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理】《海水的性質》全套視頻、案例、實驗,附「非典型」河流襲奪

2023-11-24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水文地理】《海水的性質》全套視頻、案例、實驗,附「非典型」河流襲奪

ideo_iframe rich_pages" id="js_mp_video_container_0" vid="wxv_3201969773685948426" scrolling="no">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小視頻已製作成公開課課件,下面有課件展示。該導入的亮點是能串聯起「海水的溫度與海水的鹽度」教學,且情境豐富,可設問的地方很多

    【教師提問】1.視頻中海水溫度在垂直分布上有什麼特點?可能原因是什麼?(轉承海水溫度的教學。

    2.視頻提到了哪個因素可以影響海水的鹽度?(轉承海水鹽度的教學。

    3.你對視頻中海水鹽度的數據有什麼樣的認知?(轉承海水鹽度的「課堂活動——波羅的海與紅海」。

    4.視頻中提到海水的性質如何影響海生生物?(轉承海水溫度、鹽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以上僅供參考

    導入方式二:鮑魚轉場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案例】鮑魚生長對水溫要求苛刻,最適宜水溫在12℃至25℃之間。2004年開始,山東榮成和福建莆田合作開展鮑魚南北轉場、冬夏對調養殖合作,鮑魚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一隻2.2厘米鮑魚苗半年內可長到4.5厘米,鮑魚生長期由24個月縮短至18個月,成活率近90%,產量大幅提高,同時改善了品質尤其是口感。

      【設問1】鮑魚南北轉場、冬夏對調養殖的主要目的是( )

      【設問2】鮑魚從福建轉場至山東的時間可能是( )

      【設問3】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但鮑魚養殖的數量較少。其主要原因是該海域( )

      導入方式三:三文魚養殖

      【案例】材料一:黃海某季節某海域的底層出現水溫較表層明顯偏低的冷水團,稱為為「黃海冷水團」。圖1為該海域不同季節表層與深層的溫度、鹽度分布圖。

      材料二:黃海深遠海的水產品品質較高。近年來,我國研製了第一個深遠海水產養殖裝備—「深藍1號」(圖2),它利用黃海水溫的變化在不同季節進行養殖網箱的深度調整,養殖冷水性三文魚。「深藍1號」的運行開啟了中國深遠海水產養殖業的新征程。

      (1)根據圖1分析「黃海冷水團」主要存在於 季,描述此季節該海域垂直方向的鹽度變化特點 。

      (2)分析黃海深遠海水產品品質較高的原因 ,並說明「深藍一號」為保證三文魚養殖水溫適宜應採取的措施 。

      (3)與近岸養殖相比,簡述深遠海養殖的優勢條件。

      (1) 夏 從表層向下鹽度升高,相對其它季節鹽度垂直變化大。

      (2) 原因:水溫較低,生長周期長;水質好,污染少。 措施:加強水溫的實時監測,夏季網箱下沉確保低溫。

      (3)拓展海洋空間資源,促進深遠海水產養殖業發展,減少對近海的環境污染。

      【分析】本題以黃海海水溫度、鹽度及水產養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海水性質、農業區位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對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的考查。(1)據材料「黃海某季節某海域的底層出現水溫較表層明顯偏低的冷水團」可判斷,黃海冷水團出現時底層水溫明顯較表層偏低,讀圖1可知,夏季符合條件。據圖1讀出夏季海水鹽度垂直方向變化為表層鹽度比底層鹽度低,且垂直變化更大。

      (2)考查深遠海水產品品質好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深遠海水較深,溫度較低,水產品生長較慢,生長周期長,有機物積累多,品質較高;深水區受污染明顯比表層海水少,水質較好,水產品品質較好。

      三文魚屬於冷水性魚,因此為保證水溫適宜需要實時監測海水溫度,尋找適合三文魚生長的海水深度;夏季水溫整體較高,養殖網箱應向下沉以確保溫度適合三文魚生長。

      (3)深遠海養殖可以利用以前未被利用的海洋空間,有利於開發海洋空間資源,促進深遠海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深遠海養殖需要投喂飼料等,可能會造成海洋污染,深遠海養殖發展可以減少對近海的環境污染。

      導入方式四 海水斷崖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設計課堂練習】「海底斷崖」又稱「水下斷崖」,該現象主要是海水密度不同造成的。當潛艇從海水高密度海域進入海水低密度海域時,潛艇的浮力會突然減小,潛艇會急劇下沉,專業上稱這種現象為「掉深」。宛如一輛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突然掉下懸崖,其驚險程度可見一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海底斷崖」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從上向下海水溫度增加

        B.從上向下海水密度減小

        C.從上向下海水鹽度降低

        D.海底地形坡度較大

        8.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

        溫度鹽度深度浮力

        A.B.C.D.

