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4-07-30     求是網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對「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提出改革任務,指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不僅對防災減災有先決性意義,氣象服務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具有減損增效的重要價值。

浙江省麗水市是全國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生態旅遊推動城市高質量綠色發展。圖為麗水市雲和縣雲和梯田美景。 中國氣象局供圖 劉麗莉/攝

在農業領域,極端天氣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糧食安全。氣象部門連續多年開展全球5種作物和全國7種作物產量預報,糧食單產、總產預報準確率常年穩定在99.8%。氣象設施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時監測氣象條件、農作物生長態勢。針對不同地區的天氣氣候條件,氣象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建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推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氣象部門與保險行業共同探索「氣象減災提質+保險保底減損」合作,開發氣象巨災保險產品,為「三農」兜底。福建茶葉、枇杷等特色農產品上了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觸發即賠」;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牛羊天氣指數保險,幫助牧民抵抗了2023年的嚴重乾旱。

在交通領域,氣象部門聯合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優化提升全國218條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開展公里級、分鐘級氣象預警。與路段優化前相比較,2022年以來因惡劣天氣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下降50%,交通運行效率提升42%,減少經濟損失約43億元。氣象服務不僅改善陸上交通,還延伸到海上。在一度被國外公司壟斷的遠洋氣象導航領域,我國氣象部門堅定自主發展、持續攻堅克難,近5年累計服務船舶1萬航次,日服務能力達400艘次。

在能源領域,氣象部門加強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和重要輸電通道氣象服務,保障能源安全和穩定供應。開展全國風能太陽能資源精細化勘查和評估,為各地結合資源稟賦發展新能源產業提供規劃參考和選址依據。提升風能太陽能發電精細化服務能力,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評估,全方位服務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此外,隨著人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風霜雨雪等氣象資源的旅遊價值逐漸顯現。地處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有半年多的冬季、179天的降雪期、130多天的積雪期,雪期長、雪量大、雪質優,加之山勢天成,具備發展冰雪經濟的天然優勢。過去阿勒泰旅遊主要依賴夏季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在經過氣象科學評估被授予「中國雪都」之稱後,阿勒泰沉睡的冰雪資源被喚醒,皚皚白雪覆蓋下的阿勒泰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坐擁5大國內頂級滑雪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如今,冬天的「中國雪都」,機場、旅遊專列、酒店、商場熱鬧非凡,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銀山。不止阿勒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避暑旅遊目的地」等氣候品牌,已經惠及全國400多個市縣。氣候資源在合理開發利用下,正在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氣象服務已覆蓋國民經濟70餘個行業大類,單位用戶數量近4萬家且持續增長。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氣象資源正日益成為趨利避害、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置生產要素。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的敏感性和關聯性呈現增強趨勢,各行各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元、越來越精細。我們將不斷提升氣象服務水平,深挖氣象保障綠色發展動能的潛力,推動氣象服務衍生新產品、塑造新業態、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為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貢獻更大力量。

更多閱讀: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策劃:劉名美 審核:李艷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b32a9f94c14e920aa45ac06ef5bd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