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觀察】以色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是哭牆?

2024-10-17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以色列的地理位置

(以色列在世界的位置)

( 以色列的地形)

從總體位置上看,以色列在亞洲西部(下圖中紅圈部分),位於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結合處。

我們再看下面的地圖(可點擊後放大看看)。

可以看到以色列東接約旦,東北部與敘利亞為鄰,南連亞喀巴灣,西南部與埃及為鄰,西瀕地中海,北與黎巴嫩接壤。

看了以上兩幅地圖,您對以色列的位置有總體概念了嗎?我們後面還會分享更多關於以色列的信息。

以色列的地理位置:以色列位於阿拉伯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之要衝,北接黎巴嫩,東北與敘利亞為鄰,東與約旦接壤,西南連接埃及,西瀕地中海。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先說一下猶太人,猶太人是廣泛分布於各個國家的一個民族,沒有特定的國家隸屬。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受到迫害和排擠,因此一些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並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 以色列(以色列現在的版圖最早屬於巴勒斯坦國),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的部分領土。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巴以衝突一直不斷,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卻不是同宗同族,有著不可調和的宗教仇恨與民族衝突。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以色列的民族猶太人是以色列最大的種族群體,占總人口的約75%(信仰猶太教),而阿拉伯人占20%(信仰伊斯蘭教),以色列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是以色列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也是三大宗教 ——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重要聖地。

以色列是已開發國家嗎以色列是已開發國家,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高附加值農業,生化、電子、軍工等技術水平較高,競爭力居世界先列。以色列的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全球(如滴灌技術、醫用膠囊內窺鏡等),是一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國家,且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

為什麼很多國家反感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最早並不是沒有主人,當時迦南人已經在這片土地生活很長時間了,於是猶太人開始驅逐並屠殺迦南人,最終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以色列一邊大講自己的苦難史,強迫別人同情,另一邊卻又欺壓巴勒斯坦人,把他們推入了苦難的深淵。當年猶太人棲息在埃及附近,並且和埃及有著良好的關係,雙方其實並沒有矛盾,但是等到埃及大禍臨頭時,猶太人非但不幫忙,反而幫著侵略者迫害埃及,這也是以色列和周邊國家水火不容的原因。

猶太人的特點他們在金融界和政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近一半,美國華爾街的精英中有 50% 是猶太人。

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自建國以來,美國一直是以色列的主要支持者,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美國政府還與以色列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以在中東地區維護其利益。中東地區是石油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都與該地區密切相關,通過支持以色列,美國可以在中東地區獲得更多的影響力和利益,總之,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和緊密。

近千年來,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擴張,引起世人憤怒,與這三個因素密不可分。

1.猶太復國主義。歷史上,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過幾個王國,但是被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征服和驅逐過,有著長達兩千年的流亡史。

所以猶太人一直要回到巴勒斯坦地區重建家園,後來也是利用這個博取了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同情建立了國家。

2.民族主義和宗教信仰。當年,猶太人拿出聖經,告訴大家猶太教徒神聖不可侵犯,有權擁有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以此為藉口發動對阿拉伯人的戰爭以及種族壓迫和排斥。

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還包括約旦的約旦河西和耶路撒冷、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有些阿拉伯國家為了國土也默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國民的壓迫,所以這些地方最後歸還了,只剩巴勒斯坦在苦苦堅持。

3.美西方列強的助紂為虐。歷史上曾經有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最接近勝利的一次是1973年,眼看著阿聯軍就要戰勝,美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從天而降!

這些原因導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為虎作倀,一步步擴張自己的土地,70年國土面積擴大6倍,而倍被他欺壓的巴勒斯坦呢?從1947年巴以分制時的11000平方公里到現在實際控制的國土只有2000平方公里。

不止以色列政府喪心病狂,一些以色列民眾也是欺人太甚,他們在加沙地區不斷增加居民樓,導致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可以說以色列的擴張史就是巴勒斯坦人的屈辱史!

