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以前的上河工、交公糧的那些年,父輩們終生難忘的記憶

2023-09-06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四十年以前的上河工、交公糧的那些年,父輩們終生難忘的記憶

重溫四十年以前的上河工、交公糧的場景,干過經歷過此場景的朋友已經老了,見過的朋友也不年輕了,致敬老一輩的人你們辛苦了。其中的辛苦難以忘記,自籌糧食,錢財,物資,三九嚴寒那叫個苦啊,永遠難以忘記。參加過打河工的至少也都五十多了,一代人呢記憶。那個時代的老農民,年齡大的已經早就不在了,年齡最小的也已開始步入老年,懷念過去、挖河、交公糧都經歷過、回想起來難受啊!

68年時出過河工,很累的,我十七歲那年的冬天,零下十幾度,下大雪在河工乾了二十多天,剛開始肩膀疼,後來慢慢習慣了。小車(獨輪)推土爬坡,這種小車叫海河車,是農民挖海河的專用車。每車土都得有800多斤,全靠年輕力壯,是真的累啊,上河工全靠人力車,人裝車,拉車,支上大鍋蒸窩窩頭,吃鹹菜,吃是管飽。挖河清淤這活我乾了四次,推的獨輪車裝的淤泥都有尖,我駕著車,四,五個人拉,早上帶著星星就起床,天黑才收工,大部分是冬天干,睡地窩棚,真累啊。那個時候一言難盡,秋收完了修水庫大壩干到年二十八,才能回家,回憶過去只是痛苦。這種勞動的場面看到就熱血沸騰!這種勞動的場面永遠能激勵人鼓舞人!這才是真正的改天換地!

挖河一般都在春天和秋收後每個生產隊看人囗多少多得十幾人少六七人,確實很苦很累另外因幹活淌汗因為沒有澡洗基本都蟲子,只有河工結束了才能洗個澡,叄個月挖河沒有一般一個半月左右,吃管飽,就是衛生勞累有時學大寨晚上放衛星夜裡也干,大家也是把筐底朝上互相期編,

五六七十年修水利是每年冬天的主要任務。男女老少齊上陣。要吃住在工地三個月。那才苦呢。六七十年代在老家每年冬季不是修水利就是搞大寨田,自帶口糧,說是口糧其實就是地瓜,一個生產隊一口大鍋,借附近村莊裡閒房搭地鋪住宿,吃蒸地瓜喝稀流玉米粥,挖土方幹活的人們通稱叫民工,天不亮工地上大喇叭就播放衝鋒號,象部隊兵營聽號起床,說是起床其實是聽到號聲在地鋪上爬起來上工,那不是一般地累,是吃飽就躺,躺下就睡,睡醒就干。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有思想,都成機器了,都麻木了,機械一樣地運轉,運轉,再運轉。

公糧在國家下達的徵收任務指標內是無償繳納,叫公糧,超過任務多交的部分才是購糧。統稱公購糧。回想起小時候和老輩去交公糧的情景真的是歷歷在目啊!那個時候老輩們把最好的麥子交給了國家,自己剩下的還沒有交給國家的多!小時候記得和父母排隊交公糧的事, 那時候本來收成就不好 再把最好的糧食交上去, 可想而知那時候的生活有多艱苦。搞車拉還好,那年代山區不通公路都是用木架子用肩膀上背的,遠的要背十幾公里。

交公糧的現場,就像一戰場。從精挑細選最好的糧食,到忐忑不安滴排隊等待……永遠難忘交過公糧,有很多,很多的牛車,馬車,驢車,拉的糧,去公社交公糧,排隊的車很多!也跟著大馬車交過公糧,交公糧要去縣裡,縣城距我村有15里路,早上5點多起來套車裝糧,到了縣城還要排隊交公糧,回到村裡卸完車喂上牲口己經是見到星星了…。我想起跟著大人交公糧,排著長隊,一等一大天。曬的沒法子,回頭想想,那個時候大難了。糧食不幹不要,不幹凈不要,早上去交公糧要很晚才到家,肚子又餓想起都傷,交了公糧生活都很困難? 去鄉鎮糧管所交了幾次公糧,曬不幹的小麥,不收!還要拉回來重新晾曬。直到75年選調後離開那村,至今仍舊是我難忘的一段記憶,好想再回到那個歲月。

交公糧,排隊等篩子,需要半天。再看糧食局工作人員的臉色,驗等級。然後,裝袋稱重(缺斤少兩)。最後上垛,背著180斤的麻袋上高高的糧堆(如果請糧站的人吃喝了,可以不上垛,倒在低處),全部完了,再排隊開票,交完糧就天黑了。我就是那時候下決心不能當農民,太苦了。那時候那些工作人員,到哪家農戶家不是座上上賓啊!只有好吃好喝招待著,交公糧才能順利些。有些條件差點或沒有點關係的,想招待還請不到他們。這就是社會問題(貧窮)...

我的老爸常說以前交公糧的事,那時我家離糧庫很遠有二十多里路,半夜一點就趕著馬車走了,不然就會排號排的很遠,糧食不合格標準就會給退回來,當時交公糧要求好高,當時跟著父母去交公糧都要好幾天,在糧站曬,遇到下雨還得搶收,當時還覺得糧站挺好玩的。爹娘交完公糧以後剩的都不夠吃了!俺娘就把玉米面,高粱面摻到小麥面里湊合吃。那時候20歲左右的姑娘為了不讓家人和自己餓肚子選擇遠嫁換得一袋口糧!

我們生產隊每次交公粒吋要去+來輛架子車,二十多人,那時糧收的特別細,當天交上還好,如杲交不上,我們就畄四五個人看糧,到第二天再曬,其他人回家,當時沒錢買飯吃,只於吃點干饅嗚點水,苐二天交了才能回家,想起往事,有點流汩,如今老了我們隔壁生產隊由於田地太多,人員又不多,雙搶季節根本忙不過來,鎮上別的生產隊公糧都交完了,他們還在搶收,糧所的人每年這個時候就會組織一幫人來幫忙收稻穀,收的稻穀直接拉到糧所交公,全鎮交糧大戶。 年復一年這樣勞作,實際生活質量和別人一樣到頭來也是捉襟見肘的,後來幾位年長的老人提議就白送一半田地給隔壁村耕種。在市裡當官的族人回來一聽到白送這麼多田地給了人家,真是氣得暴跳如雷,說他們目光短淺,雖然現在辛苦點,但是土地會造福後代子孫的。鄉親就一句話:太辛苦,實在忙不過來了。

這是偉大的一代人!他們白天頂寒風冒嚴寒出力流汗,晚上就睡在稻草地鋪上!一口大鍋里吃飯,沒有特殊化!從來不叫苦,開心樂觀,笑聲陣陣,歌聲飛揚!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勞動成果至今還在服務社會造福社會! 現在他們年老體衰了,我們能忘記他們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66e892751e20c1755d9f47c452aa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