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60年種出國產榴槤,海南有多拼?

2023-08-01     正解局

原標題:用了60年種出國產榴槤,海南有多拼?

榴槤本土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海南有實力把榴槤的價格「打下來」。

正解局出品

最近,國產榴槤上市了。

從引進到上市,海南用了60多年時間才種出國產榴槤。

為了榴槤自由,海南有多拼?

原產於東南亞的榴槤,號稱「水果之王」,憑藉獨特的味道,在國內圈粉無數。

榴槤,也成為中國進口量和進口金額最高的水果。

2016-2021年中國鮮榴槤進口數量及金額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諮詢

2010年,中國榴槤的進口額只有不到1.5億美元。

到了2019年,榴槤就超過了車厘子,以進口量60.45萬噸和進口金額16.04億美元成為國內進口水果的第一名。

2021年,中國進口榴槤總量躍升至82.16萬噸,進口金額達到了42.05億美元。

2022年,進口總量達到了82.5萬噸,價值也超過40億美元。

有數據顯示,2014-2021年國內榴槤需求年復合增速達14.65%。

根據2021年的資料,全球榴槤的產量是384.91萬噸,按當年中國的進口量來計算,占全球總產量的21.3%。

這樣算來,全世界每5個榴槤中,就有1個是在中國被吃掉。

2017-2021年全球榴槤產量統計 圖片來源:智研諮詢

旺盛的市場需求,帶來的自然是價格的水漲船高。

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榴槤的進口價格,在2015年的時候是每公斤11.8元,到了2021年的進口價格就躥升到每公斤33.1元,6年之間翻了3倍。

2014年前後,榴槤的批發價是每斤9塊9。

到了今天,20多一斤的批發價格,已經讓人驚呼跌到了「地板價」。

像金枕、貓山王這些知名一些的品種價格則更高。

在國內電商購物平台上,冷凍的貓山王榴槤,每斤的售價大概在60多元到90多元不等。

筆者在之前買過一盒250克左右的榴槤果肉,價格是90多元一盒。

在原產地馬來西亞,一盒300克左右的榴槤果肉,只要25-30元(摺合人民幣計算),到了現在的旺季價格更低。

即便在物價很高的新加坡,貓山王榴槤每斤才賣6塊錢新幣(摺合人民幣約31元),是國內價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如此看來,榴槤被國內網友稱作「水果刺客」,這名號也是妥妥的合適。

5月22日,新加坡市場上貓山王榴槤的價格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榴槤零售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490.2億元,2014年以來國內零售規模的年復合增速達到了21.47%。

根據今年一季度中國海關的統計,國內鮮榴槤的進口量和金額分別是9.14萬噸、5.07億美元,同比上漲了154.29%和124.62%。

也就是說,中國的榴槤零售市場規模仍在擴大。

為了滿足國內吃貨們的需求,每年要花40多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差不多280多億元)進口榴槤。

榴槤在國內零售價格,為什麼一年比一年貴?

原因很簡單:國內種不出榴槤,只能靠進口。

一邊是龐大的需求,一邊是賣方市場加上渠道壟斷,價格怎麼會低呢?

2014-2021年中國榴槤零售均價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諮詢

有學者考證過,榴槤產業與華人有關。

在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有數百種榴槤樹,幾乎都能結出榴槤。

很早之前,東南亞土著也就是在自家房前屋後隨便種種,既沒有育種的概念,也沒把榴槤當成經濟作物來對待。

後來,擅於農耕的華人到來,發現了這個營養又美味的水果,開始邊種榴槤邊做其他生意,開啟了榴槤商業化育種的源頭。

泰國榴槤園,已經成熟的榴槤樹會用紅色線繩纏繞枝幹,提醒人們不要被掉下來的榴槤砸傷 圖據央廣

上個世紀50年代,國內開始引進榴槤種植。

當時,國人從東南亞帶回榴槤種子,想在國內試著種植。

但樹長起來了,就是不結果。

一棵有64年樹齡的榴槤樹,直到去年才掛了2-3次果 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

據說,海南1958年種的一棵榴槤樹,幾十年才結了一個榴槤。

倒不是因為中國人不會種,而是榴槤這東西太挑剔了。

別看榴槤在原產地顯得很「皮實」,實際上既挑環境又愛「享受」。

榴槤喜歡濕熱的環境,溫度但凡低於22℃就沒法正常生長,年降水量還需要達到1000mm以上,濕度要在75%-85%之間。

榴槤樹還是個大塊頭,樹高能長到25-40米,枝條又脆弱,因此它特別怕風。

既要有濕熱的氣候環境,還要有能擋著颱風的大山,放眼望去國內能種榴槤的,基本上就只剩海南的三亞、陵水和保亭一帶,還有兩廣和雲南的極個別地方了。

但是,這些地方的大多數地區,早就種上了經濟效益見效更快的其他熱帶水果。

除了水土不服之外,榴槤種植想要產業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投入周期太長,一般的「散戶」根本沒辦法規模化種植。

