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坦克出現的時候,反坦克作戰就是軍隊一道繞不開的難題,二戰後反坦克飛彈崛起,它的出現讓步兵具備了更強的反裝甲能力,不過此類飛彈本身相比於步槍等裝備而言攜帶不算很方便,尤其是5、60年代的早期飛彈,自行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開始在這一時期大量普及,蘇聯2P26就是其中一款。
與其他同類產品不同的是,2P26並沒有威武的外表,它甚至非常的低調,當它偽裝起來的時候外表就只是一輛普普通通的汽車,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它採用的是GAZ-69M 4x4底盤改裝而來,GAZ-69是蘇聯在1956年至1972年間生產的軍用車輛,它是用來替代GAZ-67,車輛本身採用常規的設計,車頭為發動機艙,一台55馬力發動機提供動力,該系列衍生車型有很多,絕大部分都採用帆布車頂,除了駕駛員外,前後兩排座位可以乘坐約4名乘客。
2P26對底盤的改裝並不困難,設計師拆除了汽車的後排座,在那裡安裝了4具3M6飛彈發射軌,它們呈田字形分布,每具發射軌道上都有一枚飛彈,發射方向朝向車尾,也就是說2P26在作戰時需要將車尾大致對準目標方向,然後由坐在前排的士兵轉身操作飛彈。
3M6反坦克飛彈也就是AT-1,它是一種尺寸很大的早期反坦克飛彈,它的有效射程約2000米,5.4千克重的戰鬥部能擊穿3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對沒有復合裝甲的坦克具有很強的威懾力,不過它也有飛行速度慢、尾焰明顯等特點,曾裝備於十余個國家。
2P26需要停車靜止然後再發射飛彈,一次只能發射一枚飛彈,因為飛彈的需要,射手需要一直遙控飛彈直到命中目標或丟失,然後才能發射第二枚,蘇軍認為單枚飛彈在實戰中的命中率大約為25%,不過射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射,4枚飛彈能提升命中機率,甚至是擴大戰果。車上沒有備用飛彈,發射完畢後需要撤離戰場尋找補給,同時車上也沒有自衛武器,士兵需要自帶輕武器自衛。
該車沒有防護裝甲,它保留了汽車原本的帆布頂棚,士兵只需要將頂棚支起來就能將後方的飛彈等設備遮擋住,從外表看起來就像一輛普通的汽車,不過因為飛彈軌道等高度較高,整個帆布結構高出GAZ-69不少。
除了隱蔽加成之外,2P26也繼承了GAZ-69的高機動性,公路機動和野外機動能力都不錯,能達到90千米的最大公路速度。不過該車也有不少問題,車輛不具備兩棲能力,車上沒有通信電台等設備。
2P26自行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作戰重量約2.37噸,車長3.85米,寬2.17米,高1.9米,武器為4具3M6反坦克飛彈,4枚飛彈都預備發射,飛彈發射軌道可左右移動各6°,俯仰角度為4°~18°,車輛最大行駛速度9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車組2人,1名駕駛員和1名飛彈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