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企和大財團直接注資的公司以外,絕大多數的普通企業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個過程大夥喜歡將其稱之為「打江山」。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打江山考慮的是生存,而守江山同時需要考慮生存和發展。
企業發展的目標在於做強做大,如何才是強和大呢?
需要一個參照物,跟別的公司比較,跟同行比,同一區域跨行比,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跟這個地球上的所有公司比。
於是,便有了企業排行榜這東西。
「世界500強」,是中國人對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第一份《財富》500強排行榜誕生於1955年,當時上榜的僅限於美國公司;1957年,美國之外的大公司首次擁有了專門的排行榜;1976年,第一份國際500強排行榜出爐,但僅包括美國之外的公司。
直到1995年,第一份包含了美國和其他各國企業在內的綜合榜單才正式問世:這也是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排行榜。這份榜單後來常被作為基準,用來對企業、行業或國家之間歷年的表現進行數據對比,由《財富》雜誌每年發布一次。
根據統計,從1955年到現在,一共有2200多家企業入選過世界500強榜單。從數量比例上看,大約換了4.4批。
之前一直好奇,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巨無霸企業,有沒有一家是從《世界500強》第一份榜單開始就一直上榜,至今66年從未間斷過呢?
查了一下,還真有,而且還不少,有49家之多。
毫無疑問,這49家企業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都是美國企業,因為第一份榜單只排美國企業。
第二、至少成立了66年以上,屬於絕對的老字號。
好,接下來就跟大夥拐彎抹角了,直接公布這49家絕對大牛企業的名單,如下:
為了照顧英語不是特別好的同學,我們將這些企業名單翻譯成中文,分別是:
埃克森美孚公司
雪佛龍公司
通用汽車
強生公司
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也就是我們熟悉的ADM,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之一)
輝瑞公司
百事可樂集團
寶潔公司
通用電氣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軍迷朋友肯定知道的洛馬公司,全球最大的軍火商之一)
雷神科技公司(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之一)
波音公司
默克集團(媒體更喜歡叫它默沙東,本來是一家德國製藥集團,但是1891年進軍美國後,獨立上市)
卡特彼勒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生產廠家)
康菲石油公司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一家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的從事醫藥保健及個人護理產品的多元化企業,其主要業務涵蓋醫藥產品、日用消費品、營養品及醫療器械)
美國迪爾公司(全球著名的農機巨頭)
雅培公司(醫療行業巨頭)
可口可樂集團
通用動力(全球名列前茅的國防軍工企業)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雷達製造商和最大的海軍船隻製造商,組建於1994年,但是其前身諾斯羅普公司和格魯曼公司都是百年大企業,一直在五百強)
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也就是3M公司,多元化跨國企業)
霍尼韋爾國際(多元化高科技和製造企業)
禮來公司(製藥企業)
卡夫亨氏食品公司(全球最大的食品與飲料公司之一)
康明斯(全球最大的獨立發動機製造商)
帕卡集團(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的卡車製造商)
惠而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之一)
國際紙業(北美最大的包裝紙製造企業)
奧馳亞集團(世界第一大跨國煙草公司,「萬寶路」的母公司)
金佰利公司(健康護理產品製造商)
通用磨坊(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
固特異輪胎公司(全球最大輪胎製造商之一)
高露潔集團
杜邦公司
PPG工業公司(世界領先的塗料和特種材料供應商)
家樂氏公司(全球第一大穀物早餐製造商)
皇冠控股集團(世界最大的金屬包裝盒生產商)
德事隆集團(多元化集團,直升機生產商)
荷美爾食品公司
惠好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林產品企業)
好時公司(全球領先的巧克力生產商)
德納公司(美國前三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歐文斯康寧公司(大夥喜歡叫它康寧公司,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領導廠商)
金寶湯公司(世界首屈一指的罐頭湯生產商)
標普全球(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
摩托羅拉
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全球最大的致力於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的公司)
一家企業,達到輝煌不容易,一直輝煌更是難上加難。面對全球日益激烈的挑戰,上述49家企業能夠一直保持全球前500強的地位,打造品牌影響力、產品創新、危機應對等能力都有目共睹出類拔萃。比如摩托羅拉,曾經是手機製造領域的超級大佬,但是在被拉下神壇之際能夠迅速轉型,拆分業務並專注系統解決方案,使得這家成立了近百年的老企業能夠煥發新春,不僅沒有消失於歷史的洪流,而且還能繼續保留在世界上最強的企業榜單中。
當然,隨著時間推移和新興國家企業的壯大,能夠繼續一直停留在500強榜單上的美國企業肯定會越來越少。現在還有49家,或許十年後,剩下的不一定有一半。就好像攀登高峰一樣,越往山頂越難,可以到達的人越少。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