里,太陽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植物停止了生長,食草動物大量減少,污濁的空氣、短缺的食物、肆意的疾病等無不摧殘著倖存下來的恐龍。由於塵土的遮蓋,地球上面臨著寒冷的侵襲。但寒冷似乎不是最嚴重的問題,但是,請記住一些動物的性別是由溫度決定的,恐龍正是其中之一。

其實不只是恐龍,這次的小行星撞擊,讓當時地球上3/4的生物都死於非命。

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後來研究發現,這次小行星撞擊過後,恐龍並非完全滅絕,有一些遠離撞擊點的飛行類恐龍依然得以生存,直到200萬年以後。

不過,那些倖存下來的恐龍最終沒能延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次撞擊導致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

毫無疑問,致使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不會是最後一次。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可知,每平均1億年,就會有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也就是說,距離下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大約還會有3400萬年的時間。當然,由於1億年是個平均值,因此3400萬年的數值有可能會變大或者變小。

幸運的是,鑒於目前人類科技已經相對發達,對於小行星運行軌跡的跟蹤已經相對成熟。那麼,當發現有小行星很可能會撞擊地球,威脅人類的時候,可以提前使用一些手段(比如發射巨型飛彈)改變其運行軌道。實際上,NASA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可用於防止小行星撞擊的方法,而且做出了一些嘗試。

因為人類的科技繼續在前進,因此有足夠的理由可以相信在下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候,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技術手段去阻止。

相比起這種外來的「天災」,地球的毀滅更應該預防的是「人禍」。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對於地球的過度開發和因此產生的各種環境破壞和污染,使得這座星球的「體質」發生了迅猛變化,這種變化會讓大自然感到不適,而大自然不適的最終結果將是對人類致命的反噬。

所以,不想要我們的子孫後代成為下一個「恐龍」,該收斂還是要收斂吧。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0e9d0285620f07b4d721318d111f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