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號:鋼材匱乏的年代,我國造出的水泥船,只航行過一次

2020-12-27     枕貓

原標題:古田號:鋼材匱乏的年代,我國造出的水泥船,只航行過一次

人類的進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在抵達成功的終點之前,會經歷很多的失敗,這些失敗可能看起來滑稽又搞笑但是卻發人深省、引人反思的。也正是這些發人深省的失敗引導著人們逐漸走出未知的迷霧,到達成功的彼岸。

新中國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凋敝百廢待興,我們有很多東西都落後於世界,但是在當時已經進入高速旋轉的地球並沒有等待弱小的我們。我們只能也必須加快自己的腳步,趕上世界的步伐,強大自己,保護自己。

但是當時的我們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外國對我們進行科技封鎖企圖將我們扼住我們的喉嚨。我們只能自己對未知的科技進行研究,對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在前進的路上我們也有過很多並不是那麼成功的實驗。其中就包括一艘可以航行的水泥船。

眾所周知,大型船舶都是由鋼鐵製造的,那麼水泥製造的船舶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為什麼要別出心裁建造這麼一艘水泥船呢?這艘船現在又在哪裡呢?

古田號

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古田號

在七十年代的中國,我們迫切地需要船隻對我國廣大的海域進行管理,以及向廣闊的海洋世界進行探索。但是因為我國當時重工業的不足,我國的鋼鐵產量十分稀少,無法供應國家建造大型輪船。

當時我們國家對造船業的發展十分迫切,因為一個國家的船隻數量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對自身領海的控制權和對公共海域的探索權。所以我們迫切地需要找到一個應對鋼鐵不足的方法。

這時有人提出用鋼筋混凝土作為船體主料來建造船隻,經過縝密的研究,國家終於拍板決定研究水泥船。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當時的工程師們日夜辛勞,歷經三年的研究,終於在1974年將一個龐然大物展示在世介面前。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古田號。

古田號的成功建造不僅振興了國內的造船業,也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這在當時是意義重大的。古田號的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刮目相看,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神秘古國。

古田號

古田號的首航

古田號整體重達三千噸,總長105米,最大排水量達5800噸。對於這樣一個水泥做的龐然大物,進入水中會不會沉下去,當時的人們心裡還是沒有底的。當它下餃子一般進入水中,並且安穩地站在水裡時,當時的中國人都沸騰了。我們終於憑藉自己的力量與智慧開闢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古田號共有三個貨倉,除了主甲板以外,一律採用鋼絲混凝土的水泥結構。因為混凝土的密度大、強度小,所以古田號在水中與同體積的船隻相比,會更加地重,吃水也會更深,船體會更加穩當。

也因此它更適合作為民用運輸船,尤其適合運送糧食、煤炭等散裝貨物。並且因為水泥的造價比鋼鐵便宜了很多,相比較當時國內匱乏的鋼鐵資源也更容易獲取。水泥本身就十分耐腐蝕,在維護保養方面的價格要廉價得多,也更容易進行修理。

在周密的計劃、精確的計算後,工程師們為古田號量身制定了一套專屬試航路線。古田號將滿載沙土和木材從福州前往上海,然後在上海將沙土和木材換成了糧食和一部雷達返回福州。試航過程十分順利,也十分成功。但是,古田號卻將它的問題和失敗之處全部暴露了出來。

古田號

古田號的退役

在這次試航中古田號暴露很多嚴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一艘剛剛入海的新船並不是致命的,但是從長遠看,這些問題是無法解決且十分致命的。首先就是因為水泥船的整體重量過於重,相比於同等體積下的船舶,古田號的重量幾乎是兩到三倍。

過重的體積導致古田號吃水極深,對航線的要求十分苛刻,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船隻擱淺,動彈不得,後果十分嚴重。這就導致了它對航線的要求十分苛刻,無法適應我國遼闊的海域線所帶來的多變的航路變化,在使用上來局限性很大。

其次,因為船身的主體均使用的水泥,而水泥的延展性十分差,在遇到暗礁,大型魚群等衝擊時,無法享受延展性優良所帶來的延緩衝擊的效果,減少船體的損傷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因為船體破裂所帶來的損失。相比之下,鋼鐵因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就不會出現因為性能差勁所帶來的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古田號航行

最後一點也是它之所以沒有被繼續發展而是被沉寂的主要原因,能耗大。古田號的重量和他的載重量完全不成正比的同時卻和他的油耗量成反比。

雖然水泥船在建造時候的成本低廉,但是他的能源消耗卻是同等體積的數倍。這麼昂貴的後期成本,導致古田號每一次的航行都是在虧損,這種得不償失的行為最終使得國家放棄了水泥船的研究與量產。

所以在第一次航行結束之後,古田號就被擱淺在了中洲村的旁邊。失敗的水泥船將它寶貴的經驗留下後,就帶著它的殘軀一點一點地被時間和風沙侵蝕著,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剩下的只有淒涼和無奈。

1983年古田號被人買下當作教學用具後因為它所處的地塊被拍賣後,古田號無法被整體帶走,只能被拆毀,這艘最大的水泥船也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

船隻的一生只有出生前和死亡後才會在陸地上,其他的時間都只會奮戰在大海中。古田號的一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它卻見證著一個國家的崛起路上的一次勇敢的嘗試。它用它的經歷鼓舞著我們勇於失敗,只有敢於面對失敗,才能戰勝失敗贏得成功。

行駛中的輪船

結語

古田號倒下了但是我們經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在它倒下的地方重新站起來了。現在看來,古田號確實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失敗的試驗品。但是正是它的失敗,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並為之努力奮鬥。我們不應該逃避失敗,應該正視失敗,只有失敗才能帶給我們成功的曙光。

我們曾經沒有鋼鐵造船,但是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起來了,我們不僅有了各種各樣的船舶,我們甚至可以將它們組建成一股鋼鐵洪。

在我們的領海中沒有人可以挑釁我們也沒有人敢輕視我們,這不正是古田號所帶給我們的成功嗎?

古田號就好像那閃過的流星,雖然短暫,但是絢爛。它的絢爛並不是因為它本身的光芒,而是因為它劃破夜空時向我們展示的希望的光芒。我們抓住了古田號所帶來的希望並且繼承發揚了下去,我覺得這比一個嶄新的古田號要來得更有價值也更有意義。

永遠的古田號

有些事情並不是因為存活的長短而顯得有意義,而是因為它所帶來的重大價值才顯得意義非凡。正如曇花一現的古田號一樣,它只是新中國發展的一個插曲但是卻給新中國發展的未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我們吸取了古田號失敗的重要經驗,我們才能在以後的發展中將這些失敗轉化成成功的基石。

希望我們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可以減少失敗,在面對失敗時可以積極地吸取教訓並將它轉化為經驗在以後的前進道路上成為寶貴的財富。也希望憑藉著這些財富我們可以走得更遠、更快,取得非凡的成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FfKpXYBur8RWXSAh2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