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有多給力?英法聯軍輕鬆攻進北京,卻在上海遭李秀成痛擊

2019-08-12     小萌萌說歷史

熟悉近代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曾經輕易地從天津一路殺向北京,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統帥的蒙古騎兵和綠林軍被完虐,咸豐皇帝不得不倉皇逃往承德避暑山莊。不久,英法聯軍攻進北京,他們不但一把火燒掉了被其洗劫一空的「萬園之園」——圓明園,還揚言要火燒紫禁城(皇宮),迫使清廷不得不與之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屈辱和災難。



英法聯軍進北京

這場戰爭之中,以八里橋之戰最讓人印象深刻。清軍三萬多人對陣英法聯軍不足一萬人,雖然清軍在名將僧格林沁的率領下,視死如歸奮起反擊,但蒙古騎兵的馬蹄終究無法抵擋列強們的新式槍炮,戰爭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清軍傷亡過半(死傷一萬多人),而英法聯軍僅陣亡12人(一說5人)。如此懸殊的傷亡比例,一度讓人懷疑這場戰爭的真實性。當然,中外歷史相繼都能證明,這場戰爭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當前留給我們思考的是,英法列強們的軍隊在我國境內如此囂張,他們的戰鬥力真的有這麼厲害,以至於我國軍民拿他們毫無辦法嗎?



八里橋之戰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幾乎在同一時期,天平天國名將李秀成就在上海狠狠地打敗和教訓了英法列強軍隊。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在天京(今南京)建都已經進入了第八個年頭,這一年的四月,李秀成攻克了蘇州,其下一個目標便是上海。眾所周知,上海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與國外通商的幾個口岸之一,再加上其地處長江入海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英、法等列強勢力在那裡苦心經營已久,當然不願意其落入一個新生政權之手,否則一切又要從頭開始。如今,太平軍要進攻上海,英、法等列強無論如何是不會同意的,所以兩者之間必有一場惡戰。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1860年六月,由洋人組成的華爾洋槍隊妄圖進犯已經被太平軍占領的青浦,結果被李秀成擊敗,洋槍隊死傷三分之一,連華爾本人也受傷狼狽逃回上海。如果說華爾的洋槍隊只是清廷僱傭洋人組成的雜牌部隊,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太平天國抗擊列強

1862年,彼時清廷已經和列強簽訂完了若干不平等條約,而後者本想和太平天國平分中國,結果被洪秀全一句話頂回:「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於是他們決定幫助清廷一起剿滅太平天國運動。隨後,英、法等列強的正規軍以保衛上海為名陸續登陸上海。清軍也趁機聯合列強軍隊大肆反撲,結果又遭到李秀成部的猛烈反擊——不但大敗清軍,還屢次迎頭痛擊了洋槍隊和列強侵略軍,一度打得洋人聞風喪膽,再不敢出戰,用李秀成自己的話說就是:「那時洋鬼並不敢與我見仗,戰其即敗」。也正是在這一段時期,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卜羅德均等將領均被太平軍擊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年前的八里橋大戰,英法聯軍只是陣亡了幾個小兵而已。



英法聯軍

只可惜正當李秀成在上海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天京受到湘軍的包圍,洪秀全再三催促李秀成回救天京:「三詔追救京城,何不啟隊發行?爾意欲何為?爾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詔,國法難容!」迫使李秀成不得不放棄對上海的進攻,轉而回救天京,從而讓在上海的列強軍隊和清軍有了喘息的機會。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李秀成的軍隊在上海一敗再敗英、法等列強們組成的聯軍,打破了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為我國的反帝鬥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得不說,太平天國在這一點上是非常給力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C0elW0BMH2_cNUgez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