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高安市藍坊鎮萬石村一幼兒園教室內傳來了不一樣的聲音而且還有法官主持庭審原被告輪番陳述的聲音
這些原本只會出現在法院裡的場景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趕緊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現在開庭,請全體起立!」4月28日上午9時,在高安市藍坊鎮萬石村一幼兒園教室內,隨著書記員的一聲宣布,一場贍養權糾紛案在這裡正式開庭審理,二十餘名群眾到場旁聽。
現場
近年來,為提高案件審判效果和社會效果,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法治宣傳,高安市人民法院不斷加大案件巡迴審理的力度,深入案發地現場開庭。據悉,此次審理的案件原告梁某北共生育四子,大兒梁某建、二兒梁某和、三兒梁某某、四兒梁某財,目前原告在四兒梁某財家中居住,由二兒梁某和支付贍養費。因被告梁某建、梁某某不願意承擔原告梁某北的贍養費用,原告遂到法院起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原、被告均為萬石村人,且原告年事已高,行動不便,辦案法官在了解到原、被告情況後,當即決定到村裡巡迴開庭審理該案。
庭審現場
在4月28日開庭之前,主審法官已與當地村委會主任取得聯繫,希望能借用場地開展這一次庭審,給當地農民朋友上一堂生動的法治宣傳課。當地幹部給予了法官熱情幫助,不僅找到了適合開庭場所,還與工作人員一起進行庭審場地的布置。在布置完場地後,當地幹部不禁感嘆道:「國徽、巡迴法庭橫幅讓整個教室不一樣了,仿佛這真的是在法院。」
法官和律師耐心與原告、被告溝通
在庭審中,主審法官通過法理、情理的分析,給旁聽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課。既傾聽了當事人內心的想法,又順利理清當事人間矛盾糾紛的焦點,並對被告動之以理,曉之以情。被告在庭審中亦承認對原告應盡贍養義務,但對贍養費金額產生爭議。法官從維護法律公平正義、宣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角度出發,組織雙方進行庭下調解,庭審結果將改日宣判。庭審結束後,工作人員向原告梁某北表達了關心與關懷,也與其子、媳婦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
當事人在筆錄上簽字
高安法院堅持「寧讓法官多走路,不讓百姓多跑腿」的理念,不斷深化司法為民舉措,深入到田間地頭、百姓家中開展巡迴審判,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眾訴訟,真正實現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便於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的目標要求。此次巡迴法庭不僅幫助原告解決了養老問題,也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與威嚴,了解到什麼是法,在什麼時候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可以說巡迴法庭讓法治精神走進基層,走入人民的心中。旁聽群眾紛紛說:「希望法院以後多下來開庭,讓我們更直觀地學法,更好地用法律保護自己。」
來源:法治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