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繪畫,當中必須遵循三原則:「S.O.S」如何解?

2022-02-20     作家方曉莉

原標題:做人如繪畫,當中必須遵循三原則:「S.O.S」如何解?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原來我曾說要學習電腦畫,剛巧也有人教我用手機繪圖試試看,這個是沒有用電容筆,所以很粗糙……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但目前姑且如此,回頭再放其他。)

繪畫當中是否容許存在不完美現象?

按照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繪畫未必能夠使得人人滿意……但首要必須是使得自己滿意的,在自己的情感表達以及立意上,認為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從而沒有這方面差錯,而無論線條或者顏色,有自己的考究,那麼,然後才可以談是別人的喜歡或者別人不喜歡,因為你遵循了你的意願,也就在藝術之上,自我有追求,而能接受一切褒貶了。

我於繪畫一路的追求,很早以前,大略也是跟詩歌差不多,認為是「由心而發」,不刻意而為之,覺得忽然來了詩興或者畫興,就畫一幅。

繪畫於我,更多大概是人格的獨立,每畫一幅畫,如文字一般,情感上我是獨立並且尊重的,因為我認為每一幅畫有它的靈魂。

我尊重創作並且也尊重自己筆下的每一幅作品,它雖然是由我創造出來,但它卻是獨立的靈魂,由不得我半點褻瀆。

我對生命或者藝術,有著天然的親近以及敬畏心,因此在作家當中,劉醒龍老師的文字,總是令我不一般感慨,因為他是一個對生命頗為敬畏之人,令人崇敬。

(實話說,我第一次看到劉醒龍老師作品是《威風凜凜》,當時很震驚,很敬佩。)

但我總是有我在繪畫上一些看法,我以為繪畫上,首要大概遵循的是「S.O.S」原則。

所謂「S.O.S」指的是:

Sonny Only Shine

我姑且將其翻譯為:唯一晴朗化。

我認為一個人做人或者做事,如繪畫一般,應當體現出這三種原則。

那麼在繪畫當中,應當如何實踐這三種原則呢?

(一)Sonny

繪畫必須是晴朗的,所謂晴朗,也就是充分而毫不掩飾表達自己內心,然而卻是光明的。

然而如果這是黑暗的表達,光線陰暗而且畸曲的,這一定不是光明的表達。

因為晴朗化而意味著真實性,而無半點污垢。

以「晴朗」為例,我以為梵谷之畫,固然也可以稱得上是情感表達之「罪」,因為它真實而坦蕩。

然而它也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情緒的狂躁以及無法抑制,一旦進入此中情緒,而他人無可掌控自己的生命,便顛沛流離,而結束生命,也在「理所當然」之中,縱是一場悲劇,然而也是可以預見得了的。

梵谷生前的悲劇,也足以發人深省。

(文森特·威廉·梵谷,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未必每個人能夠尊重他的創作並且理解他對藝術的狂熱。

而在人生當中,又有幾人能如梵谷一樣真實坦蕩創作,而並沒有畸曲之念呢?……一旦進入此,便與癲狂無異,縱然天才,也終究令人惋惜了。

一個人克制的情緒或者來自於理性,而我認為佛家語中所謂:真實,不妄語,不綺語,也是最好得的解釋。

唯有內心澄明,而一切來自有外界的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才愈見得分明。

在功利化的一些人心中,認為能夠通過這些手段而獲得他人認同,然而這終究極端做法,並不是真正的道業。

願我們每個人有如梵谷一般真誠追求藝術心境,而不至於因為外界而導致內心驚慌失措,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

(二)Only

這個詞或許可以從福樓拜身上可得。

居斯塔夫·福樓拜被稱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然而他自己可不願意被任何是任何主義,生前就說過自己不屬於任何主義,他只是為藝術而藝術,我當然也深以為然。

我認為他是追求準確的表達,而採取了藝術手法,而這種藝術手法又恰恰反映出了生活的真實性,卻也因為這樣,而受到他人追捧,認為他是現實主義大家,但這讓他反感以及憎惡,因為他是帶著美好的幻想啊,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福樓拜是莫泊桑的老師,而他曾經提出一個理念:

「不論一個作家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麼,只有一個名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要使對象的性質鮮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尋找,直至找到那一個名詞,那一個動詞和那一個形容詞。」

有人稱其為「一字說」,但我認為這是表達的準確化,很多人生或者事實,它需要表達,那麼有且僅有一個最精準的詞是可以描述這種現象的真實,它一定是唯一的。

也不可能由其它詞來取代,肯定會或多或少,呈現出「詞不達意」的情況。

這雖是語詞的錘鍊,然而在現象的真實當中,它有且只有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來描述當然的情況當然可以囊括的那種「表達」,無論字、詞,有且只有一個罷了。

(福樓拜,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分享。)

這不禁讓人想起柯南的經典話語:「真相只有一個。」,但我認為這「真相只有一個」背後蘊藏的哲理並不如福樓拜之說。

因為福樓拜的話,是看到大千世界當中,任何現象可以用語句來表達,而一些言詞,對於一些事件或者現象,詞語或者字的運用,有且只有一個。

而「真相」只有一個,側重的真相,可真相其實很多人看來,是有很多「版本」,也就是所謂的「羅生門」,那麼到底是哪個呢,也許真相的確只有一個,然而,如何保證這一個真相就是真相,那就要看提供真相的話語者了,如果話語者權威不夠或者能力不夠,那麼其人所謂真相,是否是真的真相呢?……當真相需要取決於對方地位或者權威性或者能力而獲得,那麼真相已經呈現「失語」之態。