一何謂哭牆?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上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僅存的一段遺址。長52 米,高19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須祈禱和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哭牆是猶太教聖殿三度修建、三度被毀的痕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哭牆中間屏風相隔,祈禱時男女有別。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進入廣場牆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入口處有紙帽供應。以示對上帝的尊重。女士祈禱 時,可以不蒙頭巾。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聖者的撫觸,哭牆石頭也泛泛發光,如泣如訴一般。1967年「哭牆」所在的破敗街區後被以色列政府拆除,建成了今天寬闊的鋪砌廣場,方便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來朝拜和祈禱。同時,這裡今天也成為耶路撒冷著名的旅遊勝地。1981年

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1992年據考古學家透露,他們在「哭牆」中發現5塊巨型基石,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 歷史。據考古學家用聲波探測法測定,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0噸,據說是世界上第3大人鑿巨石。

二 哭牆的來歷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傳說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亞山(有稱錫安山,即今聖殿山)領受上帝旨意、祭獻兒子;他的孫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並被賜名「以色列」(與神角力)。為了紀念猶太民族最神聖的地方,公元前1010年所羅門王動用20萬人,開始在耶路撒冷聖殿山修建聖殿,用以朝拜和祭奠猶太教的主神,並存放約櫃(內置刻有十戒的兩塊石板)、諾亞方舟等聖物。於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後的聖殿長30米、寬10米、高15米,雄偉非常,號稱是上帝的所在。即猶太「第一聖殿」。這裡隨之成為猶太人的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但好景不長,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殺到這裡,他趕走了猶太人,把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徹底摧毀。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魯士滅了巴比倫後,猶太人才被允許返回,並得到歸還的5000多件聖殿物品。於是猶太人在公元前516年動手在第一聖殿的原址上建造第二聖殿。到了公元70年,羅馬帝國的皇帝希律王統治時期,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數十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為平地,第二聖殿自然未能倖免,同時被焚毀。在此後的幾百年里,猶太人曾再度修建第二聖殿,又被羅馬人摧毀。後來僅留下西部一段斷垣殘壁,以後人們撿拾破壞的石塊修建了這段護牆。使其得以保存下來。羅馬時期,每年11月9日聖殿毀滅日這天,才准許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到聖殿西牆遺址祈禱。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建立阿拉伯帝國,由於帝國內部實行比較寬容得宗教政策,所以沒有對哭牆進行徹底的拆除和損壞,而是在修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時候,把它作為圍牆加以利用,因此才使西牆歷經千年歷史仍然保存至今。當然,建造第二聖殿時候選用以巨大條石作為建築材料,也是哭牆能夠比較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儘管該圍牆現為伊斯蘭聖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尚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加之現在整個耶路撒冷老城和聖殿山地區全部被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人要進入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作禮拜,也必須經過以色列軍警的審查方可通過。哭牆周圍也被以色列進行了清理和修整。因此,哭牆雖然僅僅是一段不起眼的石頭圍牆,來此朝拜和祈禱的猶太人和旅遊者則絡繹不絕,哭牆的名氣也非常的大。

說起來,猶太人這個民族,也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一個令人同情和令人尊敬的民族。自從公元前6世紀起,巴比倫帝國打敗以色列之後,對猶太人實行趕盡殺絕的政策,猶太人就開始了流離失所的流亡生活。以後雖然又回歸到中東一帶生活,但是從來也沒有建立起自己強大的能夠保護猶太人不收侵犯的國家。後來羅馬帝國占領了這一地區,同樣容不得猶太人的存在,當時猶太人的地位比現在巴勒斯坦人的地位還要低,猶太人隨時都有被驅逐被殺戮的危險。猶太人始終生活在動盪和流浪之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對猶太人恨之入骨,以斬盡殺絕為後快,因此,慘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高達600多萬。可以說,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猶太人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1948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建國,猶太人從真正結束了自己悲慘的命運。我們現在都知道,猶太人是最聰明的人,是最會做生意賺錢的人,這可能和猶太人的悲慘命運有關係。悲慘的命運讓猶太人具有高度的危機感,讓他們更加能吃苦,更加具有生存能力,讓他們奮鬥不息。

這些慘痛的歷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猶太人的心靈之中,哭牆便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直到如今,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著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節日,祈禱者及遊人更多。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 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950630e5e27406c69a9f0c92551f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