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有種不祥的預感…

2023-11-21     戲說金融

原標題:阿根廷有種不祥的預感…

阿根廷選舉結果出來了,親美派候選人「阿根廷版特朗普」哈維爾·米萊以55.7%:44.3%擊敗現任經濟部長塞爾希奧·馬薩成功當選。

在外媒的眼中,這絕非美差,甚至將其形容為「目前世界上最令人頭疼的工作」之一。

以阿根廷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這話並非誇大其詞。

數據來源:阿根廷國家統計局

這是阿根廷從2005年至今經濟增長變化圖,說實話,很少看到一個國家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裡,出現這麼多次經濟負增長的情況。

更有意思的是在這些負增長和高增長的背後,隱藏著的故事。

關於這一點,我們後面再說,這裡單純想說的就是目前的阿根廷,又到了經濟負增長的開端。這是個最為宏觀的指標,表明整體是有大毛病的了。

再看看阿根廷的貧困人口方面,如下圖:

數據來源:阿根廷國家統計局

誰能想到,在上個世紀中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力壓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已開發國家,排在世界前10的位置的阿根廷,現在的貧困人口竟然占到了40%以上,這架勢,能超越非洲不少國家呢?

除了這兩項看起來非常尷尬的指標之外,阿根廷其他經濟指標同樣「不堪入目」。比如該國央行債務的年增長率為133%,現在外部和內部債務總額已經達到3929.99億美元,而每年的財政尚入不敷出;其中外債規模超過2700億美元,但其外匯儲備不足240億美元。因此,阿根廷在去年就出現了650億美元的外債逾期。

再比如阿根廷現在的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120%,經濟學家預測,到米萊12月10日上任的時候,將達到143%。

面對這麼一個「爛攤子」,米萊真的有本事力挽狂瀾嗎?關於這一點姑且拭目以待。

但,從米萊的一系列動作和觀點來看,難免讓人有種不祥的預感。

先說說這位準總統在競選時的一些主打觀點吧。

1、支持器官買賣合法化,實行寬鬆的槍枝管制政策;

2、反對性教育、女權主義政策和墮胎;

3、包括實行全面美元化,廢除比索,結束貨幣管制,關閉央行;

4、取締衛生部、教育部和社會發展部,大幅削減國家支出;

5、稅收就是盜竊,上帝的制度是自由市場,國企全部私有化。

看到這些措施,是不是很難相信這是一個總統拿出來競選並取得成功的施政要領。

不過,對於米萊來說,似乎並不會出人意料。

為什麼呢?因為這位53歲的大學教授,除了是名經濟學家之外,還是個搖滾歌手和電視明星,一年接受235次採訪的記錄和每天堅持在短視頻平台發表叛逆言論的做法也將自己打造成了標準的「網紅」。蓬鬆雜亂的髮型,誇張的表情和在競選會場手拿電鋸的表演,炒作式的造勢,都能證明其可以做出任何在阿根廷總統身份上前無古人的舉動。

那麼,這位不拘一格的總統,能否拯救現在的阿根廷,他將要實施的這些舉措又是否可行呢?對於前面兩條非經濟的,我們不去討論,大夥估計心裡也有自己的答案了。

就說說那幾條關於經濟方面的舉措。

1、實行全面美元化,廢除比索,結束貨幣管制,關閉央行

放棄本國國幣,全面實行美元化,這種例子也是有,大多都是島國,還有像厄瓜多、巴拿馬和薩爾瓦多等拉美國家,像阿根廷這樣的「大國」還是第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這玩意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

首先第一條,你實行美元化,得有大量美元儲備給國民去置換吧,但是偏偏阿根廷的美元儲備已經達到了極度危險的水平(IMF的評估結論),你不可能要求老美自己額外發行貨幣給你阿根廷去兌換吧。