而福樓拜所謂精準化的「一字說」,事實上屬於字詞的唯一性,它遵循著一種自然的道理。也就是你無論任何身份,地位,能力,或者其他,假如這個字詞不能準確化而達到這種唯一,破了這現象而達到真諦之呈現,那麼,你始終無法到達真理的彼岸。

在這種情況面前,真相才是唯一的。

因為它的唯一性,才保證了其公平。

那麼,在繪畫當中,這種「唯一」性就體現在,一定是唯一的晴朗,而不可能出現灰色地帶或者其它雜質。

如果有灰色地帶或者其它雜質,也必定是「唯一」的呈現,而可以讓人看到它的灰色期待以及其它雜質。

因為這種唯一,而讓人看到其不純粹性,然而能夠這樣表達,也總好過層巒霧障之下,重重掩飾後的卑鄙以及偽裝之態,似前者,到底也算光明,也知道如何救贖,但似後者,很顯然是將自己朝著絕路而走了。

因為這種「唯一」性是必須的。

而對於無論灰色地帶或者有雜質的情況來說,想要超越這一切,也唯有面對內心的真實,從而坦承自己的一切過失,以澄明心境而契入……在真理面前,你的那些東西,又算什麼呢?

倘若一個人能放下自我,而看到這一切,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清凈心之人,由此而來的創作,才是乾淨以及明澈的。

(三)Shine

一個人澄明的心境,必然也是閃現出其光輝的一面。

而一個人「晴朗的唯一性」必定有其閃耀之處。

這裡倒也無須說,歷史上多少名人畫家,以怎樣的作品,驚艷眾人。

我原來曾寫過一篇書評,叫《讓愛戰勝抑鬱和焦慮:《柔軟的刺蝟》教你如何用繪畫和文字療愈 》,這篇文章當中引用了凱特·艾倫的作品《柔軟的刺蝟》來講她的漫畫是如何療愈人心,其實最早應該是屬於對她自己心理的一種療愈。

那麼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也在於溝通兩個字,通過繪畫而建立與現實、他人的聯繫,從而達到心靈的通徹,而不斷獲得來自外界的鼓勵,以及內心的安寧。

而這個人從繪畫當中也得到自信,從而更加感悟到生命的真實。

(截圖來自於豆瓣。)

你說這是否是大家如梵谷那樣的創作,倒也不見得,但它的確在畫家自身,以及對其他一些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而言,具備莫大的鼓勵作用。

那麼,它就呈現它的光輝。

而我始終也認為,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弟子,豐子愷先生,是真正的智者,其人所畫《護生畫集》,利益眾生,這便是真正的大功德,也是閃耀所在。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豐子愷先生,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慈烏反哺,來自於:豐子愷先生,《護生畫集》)

那麼,在繪畫原則當中,「Sonny」與「 Only 」是否只可以表達美好的感情,比如開心、快樂,而不能表達「傷心」或者「失望」,否則就是不「Shine」了呢?

並非如此。

因為「Shine」的真諦不在於你是開心還是快樂,而是說你所做的,是否對人有幫助,有益處,因此而「Shine」。

一個人的繪畫作品,哪怕是呈現出這個人不高興或者悲傷的一面,但表達出其真實的心情,體現出當時場景,而整體是體現出向上的……有人說悲傷這種怎麼還向上?

這就是基調,也就是應該悲傷的事情而悲傷,那麼這種基調,就是向上的。

任何事件基於真實而存在,而反映出它應有的色彩,而以情感動人,而能幫助他人,而有益於社會,那麼無論何種情感的表達,總是震撼人心,並且達到其藝術價值的體現同時,對整個人類,起到了一個促進發展的作用。

那麼在這層意義上,這類人所為,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功臣,因為他們在歲月當中留下的,是給人類更好的存在,為幫助人類發展,穩定和信心,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所以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以及景仰。

所以這個「Shine」的要點就在於是否有價值,而這個價值不是功利的,而是對於整個社會,對整個人類,有幫助,有貢獻,有裨益的類型。

小結:

當一個人能夠明白繪畫三原則,「Sonny Only Shine」(簡稱:「S.O.S」)的時候,那麼這個人首先就明確了三點:

一是正面且陽光的,哪怕是正面表達悲傷的情緒而讓整個世界更好,也是一種正面,因為它意在提醒;

二是真相有且只有一個,正如字詞的準確性,一切都是唯一的,也就是所謂的正面、陽光,事實的唯一,它不根據外界話語權權威或者其他原因而顯得「真實」,而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唯一性,無可替代;

三是它對整個社會和人類是有幫助的,在這種情況下,前兩者的「唯一晴朗化」便顯得彌足珍貴,而這一個閃耀之處(「Shine」)將推著整個歷史車輪往前走。

如果一個人能夠明白繪畫如做人,那麼也會在方方面面明澈自我,明凈己心,從而達到一個人做人如繪畫,繪畫如做人,通徹一曉,而臻至道境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440b75c1d7ed8653377fd3d2fe9020.html



事實與人生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