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這個青稞點頭、氂牛滿坡的地方,高寒陰濕,冬季漫長。獨特的地域造就了獨特的民俗民風和信仰,相較於周邊地區都有著特異的精神特質。在甘南,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不會迷路,因為在遠處,總有一座白塔在指明方向;在甘南,一顆心無論有多浮躁都能沉靜下來,因為那裡草木寧靜,湖水澄澈,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我喜愛旅行,也一直認為,「旅行是發現和遇見的藝術」,很多美好,可遇不可求。你只有經常旅行,在路上,才有可能發現常人難以見到的美景,才有詩意和遠方。從西寧出發,穿過達力加山隧道,進入甘南。本次自駕路線:西寧--臨夏--夏河拉卜楞寺--合作--郎木寺鎮--若爾蓋草原--唐克九曲黃河第一灣--碌曲--河南縣--澤庫縣--同仁縣--西寧。
黃昏時分的拉卜楞寺,在這片靜謐的天空下,像一個安詳和藹的老者,靜臥在這山谷之中,注視著這片高原上的兒女和那些慕名而來的人們。佛塔外部的金光,順著夕陽照過來的方向,在視線的盡頭匯聚成一道道耀眼的光芒。
我跨過大夏河上的小橋,爬到拉卜楞寺對面的山坡上,整個拉卜楞寺盡收眼底。坐在岩石上俯瞰拉卜楞寺又是另一番景象。夕陽灑在金色的寺頂上,熠熠生輝,莊嚴神聖,藏傳佛教寺院的美,不僅僅是建築風格的獨樹一幟,艷麗的色彩搭配也讓它更加的醒目。拉卜楞寺主建築群背依鳳山,面對龍山,大夏河從寺院前穿流而過。
遊覽完拉卜楞寺,驅車到達了海拔2898米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春季,合作市的周圍山坡上看不到蔥鬱的小草,它不像冬天那樣寒冷,也不像夏天那樣炎熱,此時的甘南,溫柔清新而又具有活力。進入合作市區,映入眼帘的是整齊乾淨的街道,當然還有那色彩絢麗高大莊嚴的米拉日巴佛閣。
合作市漢、藏、回等民族混居,佛教寺院和清真寺並存,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信仰,在這個城市交融滲透而又彼此獨立。你做你的禮拜,我曬我的大佛;你吃你的清真,我享我的酥油,互不干擾,互不介入,和諧與融洽,都盛放在了這個城市裡。
米拉日巴佛閣位於甘南合作市,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佛閣有9層,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供奉不同的佛主及藏傳佛教各派的開宗祖師。裡面的壁畫給人印象極其深刻,繪畫技法之高超,難以用語言形容,人物形態之生動,顏色搭配之美妙,細節處理之精細,令人驚嘆。
近幾年,人們從美麗的甘南草原結識了一個有著少女夢幻般美麗的地方——郎木寺。很多人一聽「郎木寺」,便認為它就是一個寺院,其實不是,它是一個純凈的小鎮。她沉靜安詳,空中瀰漫著佛香。極目遠眺,晨霧裊裊,人們仿佛漂游在天空的仙境。春季的仙女小鎮冬天還未完全退去,早晨還是很冷。懶散的太陽睡眼惺忪,不僅透出它的光芒,這更加增添了郎木寺的幾分神秘色彩、通向山頂的彎曲小路上,晨練的人們沿著小路,開始了一天的修行。
小鎮有名,寺院有名。郎木寺,甘南草原的一張名片,把簡單、善良和信仰,烙印在每一個朝拜者的心靈。甘南,這是一個離天堂很近的地方,她就像是一個深藏在閨閣多年的少女,純凈無暇、笑靨生輝。
沿著峽谷溯流而上,空氣里混雜著泥土和芊綿的青味兒,迎面儘是爽冽的鄉野氣息。我寫不出郎木寺的靈動,它美得本來就是一幅擱在走廊里的畫。
前往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山路蜿蜒曲折,山隨路轉,山路彎彎,車窗外不變的永遠是那一片濃得化不開的綠,就是在這樣一個下午,一個日落黃昏,我來到了位於若爾蓋草原西南端的「九曲黃河第一灣」。九曲黃河第一彎雖然沒有壺口瀑布那種氣勢磅礴和劉家峽的濁浪滔天,也沒有秦、晉峽谷那種驚濤拍岸的粗獷和奔放,更沒有豫、魯兩岸高出地表的堤岸,但那猶如一道道流暢的飄帶,卻有一種美的叫人心醉,讚嘆不已的婉約、細膩、溫柔和情意綿綿。
黃河,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流經四川若爾蓋大草原,與這裡的白河交匯在一起,又折轉青海,便形成了優美的九曲黃河第一灣,最後流經數省奔向茫茫無際海洋。彎,不止是河流或者道路,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沒有直線。看過九曲黃河第一灣,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所有的彎,最終都是為了前行。
若爾蓋草原上的九曲黃河第一灣以一種大度的姿態、寧靜的神態,平和的心態表現了黃河「寧靜致遠」的陰柔之美,而黃河壺口瀑布則以一種大氣的姿態、壯闊的神態,豪邁的心態表現了黃河「靈動飛揚」的陽剛太極之氣。這一動一靜、一陰一陽的兩大獨特景觀可謂對黃河精神的最好詮釋。
天色漸晚,太陽西沉。天空中沒有出現希望中的雲彩滿天,河面也沒有灑落金光的震懾風景。我對自己說「別等了,不會有水面泛光的」。其實我早知道,就攝影來說不會再有光影奇蹟了,等待,只是想欣賞九曲黃河第一灣在淡淡月光下的樣子。
沿著黃河,穿過公伯峽來到了臨夏。臨夏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這裡也是西北美食薈萃之地。臨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美食有辣子雞、手抓羊肉、桶子肉、油炸乾果、饊子、油香、鍋盔、河州包子、羊肉麵片、涼麵、兔耳朵、攪團、撒飯、扁食、雞腿麵、麵茶等。我來臨夏主要想品嘗當地美食,順道買些東鄉手把肉帶回家,再到八坊十三巷和東公館轉一轉。
東公館坐落於臨夏市中心,曾經是國民軍49軍軍長在臨夏的官邸,修建於民國時期,為一處一進數院的古典園林式建築群。臨夏東公館是一座古典建築藝術的殿堂,也是中國磚雕藝術的一座珍寶級大觀園。這處原為居住而建的院落是臨夏各民族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具有罕見的觀賞和研究價值。館內隨處可見取材廣泛的磚雕作品,一幅幅都以立意新穎、造型生動、雕工細膩、技藝精湛而著稱,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展示了解臨夏文化、建築、藝術,是來臨夏旅遊必看之景。
八坊十三巷。這片由清真寺、教坊和商業、生活街區組成的地方,既能觸摸到歷史的滄桑,也能嗅得著時代的芳香。我喜歡八坊十三巷這種拐著彎的街。一眼望不穿,就有了期待和猜測。景,也是一步一景的好,一覽無餘,就不誘人了。情呢,也是顯山不露水的好,給一份留一份。一點一點地給,到最後,還留點給自己。
我覺得旅行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世界那麼大,我必須去看看。旅行不僅令你眼界開闊,旅行會讓生命更加美好,這也是我出行的理由。旅行,不僅僅是想帶回一些讓人欣賞的影像,不僅僅是想滿足一下自己垂涎已久的味蕾。我更想找一處能夠屬於自己心靈的凈土,那裡要空氣清新,那裡要山清水秀,那裡要藍天白雲,那裡要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