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開的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僅事關一地一域發展,更事關「國之大者」、黨之大計。要充分認識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大意義,始終高度自覺、矢志不渝堅守這一從政之基、履職之要。
近年來,甘肅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發揮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區位優勢,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互利共贏中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圖為蘭石集團重裝煉化公司承製的用於俄羅斯阿穆爾天然氣加工處理廠項目的40台儲罐有序裝車發運。 甘肅省委宣傳部供圖 丁凱/攝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
黨員幹部的政績觀與事業發展的成效緊密相關。黨員幹部樹立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發展觀。如果一開始政績觀沒有擺正,從政的「第一粒扣子」沒有系好,作決策、抓發展、促改革就會錯位偏向,甚至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不僅會影響黨員幹部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乎黨和人民事業的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帳,少打小算盤、算小帳」,「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領導幹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是推動事業蒸蒸日上、行穩致遠的重要保證。黨員幹部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心系「國之大者」,切實增強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才能扎紮實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匯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最深厚的基礎和最大底氣,人民福祉是我們黨一切奮鬥的邏輯起點和價值落點。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清醒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共產黨人幹事業、創政績,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為了個人升遷得失」,「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前,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滿期待。只有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斷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新的開創性、探索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面臨形勢的複雜性、挑戰的嚴峻性、任務的艱巨性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這客觀上要求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鼓足幹事成事的精氣神,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篤行不怠的奮鬥姿態,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事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使命價值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幹部就要幹事,就要創造業績,否則是立不住的」。政績觀如同一面鏡子,反映的是原則立場、為政理念、責任擔當,檢驗的是黨性修養、格局境界、情懷操守。有為還是不為,做事還是作秀,追求不同,結果往往大相逕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才能確保方向不移、行動不偏,才能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盡責中展示作為。
詳見: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文章《牢固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來源:求是網
策劃:梁佩韻
製作:徐輝冠
審核:李艷玲
監製:羅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