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數字文明背景下發展新質生產力需重塑生產關係
經濟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一個指引性、方向性和戰略性概念,是在傳統生產力理論基礎上的發展和提升。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字是『新』和『質』。這裡的『新』不是量變的『新』,而是質變的『新』,主要強調生產力的發展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新質生產力,它是從0到1的一個飛躍過程,而不是傳統生產力「1+N」的過程。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瞄準未來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我國各省市紛紛出台了推動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行動計劃與配套政策,帶動全國掀起發展未來產業的良好勢頭。
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是一個創新的嬗變過程,所以形成新質生產力要瞄準未來,因為未來產業代表著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方向,具有技術顛覆性強、產業關聯度高、市場空間潛力大,但又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等特徵,「比如量子技術、新材料等,這些未來產業目前還在不斷地探索中。大力培育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萌生的戰略選擇。」
新質生產力不是對現有生產力的簡單延伸,未來產業也不是傳統產業的延長線,顛覆性創新也不是現有創新的簡單疊加拓展,而是在高度不確定性中試錯、摸索,在無人區中迂迴、嘗試,沒有模板,沒有參照系,沒有技術路徑。
各地關於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和產業政策,與其說是一種規劃,倒不如說是一種基於願景描畫的努力方向。世界上的任何一項顛覆性創新都不是事先預測到的,已經看到的、想到的都不是『新』的。培育新質生產力不能局限於工業化的思維——學習、模仿和集成,在『1+N』已有路徑上創新,而是應在『0—1』的不確定性中創新。政府的戰略重點,不是針對貼上標籤的一棵棵新樹去施肥、澆水,而是營造適合新質生產力萌發的土壤、溫度和小氣候,這樣才能產生顛覆性的創新,在產業革命中開闢新賽道。
站在數字文明角度認識新質生產力
人類歷史上共發生了三次文明革命:農業文明革命、工業文明革命和數字文明革命,而數字文明是我們正在跨入的文明。數字文明目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站在數字文明的角度認識新質生產力,就是要超越工業化的邏輯,而不是形成路徑依賴。
當然,數字文明離不開工業文明,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傳統生產力,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這個質變靠的就是數字化轉型,而數字化轉型意味著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變成了一種數字化狀態,因此,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還是要放到數字文明的戰略背景下。
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一個基本特點之一就是「虛擬化」,已經逐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以前手機是需要按鍵才能操作,現在可以感應;過去開門需要拿鑰匙,現在用眼睛的虹膜識別技術就能開鎖;從生產環節看,過去工廠內生產產品都是人工操作,現在人可以退到後台,生產通過智能系統自動控制運行,甚至發展到人工智慧不再需要人也會自動完成。
數字經濟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數字革命——數位技術、數字車間、數字企業、數字生活和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打造一個新的以虛控實的虛實結合的市場、社會,這將會徹底改變經濟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和國家治理方式。
數字文明背景下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新型生產關係
在數字文明背景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形成一種新型的生產關係,即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當前,在生產關係領域已出現了三大顯著變化。
其一,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越來越多的就業,由傳統的勞動關係變成了勞務合作關係,產生了新的就業形態和新的法律關係。
其二,所有權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類型的所有權正在相互融合共享,需要摒棄傳統的對所有權排斥性、獨占性的理解。無形的社會財富占比不斷上升,所有權也日漸從「物權」主體形態中擺脫出來,漸漸變成虛擬的「權利證書」,占有、使用、支配和控制等權能被分離,交由專業化分工中的其他主體來行使,效率和價值創造主導要素流動和重組,收益分享將是所有權經濟上存在的唯一標誌。
其三,分配關係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改變。傳統的分配邏輯是基於生產成果的分配,而如今,創新驅動下的新分配方式更加注重事前的預期分配機制,如期權。同時,對發明、轉化科研成果的價值評估、分享等體制機制也需進行相應變革,以更好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萌發。
只有形成了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才能夠更好地讓創新之火燎原,新質生產力才能如雨後春筍般萌生成長。
【劉尚希: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馬嘉均;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好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首部為黨獻策理論讀物《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版發行
「書目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3期幹部學習書目博覽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3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604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