一棵榴槤樹,通常要種下8-10年之後,才能開始結出香甜好吃的榴槤。

樹齡越長的榴槤樹,結出的果子質量越好。

普通果農根本做不到近10年的時間只投入不產出。

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讓一度停滯的榴槤本土化種植,開始了產業化之路 來源:視頻截圖

此時,就需要國家隊入場了。

海南省農科院熱帶果樹研究所,就和企業一起死磕榴槤的本土化種植。

榴槤本身和很多木本果樹一樣,遺傳背景很複雜,引種到海南的種苗變異程度也很大,也就很少結果。

直到2014年,海南一個種植基地從越南引進了40多株嫁接的榴槤樹,本來也沒指望著能結果,就當成景觀樹栽在了路邊。

讓人沒想到的是,第4年,這40多棵榴槤樹竟然開花結果。

2019年,海南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里那棵60多歲的榴槤樹,也意外地開始結果。

困擾了幾十年的海南不適宜種榴槤的迷霧,終於開始消散。

這些「意外」收穫,打破了海南種不了榴槤的魔咒,也吸引來了有實力並且希望把榴槤本土化種植的企業,開始嘗試規模化種植。

當地農科院和企業合作,解決了榴槤樹嫁接和種植存活的問題,把榴槤苗的成活率從60%提高到了90%以上,規模化種植榴槤開始在海南起步。

同時,人們在引進國外品種種植的同時,還把本地能開花結果的榴槤樹作為母本嫁接,希望培育出適合中國自己氣候環境的榴槤新品種。

現在的海南,已經種下了1萬多畝的榴槤,其中有1400畝榴槤已經掛果。

很多網友們期待,國產榴槤上市,能賣到「十元三斤」。

海南的榴槤種植園,每棵樹都圍著鋼架

目前看,這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市的國產榴槤預計產量是每畝3500斤,畝產值10萬元左右。

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今年海南榴槤的總產量也不過2450噸。

這點產量和年進口80多萬噸來比,就是九牛一毛,根本沒辦法對價格產生什麼影響。

另外,國產榴槤的口感怎麼樣,品質能否穩定或是越來越好,能否被市場接受,沒個幾年的觀察和優化,這些都還是未知。

再加上前期投入巨大的企業也要回本,國產榴槤的價格恐怕也不會像網友們期待的,能一上來就「秒殺」進口榴槤。

從國內農業科研院所1958年開始引種榴槤,研究本土化種植算起,這是個跨越了幾十年的漫漫征程。

如此漫長的等待和努力,值得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不用被別人控制,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自主可控」。

要知道,在2017年至今,從泰國進口的榴槤占了整個國內市場的90%以上,無論從議價權還是對品質的要求,賣方在市場占上風的時候,買家就頗顯被動。

據說,今年早些時候國產榴槤上市的消息一傳出,泰國那邊就表示,中國國產的榴槤產量很低,不會對泰國榴槤的出口有什麼實質的影響。

但是,泰國今後要認真開發榴槤品種,並把它們推廣給中國的顧客。

其次,高價值的「洋水果」品種國產化,最直接的就是能讓之前「天價」的東西,價格回歸正常。

比如,日本培育的陽光玫瑰葡萄,以前在超市賣到300元一斤,從2010年引進國內本土化種植之後,經過了10年的培育,國產的陽光玫瑰已經能賣到10元一斤。

國產火龍果因為運輸時間短,可以做到成熟採摘,品質和甜度也比進口的更好

像之前的越南一直大量出口到國內的火龍果,自打國內引進種植之後,經過技術改良,個頭、口感、甜度都超過了進口貨。

國內種植銷售不需要等待通關報關和長途運輸,能等到成熟了再採摘,這個便利也讓國產的水果在品質和價格上更勝一籌。

當然,好處不止這些。

像榴槤這樣的高價值進口水果的本土化,能為農民種植戶帶來更為可觀的收益,甚至還能反向輸出讓全世界共享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

歸根結底,最終能得到實惠的,還是對榴槤競相追捧的吃貨們。

榴槤本土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海南有實力把榴槤的價格「打下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是的,勤勞的中國人民一直堅信:

只要種下種子,終會開花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dee6b1704441eaebd1bfe8a2dddd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