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地理】 水庫與大壩,水庫建設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024-06-22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1.概念區分

1大壩:是攔截江河渠道水流的擋水建築物,是水庫的一部分,相當於大門。可形成水庫,抬高水位、調節徑流、用於防洪、供水、灌溉、水力發電、改善航運等。調整河勢、保護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築物也稱壩,比如丁壩、順壩和潛壩等。

2水庫: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是整體工程,相當於房間。是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後,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為水庫(天然水庫)

2.河流建設水庫大壩條件分析

壩址:選在兩側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因該處築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水量大);應避開喀斯特地貌區、地質斷裂帶,並考慮移民、生態環境等問題。

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 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

3.水利工程建設的作用

4.水庫和大壩對區域的影響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1對大氣圈的影響水庫周邊地區,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減小;水庫水面較大,蒸發量增加,水庫上空及周邊空氣濕度增加;水庫水面和周圍陸地的熱力性質產生湖陸風;東北地區某些水庫下遊河段,由於水庫中較高水溫的水下泄,使得水氣溫差較大,近水面氣溫提高後,飽和水汽壓變大,水汽蒸發更劇烈;產生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掛在樹上,形成霧凇。

2對水圈的影響大壩下方,落差變大,流速變快,下蝕作用加強;大壩攔截上游泥沙,清水下泄,搬運泥沙的能力提高,下遊河床變低,留在原河道的物粒徑變大;河流水位(水位取決於徑流量大小和河床高程)有可能下降;調節徑流,削峰補枯,水庫下游徑流量季節變化減小;削減洪峰峰值流量,延緩洪峰到達的時間;河水流動性強且水庫深部水溫較高,水庫下遊河段不易結冰;水庫上游水位上升,河面展寬,提高航運能力。

3對岩石圈的影響大型水庫,若下方有斷裂帶等不穩定地質構造,有可能會誘發小型地震;水庫蓄水後,上遊河段水位上漲,浸泡兩側岩體,易誘發滑坡。

4對生物圈的影響影響魚類洄遊;河流下遊河段泥沙量的減少,漁業減產;上遊河段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沒某些生物的棲息地,如雲南省為了保護綠孔雀的棲息地;庫區水流動性減弱,水質變差,水生動物減少,水面植物可能增加;庫區蚊蟲滋生,傳播疾病機率增加。

5)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大型水庫往往和水電站同時建設,發展經濟,增加電力供應;為庫區周圍和下游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實現農業穩產、增產;庫區周圍若有地勢較低的水稻田,可能導致排水不良,單產減少;利用水庫發展水產養殖業;利用水庫發展旅遊業,如水上遊樂項目;庫區上游地區水深增加,河道拓寬,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會增加;原有港口,停泊船隻噸位提升,港口規模擴大,經濟腹地也會變大。

5.部分河流進行大壩拆除的原因分析

水庫是我們地理習題中經常見到的地理事物,其實我們對他的了解只是皮毛。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最全的關於水庫(水電站)的知識。有一些是我們平時教學很少見的素材。歡迎大家收藏、轉載。

考查角度一:水庫(大壩或水電站)的區位選擇問題

一、常規水庫(大壩或水電站)的區位選擇

大家還記得大壩(水電站)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位置嗎?

水電站一般要建在峽谷的出口處(工程量小,庫區面積大)

水庫開閘放水

看了這個圖片,你會想到哪些與我們地理相關的內容呢?

1、水庫和大壩是一回事嗎?水庫和大壩區分

大壩是用來攔截水流的,水庫是蓄水的.

大壩就像門,水庫是房間.

作用----

大壩:攔截洪峰,發電,調節蓄水量,調節水位適應航船上下游.

水庫:蓄水,灌溉,養殖,旅遊,調節氣候,供給生產生活用水,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改善航運條件……

2.水庫選址

說到水庫的選址,咱們得要先知道水庫的作用是什麼。水庫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節河流的流量,那它是怎麼調節的呢?在豐水期,河流水位上漲,為了防止下游出現洪澇災害,水庫會提前騰空庫容蓄水,此時水庫主要起到防洪的作用。但當水位超過水庫的庫容警戒線時,水庫也會開閘泄洪。在枯水期,河流的徑流量較小時,水庫會將庫區的蓄水放出,滿足下游的生活生產需水。

因此水庫大壩的選址應綜合考慮水庫大壩的作用和當地自然地理的特點。

(1)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使壩身較短,從而節省築壩工程投資;

(2)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口袋形」的窪地、小盆地,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

(3)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地質地形複雜地段,儘量少淹沒農田,無泥石流、滑坡等危險地質災害的地方,以保證工程的安全。

二、抽水蓄能水電站(上水庫)區位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6fe7d3e57c3cb9d9305b91969278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