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共和國於1991年成立,位於歐亞大陸的結合部,是外高加索三國之一。國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形如一隻雄鷹展翅翱翔在裏海之濱,因而雄鷹是當地對人的極高評價。
其領導人阿利耶夫已執掌亞塞拜然總統權柄18年,他內外兼修,在內實行石油立國,建設美麗家園。對外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維持等距離的大國平衡外交,最大程度維護亞塞拜然的國家利益。
在去年底,阿利耶夫一舉奪回了被亞美尼亞人占領了近百年的納卡地區大部分領土,他不顧當地戰事未平,親自攜夫人開車趕赴納卡,跪在納卡的土地上親吻亞塞拜然的國旗,並親手將國旗升起。
亞塞拜然人民徹夜不眠,高聲歡呼他們的總統阿利耶夫,不屈的亞塞拜然雄鷹。
阿利耶夫
子承父業到「夫妻共治」
阿利耶夫1961年12月24日出生在原蘇聯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府巴庫市。其父蓋達爾·阿利耶夫是一名活躍在亞塞拜然和蘇聯政壇的老牌政治家。
耳濡目染之下,小時的阿利耶夫就對政治極感興趣,1977年考入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1985年獲得歷史學和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後留校執教,他在語言上很有天分,精通俄、英、法和土耳其語。
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國際國內形勢激變,1991年老阿利耶夫退出了蘇共中央委員會,阿利耶夫則離開校園下海經商。
亞塞拜然獨立後的政局相當混亂,在1年多的時間裡總統和代總統如走馬燈般更換了4任。本已卸甲的老阿利耶夫於1993年發動政變重返政壇,任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隨同父親從莫斯科回到亞塞拜然。
蓋達爾·阿利耶夫
從重新站在政壇上那天起,老阿利耶夫就開始有意識地栽培阿利耶夫,不但帶著他參加所有的正式訪問,培養他的外事處置經驗和能力,並於1994年讓他擔任亞塞拜然國家石油公司第一副總裁,主管這個國家地位最重要的戰略性能源企業。
阿利耶夫1995年步入政壇, 曾兩度當選議會議員,2000年當選阿執政黨新亞塞拜然黨第一副主席,成為黨內僅次於其父的「第二號人物」。
他於2003年8月4日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同年10月父子倆一起宣布參加總統競選。
但是這一年的夏天老阿利耶夫的病情突然惡化,他帶病主持修改了1995年版國家憲法,確定一旦總統不能履行其職責由總理代理總統,為阿利耶夫掌握權利掃清了障礙。
隨著老阿利耶夫退出總統選舉,支持他的選民都轉而支持阿利耶夫,最終阿利耶夫在總統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就以79.46%的支持率輕鬆勝出,當選亞塞拜然獨立以來的第五任總統,順利完成了權力交接,成為獨立國協國家中首位且是唯一的「子承父業」的國家元首。
阿利耶夫
阿利耶夫上任後,堅持執政先治吏。主持出台《國家公務員》法,規範官員行為,嚴懲違法亂紀的公務員,純潔幹部隊伍。
推行「電子政府」和「電子辦公」,出台《反腐法》,利用網絡反腐,讓國際社會監督反腐工作,加強官員與民眾的溝通,消除社會不滿情緒,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和向心力不斷增強。
5年後他又以88%的得票率連任總統。2009年3月亞塞拜然通過全民公決修憲,修改後的憲法規定「同一位總統可以兩次以上參加總統選舉」。這樣阿利耶夫便可以合法地N次角逐總統寶座。
阿利耶夫是一個勇於實踐、身體力行的領導者,從2003年執政起先後 400多次赴全國各地考察,與民眾促膝談心,體察民間疾苦,制訂新的發展規劃之前總是傾聽民眾心聲,並採納合理的建議納入國家政策。
他關注社會和民生髮展,將民生問題放在首位,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大力發展多元化經濟,擬定現代社會發展政策,重視社會計劃的落實。繼續增加工資和退休金,了結蘇聯時期的存款償還問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阿利耶夫
因胸有成竹,阿利耶夫對於他的每次總統選舉都一直平淡視之。將總統選舉活動當作平時工作日程安排的一部分,為深入基層了解民情,他甚至拒絕參加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認為這是「做秀」。
