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Jamaica),是加勒比海西北部、西印度群島中的一個島國。該國位於牙買加島上,鄰近古巴和海地(東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約145千米),陸地總面積1.0991萬平方千米,首都金斯敦(Kingston,位於牙買加島東南金斯敦灣岸,是牙買加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注意,全球中文譯名為金斯頓(敦)的城市,除牙買加首都外,出名者有四。這些城市都與英國有關,而英國英格蘭的城市(赫爾)則是其中的最古老的城市,始建於中世紀(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其中,具體詳情如下:
一是(歐洲)英國英格蘭港口城市,又稱赫爾(Hull),全稱為赫爾河畔金斯頓(Kingston upon Hull);二是(北美洲)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城市(加拿大的第一個首都),英文名為「Kingston」;四是(大洋洲)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首府,英文名為「Kingston」;五是(北美洲)東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首都金斯頓(Kingstown)。
牙買加的自然
牙買加地處大安的列斯群島(西印度群島的主體,另外還有小安的列斯群島、巴哈馬群島等),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延伸部分,屬於一類大陸島(牙買加的面積在西印度群島中,僅次於古巴及海地)。牙買加境內多山嶺、石灰岩高原(岩溶地貌發達,多洞穴、伏流河,少地表徑流)沿海一帶為狹小的沖積平原。
注意,西印度群島是北美洲的主要島嶼,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呈弧狀島鏈分布。1492年,哥倫布遠洋航行,發現「新大陸」的登陸地即在此,誤以為是印度附近的島嶼,故名(後來,人們知曉此地並非印度,而是位於西半球,改名如此)。
牙買加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一說「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在高中地理多將之歸納為非地帶性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溫為27℃,(東部)迎風坡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南部平原年降水量僅有1000毫米左右。每年5、6月和9月至11月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為乾旱季節(夏半年多颶風和熱帶風暴)。
牙買加的歷史
牙買加當地原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在阿拉瓦克族語言中,「牙買加」意為「泉水之島」,一說「水和樹木之地」)。1494年,哥倫布來到此地。1509年,當地淪為西班牙殖民地,改名聖地亞哥(Santiago)。西班牙的殘酷殖民手段,導致島上的阿拉瓦克人因戰爭、疾病和奴役而滅絕。
1655年,牙買加被英國占領(一度成為販賣非洲黑人奴隸的市場之一)。1866年,牙買加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1959年,牙買加取得內部自治。1962年8月6日,正式宣告獨立(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獨立以來,牙買加政局穩定,但失業、貧困、販毒和暴力犯罪等社會問題突出。
牙買加的社經
牙買加的總人口為296.9萬,其中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由於當地印第安人口數量不足,非洲黑人被販賣至此充當勞力使用,此後歐洲人和非洲奴隸的混血後代,又被稱為穆拉託人)占90%以上,余為印度人、白人等。牙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牙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
旅遊業、礦業、農業和新興的信息技術服務業是牙國民經濟的支柱,其中以旅遊業為核心的服務業收入占牙GDP總值的六成以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牙旅遊業遭受重創,鋁礬土出口收入下降明顯(僑匯大幅減少)。2021年,牙買加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51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525美元。
牙買加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鋁礬土(儲量居世界第四位),故鋁礬土的開採冶煉是該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此外,牙還有食品加工、製糖、電子、建材、化工、紡織等工業部門。牙買加的農產以甘蔗和香蕉為主,還有可可、咖啡和紅胡椒等。其主要出口鋁礬土、氧化鋁、蔗糖和香蕉等,進口石油、食品、機械產品等。
注意,牙美關係密切,美國是牙買加最大貿易夥伴(美在牙鋁礦業、旅遊業、金融保險業等領域有大量投資)。牙與原宗主國英國保持著傳統的友好關係(英在牙投資較多,對牙經濟有較大影響)。此外,牙日關係發展順利,日本是牙藍山咖啡和朗姆酒的最大海外市場。
蕪湖鐵畫
鐵畫
原名"鐵花"
安徽蕪湖特產
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
是蕪湖市特有的工藝美術品
鐵畫吸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
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
以低碳鋼作原料
以鐵代墨
以錘代筆
經過出稿、剪、砸、燒打、
上漆蠟、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鑽活"等工藝
精緻成山水、人物、花卉、
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
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
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
採用中國畫章法
黑白對比
虛實結合
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特點既有國畫、水墨畫之境
又有強烈的藝術立體感
黑白分明
蒼勁凝
被稱為"巧奪萬代所未有"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盛行於北宋
清代康熙年間
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
並逐漸享譽四海
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
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典型例題
(2021·青島上學期期末)蕪湖鐵畫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畫是以鐵為原材料,經過鍛打、錘鑄後成線條或片面,再將其焊接而成的一種藝術作品。蕪湖鐵畫的畫面保持了鐵的原有本色,清代長江沿岸蕪湖地區鐵畫盛行。如今蕪湖鐵畫產業日漸衰落,處於被現代社會遺忘的邊緣。如圖為我國某地區風光的鐵畫藝術作品。據此完成1~3題。
1.清代鐵畫在蕪湖繁榮暢銷,主要是當地( )
A.原料豐富 B.工匠眾多
C.商業發達 D.技術獨特
2.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需要( )
A.勞動力數量增多 B.鍛制技術創新
C.原材料質量提高 D.交通條件改善
3.傳統鐵畫藝術作品能反映區域自然環境,圖示地區可能為( )
A.青藏高原 B.雲貴峽谷
C.渭河平原 D.江浙平原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蕪湖為長江沿岸重要港口,歷史上水運發達,航運便利,因此人員流動量大,商貿活動頻繁,作為藝術作品的鐵畫成為商人販賣的商品或居民購買的消費品,因此鐵畫在蕪湖繁榮暢銷。
2.蕪湖鐵畫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畫是以鐵為原材料,經過鍛打、錘鑄後成線條或片面,再將其焊接而成,因此其工藝複雜,技術要求高,傳承困難,所以必須改革鍛制技術,以適合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才能達到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3.圖示鐵畫展現出白牆青瓦民居、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景觀,因此D正確。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