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時間在120多億年前的流逝速度只有今天的五分之一

2023-07-07     星空天文

原標題:科學家:時間在120多億年前的流逝速度只有今天的五分之一

空間膨脹導致時間膨脹。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Time (From "Inception") 音樂: London Music Works - The Music of Hans Zimmer: 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一個遙遠的類星體(想像圖)。ESO / M. Kornmesser

6月30日《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宇宙的膨脹導致時間在遙遠類星體身上的流逝速度只有今天的五分之一。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在它身上的流逝速度就越慢。此即所謂的「時間膨脹效應」。

類星體是一些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這些星系中心的黑洞正在攫取物質並朝著地球方向釋出強大的輻射。由於黑洞近旁的吸積盤相對不大,類星體發出的光在短期內就會發生波動。

研究人員調用了20多年的巡天觀測數據,研究了資料庫中的190個高紅移值類星體。通過觀察這些類星體光的波動速度,發現了存在於它們身上的「時間膨脹效應」。研究人員發現,時間在這些遙遠類星體身上的流逝速度,只有今天的五分之一。

要明確的一點是,時間的流逝速度相對於這些類星體近旁的一切,也就是在它們自己的參考系下是正常的。

《相對論》認為,時間的流逝速度與時間的參考繫緊密相連,而不同的參考系以彼此的相對速度加以區分。

研究人員稱,這些星系的運動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為空間在膨脹。

空間的膨脹速度是累積的。星系離我們越遠,它和我們之間的空間就越多,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而這些類星體發出的光在出發時,其遠離我們的速度已經達到了「相對論速度」,亦即至少可以用光速的幾分之一來衡量的速度。理論上星系甚至能夠以超光速退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0fb8810d9b91538426c43ca279aa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