他不停地走訪各地,深入基層,與選民面對面接觸,受到選民的衷心擁戴,不僅使自己的競選拉票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拉近了與選民的距離。阿利耶夫不但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家庭生活也極為幸福美滿,他與夫人梅赫利班·阿利耶娃的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夫唱婦隨。
阿利耶娃出身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的一個書香世家,在亞塞拜然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當了一名眼科醫生。她精通俄語、英語、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在讀大一時就與阿利耶夫成婚,後來逐漸將工作精力放在了社會活動方面。
她創辦了《亞塞拜然文化遺產》雜誌,創立了慈善基金會亞塞拜然文化之友,全面主持蓋達爾·阿利耶夫基金會工作。先後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和亞塞拜然「傑出年度女性」稱號。
梅赫利班·阿利耶娃
近年來,因在慈善事業上的貢獻,她在國內擁有很高的人氣,政治影響力越來越大,2005年當選議會議員,8年前當選執政黨新亞塞拜然黨副主席。阿利耶娃開始拓展工作層面,從社會活動逐步轉向參政議政,提出數項改善民生的意見和建議,並形成國家政策,在亞塞拜然的政治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4年前更是被丈夫阿利耶夫任命為第一副總統,並規定自己突然死亡或因故不能履職,將由妻子繼任總統。夫婦同為一國的1號和2號領導人,亞塞拜然由此成為東半球唯一一個「夫妻共治」的國家,是繼父子兩總統之後的又一政壇奇景,令世人耳目一新,堪稱國際奇聞。
阿利耶夫之所以能夠連任總統,並將妻子扶為繼承人,主要原因是:
首先,阿利耶夫的強勢性格起決定作用。他所在的新阿黨是全國第一大黨,牢牢把控著議會。
他在第一次任職總統後,立即對政府進行改組,將自己信任並有能力的人安排占據要職,這樣他就能夠直接掌控住國家的所有權力,行使權力如臂使指。
阿利耶夫
其次,良好的政績使他獲得了民眾的支持。蘇聯後期,亞塞拜然的社會福利狀況在各加盟共和國中幾乎是最差的。而阿利耶夫執政後,大力加強社會保障,推行教育和醫療免費。特別是對於納卡戰爭中的傷亡人員、退伍軍人、殘疾人、難民等都給予生活上的保障。
他在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執政十年時即已設立了120萬個就業崗位,全國失業率已低於5%,貧困人口數量也逐年降低。他特別重視地區發展,通過援建美麗村鎮,千方百計為移民解決住房,極力縮小城鄉差距。在他的帶領下,亞塞拜然在獨立國協國家中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國家,與宿敵亞美尼亞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獲得了強大的民意支持。
其三,反對黨沒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抗衡。他及新阿黨對其餘的反對党進行了強勢打壓,使得反對黨的話語權極小,並且一直沒有威信和能力與阿利耶夫相對壘的人物出現。
其四,亞塞拜然的血緣和宗族意識極為濃厚。從傳統上講,亞塞拜然族有崇拜英雄的心理情結,並且極為認同血緣傳承。
阿利耶夫父子為亞塞拜然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帶來了希望,因而子承父業也好、夫妻共治也罷,在民眾心裡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阿利耶夫能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他們就會選擇支持。
亞塞拜然
堅持油氣立國,推行平衡發展和外交戰略
亞塞拜然盛產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的石油儲量就達10億噸。阿利耶夫在擔任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時,就十分清楚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最在意的是亞塞拜然的油氣資源。
