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國人印象中,烏克蘭,白羅斯,俄羅斯,基本上是除了名字不同的同根同族的國家,是蘇聯分裂之後的三個親兄弟,然後事實並非如此,且不說白羅斯的改名心結,單單是這個烏克蘭,早就已經和俄羅斯是兄弟鬩牆了。
在如今的烏克蘭,一個政黨如果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是親俄,那麼他們將會被憤怒的烏克蘭群眾打上賣國賊的烙印,而這一點在2019年的烏克蘭大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兩個參選者前總統波羅申科和喜劇演員澤連斯基在公開場合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抗俄的想法。
這其中的故事,蘇聯時代親如兄弟到如今的宛若仇讎,則伴隨著一個大國的消亡史而讓人感到悲哀。而波羅申科這個烏克蘭的糖果大王,則在不知不覺中,充當了這一不可逆歷史進程的推手。
波羅申科
顏色革命而上台的糖果大王
東歐國家自從1991年之後,好像再也沒有平穩過,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幅度下降,很多烏克蘭的普通民眾紛紛向西或者是南下到中國來謀求生路。窮則思變,一股暗流在烏克蘭內部悄然流動,而波羅申科這個糖果大亨,抓住了這個讓自己在政界有可能出人頭地的機會。
2004年,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親俄的總理亞努科維奇在和親美的總統候選人尤先科中敗下陣來,從此烏克蘭政府內親美的風向已經蔚然成風,而這一風向,在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之後,幾乎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趨勢。
當時的波羅申科是個普通的議員,也是個不普通的富豪。在尤先科的「橙色革命」里,他的如勝糖果公司提供了一筆又一筆的經費,而他賭對了。從此之後,他的仕途一路順風,先是擔任了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
短短四年之後,又在尤先科的提名下,出任了烏克蘭的外長,從此正式步入烏克蘭的政壇高層。而他的下一個契機,還需要等五年,因為尤先科當初的政敵亞努科維奇在2010年的總統大選中捲土重來。這個契機,在五年之後的克里米亞。克里米亞在俄烏歷史上屬於歷史遺留問題。
總理亞努科維奇
當初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劃分給了烏克蘭,估計他當時也沒有想到蘇聯會解體得如此之快,反正都是蘇聯裡面,劃給誰其實沒那麼重要,況且赫魯雪夫本人還擔任過烏克蘭地區的第一書記。但是問題在於解體之後,俄羅斯認為克里米亞是自己當初劃出去的,烏克蘭理當歸還,而烏克蘭則是占著法理的優勢,認為克里米亞當初劃了出去,就是他們的。
這些問題造成了一點小摩擦,但是在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談判下,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在1997年簽訂了俄烏友好條約,在那個協議中,明確地確定了克里米亞半島歸烏克蘭所有,而烏克蘭則將以放棄所有的核武器來進行交換。
但是2014年一場克里米亞的公投打碎了這個半島的平靜,因為投票結果表示,全島有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公民希望加入俄羅斯聯邦,而這一結果迅速得到了俄羅斯的承認,普京以很快地速度搶占了克里米亞,事情至此一發不可收拾。烏克蘭國內的民族情緒一浪高過一浪,而波羅申科抓住了這一情緒。
他團結了另一個反對黨建立了波羅申科聯盟,以此來對抗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而在國內民族情緒的煽動下,在2014年的大選中,成功上位,曾經的歐洲糖果大王坐上了烏克蘭總統的寶座,而如今來看,他執政的這五年,到底給烏克蘭帶來了什麼呢?
