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家有云:外離相即禪,內不亂為定。
一個人的修為境界如何?全在一離一定二字上來見證!
離什麼?離相,即心如槁木,不受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擾;
定什麼?定性,即一往如常,沒有什麼無餘雜念再從內心生起。
忍辱精進,最能見證一個人的修為!
話說修為極高的廣欽老和尚,被眾人誤解為偷了寺廟功德箱裡的香火錢,再也沒有人搭理他甚至每天都有人冷言侮辱他,還有人揚言要將他趕出寺廟……
面對如此種種,廣欽老和尚每天依然淡定自如,絲毫不在意,照常和大家一起做早課、用齋、做事。
好幾天後,寺廟的執事當眾宣布香火錢並沒有被偷去,這只是寺里出的一道驗證各人修為的考試題。至此廣欽老和尚的修為境界才讓眾人佩服!
在日常生活當中,能達到廣欽老和尚這般淡定自如面對一切的人並不多見,但從中可以受到啟發:面對誤解時,以下六種反應往往都是於事無補的,懂沉默時間會自動開口說話,一證清白!
01
不要生氣,一生氣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誤解,只是誤解而已,只是他人對自己的錯誤判斷和看法,責任在他心而不在己心,所以沒有必要生氣,也沒有緣由生氣,更不值得生氣。
人一旦生氣,感性就會占據理性的頭腦,智商會在頃刻間形成負數,因此在生氣的情況下,言行都是偏離正常磁場和軌道的,更不適宜做任何決定,此時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只會加劇事情的惡化,於事無補……
02
不要反駁,一反駁就等於在公示自個的痛點!
被人誤解,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還不甚了解時,或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時,由此而形成的所有印象,都是片面的,都為誤解;
就是面對非常熟悉的親人、朋友、同事、領導,個人經歷和三觀都不在同一個值上,看法也是相對片面的,多為誤解。
若一因誤解而反駁,只能說明自個心身脆弱,和對有些事情看得太過在乎……那麼多的誤解,都能一一反駁個完麼?累不累啊?
03
不要解釋,一解釋就會越描越黑!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釋的,尤其是面對誤解!
真正相信您的人,始終都會選擇相信,解釋是多餘的;真正懷疑您的人,永遠都會懷疑您的動機,解釋是蒼白的;真正的旁觀看客,都只關注事情的表面熱鬧程度,解釋是無效的。
一解釋開來,就多了更多茶餘飯後的胡思和猜測,同樣一句話,從第一個人傳到第十個人口中時,早就風馬牛不相及了……
解釋,往往會背離解釋者本人的初衷,越描越黑!
04
不要在乎,一在乎就會被煩惱糾纏!
被人誤解,不去在乎時,就是別人的事情,一去在乎時,就果真成了自己的事情,然後自有煩惱愁緒一路五味雜陳跟隨而來,揮之不散,去之不盡……
瞧瞧,這個燙手山芋,一不小心接了過來,會虧本虧空多少?
面對誤解,真沒有必要去在乎;有多在乎,內心就會有多痛苦、難過和煎熬,而且都是自找的……
一個人的內心,純粹是屬於自己的私家庭院,沒有必要因為他人的不理解或閒言碎語,就索性打開來給人進進出出?
05
不要尋根,一尋根就會陷入無底深淵!
被人誤解,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又有什麼緣由可尋的?
有人天生喜歡白菜,有人天生喜歡蘿蔔,有人天生喜歡土豆,也有人天生喜歡洋蔥……
不能因為有人不喜歡白菜,而非要去找尋他為什麼不喜歡白菜的所有合理緣由來?就是閒得不能再閒了,也不是這麼一個消遣的辦法,還有太多有意義的事情去值得消遣!
被人誤解,非要尋根,無異於沒事找事自尋煩惱,陷入無邊無際的無底深淵當中,迷離恍惚遊蕩……
06
不要問底,一問底就會掙扎於苦痛煎熬!
有人陷入誤解之中,會條件反射似的不斷追問這誤解是怎麼來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沒有為什麼可問,也沒有為什麼可知,就像人餓了就想吃飯,天冷了就會加衣,春天來了萬物就會生長一般。
有時一切順其自然就好,沒有必要追問那麼多的為什麼?因為追問太多也沒有確切答案!
被誤解時,當什麼都不再追問了,心身就不再被誤解所牽扯,就瞬間成了局外人,反而把問題看得更明白,所謂人生格局,有時也許就是這麼不經意打開的……
被誤解時,不要生氣,不要反駁,不要解釋,不要在乎,不要尋根,不要問底,時間,就是一個最好的容器……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晴久必清,雨急必濁;心靜即清,性躁即濁……
懂得沉默,才是最好的辯解方式,因為時間會自動開口說話,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因個人妄想執著而顛倒!
您又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