        導入方式五 死亡冰柱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設計課堂練習】海水出現結冰現象時的溫度稱為海水的冰點,鹽度是影響海水冰點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海域,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一般為零下幾十攝氏度),表層海水結冰析出了大量的鹽分,使周圍海水的性質發生變化,這些性質變化的海水向下運動,使沿途海水結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這種冰柱被形象地稱為「冰手指」。下圖為海底「冰手指」。

          4.「冰手指」最可能大量出現在( )

          A.地中海B.南極外圍海域

          C.杭州灣D.赤道附近海域

          5.向下運動的這股海水的性質是( )

          A.鹽度高、冰點低B.鹽度低、冰點低

          C.鹽度高、冰點高D.鹽度低、冰點高

          6.受「冰手指」影響最大的海洋資源是( )

          A.海洋礦產資源B.海洋生物資源

          C.海洋化學資源D.海洋動力資源

          02

          案例分析小視頻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小實驗:海水的成分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教學案例:海水因密度差異而出現分層的現象。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教學案例:熱鹽環流與海水的性質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實驗:科學家模擬實驗,講解海水的性質與大洋環流。

                  為什麼會有襲奪現象呢?一般來說,位於分水嶺兩側的不對稱河流,分別由分水嶺流向不同地區,由於兩側落差不同,河流侵蝕(主要是溯源侵蝕)速度差異較大,落差大的河流侵蝕力較強,河流上游不斷進行著溯源侵蝕,逐漸到達並切穿流域分水嶺,與另一側河流連接,由於落差存在,分水嶺另一側的河流上游流向發生改變,轉道流入侵蝕強的河流。

                  如下原理圖所示,低位河為襲奪河,高位河是被襲奪河。襲奪發生後,被襲奪河在襲奪點下遊河段失去源頭,所以稱為斷頭河,這條河因為水量減少,流速減緩,泥沙淤積加重,可能會幹涸;相反,襲奪河源頭延長,增加了水量來源,徑流量增加,侵蝕作用可能會加強。河流襲奪拐彎的地方成為襲奪灣。

                  但可能也有特殊情況哦,先看下面的典例。

                  【典例】

                  當河流源頭向上游溯源侵蝕到達並切穿流域分水嶺後,有可能發生分水嶺一坡的河流奪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現象,這種水系演變現象稱為河流襲奪。左圖為我國某地河流發生襲奪前後水系變化圖。河流襲奪發生時代,地殼較為穩定。河流襲奪後,襲奪處地勢發生變化,使A河段河水「倒淌」。河流B—B'處河谷形態受河流襲奪影響顯著,形成了寬谷中發育窄谷的「谷中谷」現象,右圖為河流B—B'處河谷剖面圖。

                  (1)在圖(a)方框內用「」標出河流的流向,並在圖(b)中用「

                  」繪製出兩河的流域分界線(分水嶺)。

                  (2)分析襲奪後A河段「倒淌」的原因。

                  (3)說明B—B'處「谷中谷」的形成過程。

                  【參考答案】

                  (1)參考下圖。能標出河流向北流動;能夠在兩條河流源頭之間繪製即可

                  (2)溯源侵蝕導致襲奪處的地勢低於A河段;A河段地勢由襲奪前的西南高東北低演變為東北高西南低,河流流向發生「倒轉」,形成倒淌河。

                  (3)河流襲奪發生前,流域內地殼長時間較穩定,河流落差變化不大;B—B'處河段落差較小、流速較慢;河流以側蝕作用為主,形成較寬的河谷。河流襲奪發生後,流域內落差變大、流速變快,加之被奪河河水的匯入,B—B'處河段流量加大、下蝕作用增強,從而使河谷加深變窄,最終形成寬谷中發育窄谷的「谷中谷」地貌。

                  【提出問題】

                  問題1:

                  就襲奪現象的形成過程來看,被襲奪河是在襲奪點相對上游的一段流向襲奪河,雖然說是改道,但這一段還保留著原來的流向,只是水最終的歸宿有改變;但典例題目中,出現了一段河流流向改變,這是為什麼呢?

                  先通過下圖看一下襲奪發生前後流域水系的變化。

                  為什麼A河段會倒淌呢?

                  有沒有發現,典例的兩條河流和原理圖中的兩個河流不太一樣,原理圖中兩條河流流向大致呈垂直方向,而典例中兩條河流流向夾角較小,所以流向大致相反。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所以,被襲奪河襲奪點下游一段(海拔高於襲奪點的這一段)流向翻轉,成為倒淌河;而低於襲奪點的那部分成為斷頭河。

                  問題2:

                  下圖中被襲奪河上游部分,即紅圈圈出的部分,何去何從?

                  就地勢來看,應該還是原來的流向,只是最終流入到襲奪河,成為了襲奪河的一條支流。

                  通過這一「非典型」襲奪現象,你是不是對襲奪有了更深的理解?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f993f9abb792d7f174f5e2f75c7b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