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計劃共同研製一款新式攻擊機,其實當時兩國並沒有非常強烈的裝備需求,並且如南斯拉夫本身也有不錯的技術基礎,要想獨立研發一款攻擊機也不算很難,促使兩國走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是戰略合作方面考慮,通過該項目可以加強國家友誼,增進相互之間的聯繫。
兩國的合作進展比較順利,新的攻擊機將用來替代J-21和F-84,飛機立足於兩國現有技術,使用本國的電子設備等零部件,要簡單可靠便於維護,還具備簡易機場起降能力。
飛機為傳統的單座單翼雙引擎結構,高單翼帶有較大後掠角,水平尾翼較低,單垂尾,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發動機進氣通道從機翼翼根位置向前延伸到駕駛艙兩側。
對於當時的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來說都缺乏合適的發動機,設計師曾想從英國獲得所需的發動機,但是英國考慮到當時的局勢不可能同意,於是轉而選擇當年英國授權南斯拉夫生產的勞斯萊斯Viper噴氣發動機,這是一種在1953年就開始使用的系列發動機,運行可靠,缺點是動力較弱,多用於教練機。
也正是因為如此,原本設計師希望J-22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實際上前期型號無法在平飛中突破音速,只在俯衝的情況下實現過超音速飛行,因此它被認為是一種高亞音速飛機。設計師曾想通過安裝加力燃燒室來提升動力,因為技術問題沒有實現,80年代兩國給飛機安裝了新的發動機,飛行速度有所提升。
作為一種攻擊/偵察機,J-22擁有一個不算很先進的火控和武器管理系統,它的武器包括2門GSH-23機炮,以及5個掛載點,其中每側機翼下2個掛載點,機腹一個掛載點,最大掛載能力2800千克,可以使用自由落體航彈、集束炸彈、空地飛彈,還有法國生產的一種機場跑道破壞彈藥。在偵察方面可以安裝光學/紅外偵察吊艙或者干擾吊艙,這些裝備可以執行一些簡單的戰術偵察任務。
J-22的原型機在1974年首飛,不久後開始在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兩國服役,在羅馬尼亞將其稱為IAR-93 「禿鷲」(IAR-93 Vultur)。戰機在服役後也經過一些改進,例如南斯拉夫就在80年代替換髮動機讓戰機超過音速,除了一些子系統的升級之外,還有雙座的教練版本。
南斯拉夫軍隊在90年代的戰爭中使用過J-22,在克羅埃西亞等地區作戰,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當南斯拉夫成為歷史之後塞爾維亞繼承了J-22,是最後一個還在使用這種機型的國家。
J-22「鷹」式攻擊/偵察機空重約5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11000千克,機身長度約13米,高4.52米,翼展9.3米,前期型號最大飛行速度0.96馬赫,最大升限15000米,作戰半徑大約500千米,最大航程13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