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嚴重的5次資產泡沫:荷蘭最瘋狂,美國占2席

2022-05-27     戲說金融

原標題:歷史上最嚴重的5次資產泡沫:荷蘭最瘋狂,美國占2席

資產泡沫是一種嚴重的經濟失衡現象,一般指某種資產的市場價格遠遠超越其內在價值,處於一種失控狀態。

舉個例子,一個本身只賣0.5美元的普通蘋果,突然賣到了上千美元,而且還有很多人搶著要。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提到泡沫第一反應便是股票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確實,這兩種最為常見,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資產產生的泡沫。實際上,任何一種可交易的物品,都有可能產生資產泡沫——只要它被投機行為盯上並成為工具。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的資產泡沫不計其數。有國際研究機構從失控程度、影響範圍、後遺症和持續時間等維度的綜合考慮,選出了最大的5次資產泡沫事件。

基本脈絡如下圖表:

1、荷蘭鬱金香泡沫。

1554年,一個名叫布斯貝克的人在土耳其的亞德里亞諾泊爾看到了一種他以前不認識的花,他感到非常喜歡,於是便將其不遠千裡帶回中歐。

這種花後來被命名為鬱金香。

沒想到,這種在東方默默無聞的花在歐洲竟然掀起了一陣滔天巨浪。

1934年,有人開始炒作鬱金香。到了1935年,一株鬱金香花球賣到了2500古爾登,相當於2節車廂的小麥,4節車廂的乾草,4頭肥牛,6隻大肥豬或一打大肥羊的價格。

這還沒達到高潮。

經過短時間的休整後,1636年11月開始投機者又發起了總攻,至1637年2月短短的三個月時間,把鬱金香的價格拔升了20倍。最高峰的時候,一株鬱金香花球可以換40頭大肥牛。

荷蘭一座小城市一年鬱金香的交易量就達到了1000萬古爾登——相等於當時全球最強大的企業東印度公司股票的總市值。

1937年3月中旬開始,鬱金香泡沫開始破裂,一周之內這種鮮花的價格下跌了99%。有20%的荷蘭人在一周之內破產,真正地出現了「上天台都要排隊」的悲劇場面。

2、南海泡沫

相比起鬱金香泡沫的簡單粗暴,南海泡沫相對更複雜更有「技術含量」一些,但依然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1919年底,由英國財團成立的南海公司進行了一次「展示肌肉」的行動——通過找關係和賄賂擊敗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獲得了一次性向英國政府提供750萬英鎊貸款的機會。

這一消息,讓本來只是強大,但並沒有讓投資者瘋狂的南海公司徹底解脫枷鎖。1720年1月該公司的股票提升了128%,2月又進一步推高了320%。4月的時候該公司董事會又以400%的價格100萬英鎊新股,人們以600%的價格搶購。1720年7月,南海公司的股價漲幅高達800%。這一次,南海公司又以1000%的溢價率發行了500萬股,結果不到半天又被搶光。

短短的半年時間,這家公司的股票從110英鎊漲到了987英鎊。

這引發了英國人搶購新股的熱潮,上到國王王儲,下到普通平民,幾乎人人都在成立空殼公司發新股,撈到錢後馬上消失。騙子橫行,但受害者卻樂此不疲。幾乎每個人都在為出現下一個南海公司而賭上所有身家。

結果可想而知泡沫破裂,莊家捲款逃了,散戶瘋了。

這件事直接促使了英國《泡沫法案》的誕生。

3、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經濟強大到可以肆意囂張的地步。他們的企業在美國大肆收購,從洛克菲勒中心到好萊塢當家影業到華爾街銀行股份到梵谷的書畫。最誇張的時期,日本股市占據了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2%,GDP達到了美國的90%,東京的地價總值可以買下10個紐約。

這一切的背後是日本人瘋狂投機的結果,央行保持低利息低貼現率,銀行拚命發放貸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鼓勵大夥投資。於是那個年代,他們人人炒股,在股市上賺了錢就買房,然後拿房子抵押再炒股。

於是股市和房市都出現了劇烈的上漲態勢。

1985年至1989年,日本股市翻了4倍,地價翻了3倍。1989 年房地產泡沫的頂峰時期,東京皇宮的價值超過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房地產。

但是這次狂歡過後,日本付出的代價也極大——經濟進入了長達十年的衰退期。

4、網際網路泡沫

就規模而言,歷史上很少有行業可以跟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網際網路行業相提並論。網際網路日益普及引發了對「新經濟」業務的大規模炒作——數百家網際網路公司一上市就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估值。

作為網際網路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中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1990年初的750點左右飆升至2000年3月的5000點以上。許多沒有科技含量的公司,打著網際網路的旗號得到了熱捧,甚至出現了一家無產品企業市值超過波音的奇葩景象。

所有的華爾街投行都在不留餘力重注網際網路企業,並且從裡面收穫恐怖的利潤。

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刺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半年之內暴跌78%,包括高盛、大摩之類的超級投行陷入了資產危機,差點走向破產,蘋果、微軟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也必須在政府的救助下才得以生存。美國的GDP也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出現了幾次負增長。

5、次貸資產泡沫

這個就不贅述了,關於本次資產泡沫引發的次貸危機,很多人都記憶猶新。那時候的美國人在炒房這事上可謂是不計後果,也無所畏懼。美國房價從2002年到2006年翻了一倍,瘋狂的利潤讓華爾街不斷發放貸款和發行次級債券。

最終泡沫破裂,殃及全球,以歐美作為主要衝擊點的次貸危機導致了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收縮,被很多媒體稱之為「大衰退」。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1736128919ced18a44e819bea4043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