赫魯雪夫
寡頭政治的典型
波羅申科當上總統之後,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計劃,但是他對於加入歐盟卻一直是心心念念,剛剛上任的時候便提出了烏克蘭爭取在2020年左右提交加入歐盟的申請書這一目標,而這一目標的提出,也為他親美親歐的政治傾向定了基調。
而為什麼要說他是寡頭政治的典型呢?我們首先要理解寡頭是什麼?所謂的寡頭,就是那些大資本家,在社會上占據著壟斷地位的大資本家。在蘇聯解體之後,受到葉爾欽「休克療法」的影響,烏克蘭也走向了一條私有制的不歸之路。
大量的國企一瞬間都被那些官僚和私人所占有,國家的經濟密碼就掌握在這些大資本家手裡,比如烏克蘭的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便是在自己高官公公的幫助下,僅僅四個月便掌握了烏克蘭的天然氣產業,成為了「天然氣公主」。
波羅申科也不例外,他的公司壟斷了烏克蘭乃至整個東歐的糖果行業,並且在擔任國家公職的時候,也沒有一絲一毫地放棄自己的公司,我們很難說,對於他們這些寡頭來說,到底是烏克蘭本身更加重要,還是他們以及他人的利益聯合體更為重要。
波羅申科
波羅申科恐懼那個已經消失了二十多年的紅色帝國蘇聯,那是資本家一切恐懼的來源,為了徹底抹殺掉蘇聯歷史在烏克蘭的痕跡,他在上任之初,便馬上批准了一項《反共產主義法》,波羅申科在該法案里將共產主義和納粹相提並論,並且要求人們不得在公開場合讚揚或者是否認1917到1991年之間在烏克蘭的共產黨政權的違法犯罪性質。
他割裂了烏克蘭的歷史,讓烏克蘭人民在巨大的歷史斷層面前無可適從,人們不知道如何去讚揚那些二戰中的烈士,整個國家和民族,在這種割裂中,早就喪失了自己文化的定力,只能隨波逐流地導向西方。
而烏克蘭這種倒向西方的傾向在他任內更是造成了烏克蘭社會內部的極度分裂。在他任期內,原本烏克蘭東部俄語區的分離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甚至產生了武裝衝突,而這一切局勢的加劇和他在外交方面的一味親美有著極大的關係。
2014年波羅申科引導議會放棄了不結盟地位,轉而寄希望於加入北約以獲得國家安全的保證,而這時候,烏東衝突已經愈演愈烈。
波羅申科
這一切都讓他焦頭爛額,而在如何處理烏克蘭東部的分離趨勢和武裝衝突這一問題上,這又在烏克蘭當局內部形成了不同意見,有些人覺得他太過軟弱,如此輕易地便通過了特殊地位法,而烏東地區卻仍不滿意,他們繼續施壓,希望能達成脫離加入俄羅斯的夙願。
一方面烏克蘭分離趨勢不斷加強,一方面克里米亞問題並沒有因為他的強勢而有所解決,反而經常招來俄羅斯的天然氣制裁,再加上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很多烏克蘭人們一個月理想的工資不過是2000到3000人民幣,而他一直依賴有加的美國和歐洲,卻從來沒有伸出過任何援手,只是在國際上不痛不癢地譴責俄羅斯幾句。
這就是弱國的悲哀,而更為可悲的,弱國國內的寡頭們,只想著聯合外國資本一起收割本國人的錢包和利益,國防民生,從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
克里米亞
被偷走的那五年
商人管理公司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是管理國家卻常常容易只見到眼前巨大的利潤,而不願意做那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好事,再加上波羅申科在當政這五年間的拙劣表現,人們早就對他喪失了興趣了。
而這種喪失興趣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西方的選舉制度的弊端也在於此,人們只是把兩個不算太好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從而選出一個不太壞的結果。在這被偷走的五年內,烏克蘭開啟了歷史的倒車,原本在亞努科維奇手下逐步好轉的經濟形勢因為俄羅斯的天然氣制裁和美國從來只存在於口頭的援助而逐步下滑,烏克蘭人民的生活狀態甚至退回到蘇聯的時期。
在國際關係上一味的親歐盟也讓烏克蘭在兩大帝國之間喪失了外交彈性,烏克蘭被他搞得一團糟,甚至出現了許多前任都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烏克蘭東部的分離趨勢也正是在他手上愈演愈烈。
而與之形成對照的,他的如勝糖果公司在他當政的那五年,公司利潤卻是逐年上漲,短短几年間,他早已經成為了最有錢的猶太人之一,儘管他並不承認他的猶太人身份。
烏克蘭
從季莫申科到波羅申科,從庫奇馬到尤先科,烏克蘭的政局在這些寡頭手裡一步步被敗壞到無可收拾,曾經揚名天下的黑海造船廠如今早就是歷史的殘黨了,曾經富饒的東歐黑土地被他們搞得一片荒涼,大批的烏克蘭人去國外謀求生活,而他們卻在各地坐擁著自己的豪華別墅,享受著金錢帶給他們的名利,卻絲毫不關心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和想法,去重鑄一個偉大民族的光榮。
光榮在哪裡?
當衛國戰爭的英雄被迫要用自己的勳章換取錢財的時候,當這個政府已經不承認自己國家那一段產生光榮的歷史的時候,烏克蘭也就走到了絕路。忍無可忍的烏克蘭民眾在選舉中寧願投給一個從來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也不願意繼續支持他,可是當有人採訪到選民為什麼會這樣投票的時候。
有個選民這樣說:「為了抓住改變的希望,我寧可把賭注投在那百分之十上」,而澤連斯基本人也深知這一點,他在電視辯論中自嘲道「我不是你的對手,我是你的判決書」,他知道,他的當選,只是波羅申科錯誤的結果。
留下的,只是一個逐漸衰弱到連自己的國民都保護不了的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