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的巴以衝突,準確來說是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已經持續將近2個半月。雖然前陣子有經過短暫的停火和互換人質,但是很快便繼續硝煙四起。
毫無疑問,不論是軍事實力、經濟水平還是國際影響力,以色列都屬於降維打擊式的存在。在這種優勢下,以色列的坦克在加薩走廊進行了無情的碾壓,它們戰機的轟鳴聲在巴勒斯坦人民頭上肆意轟鳴,大炮在各種建築物間進行無差別轟炸。斷電斷水斷糧,醫院成了墳場,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面臨著一千種生命威脅。
根據以色列方面的聲稱,截止12月18日,這次行動他們殺死了1139人,將250名人質從加沙帶回以色列,目前還有129人被哈馬斯關押。
哈馬斯方面則表示,以色列這次行動,造成了超過188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儘管兩者給出的數字天差地別,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以色列和哈馬斯都承認,在加沙被以色列軍隊打死的民眾中,大部分都是婦女兒童為主的平民。
對於這場戰爭,就算將歷史淵源拋到一旁,哈馬斯也算是有血性的漢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提一點,那就是以色列在不斷將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給壓縮後,還實行了極為嚴格的軟禁政策。整個加薩走廊只留一個出口通往外面的世界,而且這個出口還有以色列的重兵把守:所有進入加薩走廊的物資,都需要嚴格檢查;所有加薩走廊的水電,只能由以色列人供給,而且價格遠遠偏離市場;所有出入加沙的人,都必須被以色列人去批准。
請問,這和坐牢有什麼區別?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種族滅絕」?那些天天吶喊「自由」和「人權」的西方國家,怎麼都失聲了呢?
想起了葉挺將軍那句有名的詩句:讓人進出的門緊鎖著,讓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如果再不反抗,那麼只能被慢慢奴化然後同化,最後歷史再無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的史書上會寫著:加薩走廊一直以來都屬於以色列人,他們曾經因為同情借給了巴勒斯坦人生活。
所以,哪怕現在因為武器劣勢被打得很狼狽,也算是保存了巴勒斯坦民族最後得血性。
當然,打仗不僅僅靠血性就可以,還需要人、武器、物資等。而武器和物資,甚至人(僱傭兵)都可以通過錢解決,換句話說,打仗要燒錢。
哈馬斯和以色列衝突了數十年,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打了無數次,如果沒錢,不可能撐這麼久,不可能有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那麼,在加薩走廊已經被以色列人合圍軟禁得情況下,他們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相信這問題大夥跟筆者一樣,也感覺很好奇,而且也相信大夥跟筆者一樣,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這很正常,畢竟以我們絕大部分人的信息來源,是不可能了解得到的。
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其他有能力了解到的人的信息去了解,比如Insight Threat Intelligence。這是加拿大的一家軍事情報機構,他們已經追蹤巴以問題超過十年,從之前他們發布的各種調查和分析報告來看,在巴以衝突上還是具有一定的信息準確性和前瞻性的。
現在雖然哈馬斯被逼到了暗處,只能防守,但是偶爾還是有一些反抗的動靜出來。因此,西方國家對於這一武裝組織為何還有錢賣糧草武器,感到很有興趣。於是乎,法新社便採訪了Insight Threat Intelligence的總裁傑西卡·戴維斯。
根據傑西卡·戴維斯的說法,以色列之所以能夠保持財務不崩潰,其經濟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過去的十年里,哈馬斯已經建立起了富有彈性的金融網絡,這個組織在許多國家進行投資,以獲得沒有受到干擾的收入來源。哈馬斯的投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蘇丹和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和中東國家,投資的範圍主要是房地產和中小企業股權。
二、哈馬斯運營著一個國際捐款網絡,這個網絡擁有非常穩定和複雜的貨幣兌換系統,可以有效規避以色列和美國的封鎖。按照以色列巴勒斯坦經濟專家伊扎克·加爾的說法,現在哈馬斯還是擁有非常多的國際社會支持者,這些支持者不想在表面上給自己帶來麻煩,但是經常暗地裡通過一些複雜的交易渠道給哈馬斯捐款,哈馬斯在通過自己的貨幣兌換系統將這些捐款歸為己用。有意思的是,這些捐款的交易渠道除了布置在土耳其、阿聯等中東國家之外,還貫穿在歐洲和美國等以色列的支持者中。
按照傑西卡·戴維斯的評估,對於哈馬斯的捐款,在10月7日衝突發生後相比之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三、伊朗的資助。如果說還有哪個國家敢明目張胆跟老美對著干,除了最強80後之外,就是伊朗了。因此,伊朗對哈馬斯的資助從來都不是遮遮掩掩,而且光明正大。
據估計,伊朗每年提供7000萬至1億美元的資金援助,給錢的方式包括加密貨幣支付、拿手提箱裝錢直接給、外國銀行和非正式的「哈瓦拉」系統轉帳等。
除此之外,伊朗在過去幾年還通過加沙和西奈沙漠之間挖掘的隧道向哈馬斯提供軍火,不過目前這些隧道現在已被封鎖。
四、執政時期的居民存款。哈馬斯在2006年大選中獲勝,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執政。在這段時間裡,任何進入巴勒斯坦的資金都會經過哈馬斯的手。同時,巴勒斯坦居民的存款也會在哈馬斯控制的金融機構里存儲和流通。於是,在哈馬斯政權易主後,還有很多居民的存款或自願或非自願地流到了哈馬斯地帳戶。
五、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預算。近幾年,巴勒斯坦每年都會有大約25億美元地執政預算,儘管這些預算是經過以色列批准才能流入加薩走廊的。但近期的核算數據顯示,實際上,巴勒斯坦每年只用了預算中的11億美元,剩下14億美元幾乎都流到了哈馬斯口袋中。
六、難民救助款。聯合國在巴勒斯坦地區設立了一個名叫「近東救濟工程處」的難民機構,會定期通過該機構為包括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日常生活救助金,其中有不少哈馬斯勇士本身也屬於難民。
七、中東土豪的援助。卡達和阿聯每年都會為巴勒斯坦提供金額不菲的金錢援助。其中阿聯在經過美國同意後,在自己首都設立了哈馬斯政治局,這個機構就是專門為巴勒斯坦地區包括哈馬斯提供資金的,平均每年大概給3.6億美元。
而卡達的貢獻就更多了。一方面,他們承擔了巴勒斯坦地區醫生、教師和公務員的所有薪酬發放;另一方面,卡達每月向該巴勒斯坦地區100000個最貧困家庭提供至少100美元——2012 年至2021年期間為此共支付了14.9 億美元。此外,巴勒斯坦地區的大部分物資都是卡達採購運進去的。
正因如此,這次巴以衝突後,以色列和美歐西方國家紛紛「潑髒水」給卡達施加壓力,說卡達經常借著正規援助的名義給哈馬斯輸送資金和軍火。
對此,卡達首席談判代表兼外交官阿卜杜勒阿齊茲·胡萊菲反駁:「無一例外,卡達的所有援助都與以色列、國政府和聯合國充分協調,所有貨物,如食品、藥品和燃料,在進入加沙之前都直接經過以色列。」
並且表示,卡達對加沙的資金援助不會停止。
10月7日衝突發生後,西方國家紛紛宣布對哈馬斯主要領導人進行制裁,主要目的是想通過強制措施,切斷哈馬斯的資金來源,使其財務崩潰。但事實證明,這招收效甚微,至少目前為止,沒看到什麼效果。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