從那時起阿利耶夫就樹立了「石油立國」的理念,並在就任總統後,在此基礎上形成全盤治國攻略,那就是油氣開路,大力發展能源產業,在國內穩定民生,在國際上周旋出一片有利於亞塞拜然的戰略空間。
他先後建設和投產數條輸油、輸氣管線,出口至俄羅斯、土耳其、義大利、法國、以色列和美國等國,油氣出口線路實現多元化。在阿利耶夫的一力推動下,亞塞拜然的經濟實現多元化,旅遊、服務、高科技等非能源經濟蓬勃發展,經濟和社會呈現蒸蒸日上的良好面貌。
以石油和天然氣合同所搭建的「平台」,阿利耶夫主政的亞塞拜然實行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和互利的基礎上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維持一種「等距離」的大國平衡外交,利用大國在高加索地區的合作與競爭,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國利益。
亞塞拜然石油
阿利耶夫所奉行的多元化經濟和外交策略取得了成功,主要原因是:
首先,充分發揮亞塞拜然地緣政治要地作用,在大國間爭取平衡發展。亞塞拜然位於的裏海之濱是當前東西雙方全球戰略爭奪的交點,美國推出的大西洋主義和俄羅斯奉行的歐亞主義都力求控制裏海和裏海---黑海空間。
阿利耶夫利用美國和俄羅斯對亞塞拜然地理位置的重視,在兩者之間尋求外交空間和生存平台,甚至曾經挾美國軍事之威以抗衡俄羅斯對其的打壓,徹底擺脫俄軍模式,實現北約化。在俄羅斯加強對亞美尼亞的軍事援助後,亞塞拜然曾聲稱要將美國和北約軍隊「請進」亞塞拜然,以抗衡俄亞聯盟。
其次,利用油氣輸送線路方案,在平衡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爭取利益。亞塞拜然擁有兩條繞過俄羅斯的石油管線,不但打破了俄羅斯在中亞石油運輸上的壟斷,而且改變了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依賴,並將中亞和裏海產油國綁在了一輛利益的戰車上。
阿利耶夫利用油氣的產量和輸出方向的不同方案,與俄羅斯、歐盟進行合作與鬥爭,使得雙方對其都有所倚重,不斷提升亞塞拜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尋求更大的國家利益。
阿利耶夫與普京
收復納卡,勇破百年難解之結
納卡問題是懸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人心上的一塊巨石,上百年來雙方爭執不斷,流血不斷,犧牲不斷,近年來這一問題又成為了俄美等大國博弈的焦點,進而成為雙方難以解開的死結。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位於亞塞拜然境內,面積4400平方公里,人口18萬,蘇聯時期納卡地區是亞塞拜然的一個自治州,同亞美尼亞不接壤,但該州80%的居民卻是亞美尼亞族人。
1988年納卡當局在亞美尼亞支持下宣布脫亞塞拜然併入亞美尼亞,1989 年宣布獨立。阿亞兩國旋即爆發衝突,其後演變為阿亞戰爭,亞尼美亞占領了納卡及其附近的亞塞拜然地區,兩國一直交火不斷。
1992年在俄羅斯倡議下,歐安組織成立了由12國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為該小組聯合主席國進行停火調解。但阿亞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依然時有衝突。近幾年亞塞拜然大力加強國家武裝力量建設,增加軍費開支,加大對外軍技合作,增加軍艦、直升機和無人機等武器裝備的進口,並且獲得了土耳其的全力支持。
歐安組織
去年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這一次有備而來的亞塞拜然軍隊全面占據了上風,亞美尼亞士兵難以抵抗阿軍強烈的攻勢,節節敗退。最終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調解下,雙方簽署了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交還納卡大部分土地的控制權,由俄軍派駐維和部隊監督雙方停火協議的執行情況。
這次在阿利耶夫的強硬堅持下,亞美尼亞成為了最大的輸家,亞塞拜然人完成了百年來的心愿,納卡終於重新歸來。
阿利耶夫憑藉他的智慧和能力,巧妙運用油氣戰略平台,持續夯實國民經濟,大力發展民生。
他在大國間不斷拓展外交空間,提升亞塞拜然的國際形象和地位,使亞塞拜然這隻雄鷹在裏海之濱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