其次,不是你米萊想全面美元化就可以立刻實行的,這麼大件事,怎麼都得通過法律和議會吧。而作為政治新人的米萊偏偏在議會方面可以獲得支持的人脈寥寥無幾,因此不論是阿根廷國內還是國際社會,都覺得米萊的想法不可能獲得議會的認可。

再次,本來阿根廷的通貨膨脹已經剎不住車了,現在只能夠通過強制規定貶值比例的限制來維持,一旦選擇放棄比索,那麼在進行美元化的過渡期,本國貨幣會徹底走向崩潰,整個經濟也隨著交易市場的混亂而亂象叢生,在放棄貨幣管制的加持下,沒有美元的本國國民很有可能買不到或者買不起任何生活物資,社會穩定遭受考驗。

至於關閉央行,那就更大膽了,這意味著完全且徹底地放棄了本國金融主動權和政策調節能力。

有意思的是,在這件事上,阿根廷是有教訓的。上世紀90年代,阿根廷新自由主義經濟之風盛行,完全開放地金融體系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金融機構。一時間,阿根廷的外資銀行占70%,剩下的便是合資或者民營。

於是產生了這樣的後果:一旦出現通貨膨脹或者匯率貶值,這些銀行資本便開始撤離,停止營業。毫無疑問,這將加劇金融市場的恐慌和銀行擠兌,為了安撫國民,政府不得不和這些銀行展開談判,換來的結果通常是300%以上的借貸利息或者針對本土銀行的同業拆借利息。這就是從那時候起阿根廷外債日益高築的原因,也是他們貨幣不斷貶值的歷史背景。

我們看回第一張圖表,阿根廷經濟第一次出現負增長,正是美國次貸危機傳遞導致的阿根廷經濟危機。

2、取締衛生部、教育部和社會發展部,大幅削減國家支出。以阿根廷目前入不敷出,資不抵債的現狀來看,確實應該縮衣節食,削減開支。但是把衛生部和教育部這兩個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部門給取締了,這又是神馬操作?是打算既放棄現在又放棄未來了嗎?看不懂,著實看不懂,不論是從經濟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都看不懂。

3、稅收就是盜竊,上帝的制度是自由市場,國企全部私有化。這句話的意思也不難理解,減稅甚至免稅,然後將國企都私有化,讓市場不受約束自由競爭。

減稅免稅,為企業和國民減負,有利於刺激生存和消費,這一招幾乎所有國家都用過。只不過,任何國家使用它的時候,都是有限制的,時間上有限制,行業方面也有限制。不然不但達不到調節市場的效果,而且還擾亂了市場的政策運行。更重要的,沒有稅收,拿什麼來實現財政收入,拿什麼去履行政府職能,更何況,阿根廷還欠著大量外債呢?

再說說國企私有化,自由市場這一套。這是歐美奉行的經濟理念,也是芝加哥學派喜歡向世界各地宣傳的政治經濟學理念。但有意思的是,哪怕是歐美本身,也並非所有行業都完全私有化,就算是私有化了也會嚴格控制股東構成和話語權,沒有所謂的完全自由市場。

和金融自由主義給阿根廷帶來過傷害一樣,市場自由主義同樣對這個國家「掏心掏肺」過。同樣是上世紀90年代那段時間,阿根廷將大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歐美資本迅速聞風而至,通過資金優勢控制了阿根廷的糧食和礦產行業。原有的農場主和礦主們和歐美企業大鱷簽訂合約,按照別人的指示去播種、養殖和開採,收穫的果實也由歐美企業去儲存、加工、運輸和銷售,自己只能拿著最低端那點利潤。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阿根廷人的收入一落千丈。

另外,米萊的團隊還沒上任,就非常堅定地站隊,想和這兩年幫助過他們的兔子割裂,這種行為不僅不仁義,而且很危險,畢竟不論是消費市場需求還是供應鏈供給,兔子的體量都是阿根廷不能忽視的。

目前來看,米萊更像擅長炒作的「網紅」,至於能否真的成為「救世主」,著實懸……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30e3ca5f24f9349100a3583bf1da3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