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存在近三百年,為何沒有推廣滿語?專家:不是不想

2019-09-04     小萌萌說歷史

清朝,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它在歷史長河中存在了近300年。可清朝統治者卻並非漢人,而是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屬於滿族。他們之間使用的語言是滿語,但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百姓卻依舊使用的是漢語。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惑,為何清朝統治者不向百姓推廣滿語?語言的統一不是能更好的管理百姓嗎?


像現如今,我國各地都在使用普通話,目的是為了減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清朝那樣一個泱泱大國,卻從沒有頒布過統一語言的文件。難道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嗎?那滿語又是什麼語言呢,與漢語有何不同?


滿語產生在東北亞地區並在其發展起來的一種由滿族使用的語言。它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是在蒙古文字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拼音文字,它是豎排書寫的。它與漢語在意義上是不同的,滿語是拼音文字,而漢語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差別很大,完全無法交流。


關於清朝沒有推廣滿語的原因,眾人的猜測有很多,其中最接近史實的原因有三:其一滿語對於我們國人很難學習,因為它和漢語沒什麼共同之處,學習起來耗時耗力;其二滿語是口口相傳的,並沒有文字,沒有辦法學習和推廣;其三滿語推廣被阻,清朝建立之後,清朝統治者為更好的順服漢族人民,頒布剃頭令,也就是所謂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但因清政府勢弱,剃頭令的推廣被阻,滿語的推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擱置了。卻未曾想,這一擱,就沒有重見天日的那天了。


清朝不是不想推廣滿語,而是無法推廣滿語。清朝統治者也曾為此付出過努力,他們將蒙古文字母進行改造,改為無圈點滿文,但終究缺少了最為重要的文化內涵,導致根本無法推廣。到後來,清朝統治者也不再使用滿語。


其實,在一個民族有著自己獨有的語言的前提下,向其推廣另一種語言是很困難的,因為母語所帶來的歸屬感是無法替代的。就像我們現在學習外國的語言時,吃力暫且不說,學得再好也只是將它當成謀生的工具,毫無親切感可言。而對於母語就不一樣了,就算離家再久,也不會忘了她的音韻,會時時想起,存在於記憶深處,永遠無法忘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7DoNm0BJleJMoPMdB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