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時最風光八個「鐵飯碗」職業,如今時過境遷,待遇不復當年

2023-09-19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生產隊時最風光八個「鐵飯碗」職業,如今時過境遷,待遇不復當年

導讀:生產隊時,公社的「八大員」是當年社會上最吃香的職業

生產隊時期距離現在已有40多個春秋了,然而在當年的歲月里有無數的讓人羨慕的職業,在當時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公社「八大員」,這「八大員」可所謂是當時工作穩定,當時的「」金飯碗」,當時一人上班,全家都借光的行業,所謂人人求之不得的。"聽診器、方向盤、屠夫刀子、營業員",這是70年代的順口溜。

那麼老話里經常說到的公社「八大員」具體是指哪八大呢:售貨員、駕駛員、話務員、放映員、衛生員、糧管所、廣播員、食品站。當然這些工作(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職業:售貨員

在六七十年代,我們生活中的常用物資都是在「供銷合作社」購買,這個行業也是接觸人最多的行業,在當時,供銷社上班的售貨員或者百貨公司的售貨員都是讓人羨慕的職業。在以前的年代都是憑票供應的年代,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是憑票購買的。所以如果有親屬在供銷社或者百貨公司上班的,那真是一人上班,全家沾光的。

在那生活必需品緊缺的歲月,營業員近水樓台先得月。例如報損商品有油水可撈,還能批到條子;

第二個職業:話務員

當時公社的話務員就是做到保障通訊暢通,通知及時下達。不是每個生產隊有電話機而是每個大隊只有一部電話,只有大隊才有電話,生產隊根本沒有電話,如果開隊長,黨員會大隊廣播通知。其次那是電話都是帶搖把子的那種,打電話都要通過公社的話務室轉。這些都是話務員乾的活。

第三個職業:電影放映員

農村電影放映員真的很吃香,我舅就是放映員,一輩子沒幹過農活,現在一月還有三千左右的退休工資。真吃香!去你管理區生產大隊,宰雞款待!挺好招待!那時候放電影相互跑片,還要帶發電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露天電影,大晚上人山人海,抹不去的快樂記憶。以前那年那月的那些事。 為了看一場,幾個夥伴晚上走十幾里路,,,,回來凌晨一點半,超開心。時過境遷,那個年代科技落後,聽收音機,看電影,看電視都是 奢侈的渴望,當今是網絡信息時代就完全不一樣了。

第四個職業:司機

在那個歲月,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時候沒幾輛私家車,基本上都是公車而且車還特別的少。如果是給領導的開車的小車司機,可以和領導說上話,開大車的可以捎個貨物啥的。當時有句俗話叫「方向盤鐵飯碗」,以前的公社都有拖拉機,當時成立了「機耕隊」。經過訓練、學習和考試,考取了拖拉機駕駛員資格證之後才能駕車的。當時公社的拖拉機手也很牛逼

第五個職業:「廣播站」指廣播員

在公社的廣播員也叫播音員,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是有線廣播,這些廣播員就是負責廣播宣傳、轉播上級的新聞和時事,以及活動安排等。工作輕鬆,待遇很好。在以前的大隊一般沒有專門的廣播員,廣播員由大隊幹部兼任。

第六個職業:衛生員

在農村一般都是赤腳醫生或者是公社衛生員。赤腳醫生是不脫產的,既是農民也是醫生。在六七十年代,這些赤腳醫生白天在生產隊幹活,晚上為村民治病。在曾經的年代,赤腳醫生是深受百姓愛戴的職業,,在鄉村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可或缺。

第七個職業:屠夫刀子

屠夫刀子就是指「食品站」賣肉的,以前買肉都是需要到食品站買肉,而且當時買肉是需要憑票購買的。而且豬肉的供應也比較緊缺。記得那時候買肉都得排隊,如果誰家有親戚是在公社食品站賣肉的,割肉時給你挑好地方,以前沒有油腥,所以買肉都挑「肥膘肉」。在生產隊時是最吃香的職業。

第八個職業:糧管所

以前糧食部門是很牛的,「糧站」負著收購農民交公糧的任務和發放糧食、儲存糧食的部門。以前的農村是需要交公糧的,我記得直到90年代才逐漸取消繳納公糧。在交公糧的時候,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村人終生難忘的記憶

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人,體諒一到全民勒緊褲腰帶,也要優先完成國家政策任務,提前把糧食挑選好,最好的上交國家。我小時候跟父母交過很多次的公糧,而且交公糧的時候,那個檢驗員特別討厭,經常挑刺,說你的糧食不幹,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現在給農村那些7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500塊錢一點都不過分,他們那時候太苦了,一心為國家出力出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4f559fdda57b7a93db7c65c6506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