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方提案時,為什麼甲方總說:重點講創意,少講點策略?

2019-11-21     木木老賊

很多乙方廣告公司在給甲方提案的時候,經常會踢到鋼板,上來方案還沒講多久,甲方就會強調:

「策略部分過一下就行了,你們重點講一下創意玩法以及後續怎麼執行。」

有沒有這種現象?

肯定有的,因為我就是在甲方,我干過這事!

那為什麼甲方會讓乙方:重點講創意少講點策略呢?

是甲方不在乎策略嗎?是甲方就愛聽創意嗎?

至少我不是。

最近看到公眾號 「小圈梨」 一篇文章《為什麼乙方提案時,甲方總說「重點講創意,策略少講點」?》,裡面對此就有3個觀點:

1、策略在融合。不管是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推廣策略,還是品牌策略。這些策略是融合在一個利益鏈條里,互利互惠又互相牽制的。

但這又是在挑戰甲方公司里傳統的組織架構。甲方產品部、銷售部、總裁辦、市場部、品牌部等等部門涇渭分明,各管各的事。你很難一個策略把所有部門都調動,太難了。

2、策略在幕後。策略看不見摸不著,而創意玩法更實際。有些甲方負責人會關心創意炸不炸,能不能引爆,幕後的東西老闆又看不到。

3、策略在萎縮。甲方不喜歡聽策略,於是乙方也越來越不重視它。縮減人力及費用,長此以往,導致乙方的策略水平也就越來越萎縮。

小圈梨的這幾個觀點,我大部分都是比較同意的。特別是甲方在企業組織結構上的難處,深感認同。

那作為甲方,還是干過讓乙方少講策略這事的甲方,老賊對此也談談幾個觀點。

首先,策略是啥?

策略是為企業某個關鍵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做策略其實就是針對企業問題,發現問題,找到切入點,給出解決方法的過程。

所以,做策略,一定有個前提。

就是非常了解品牌細分市場、目標消費者、產品本身、銷售渠道以及潛在競爭對手。

這需要在做方案前,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調研,比如做行業上下游分析、市場競爭分析、產品優劣勢分析、消費人群分析、終端走訪、做消費者調研等等。

有的還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公司組織結構、各條產品線4P分析、價格體系、銷售渠道、成本利潤等等。

這些不屬於執行層面的東西,看上去比較形而上,但一定是實打實的,肯定要做,且是屬於頂層設計的環節。

總之,做策略是一定要對企業本身、目標消費人群、市場競爭對手非常了解。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老賊說3個點。

01

策略這個詞現在都用濫掉了,啥啥都是策略。很多乙方方案里所謂的策略,越來越浮於表面,做得模板化。

找一些數據報告,套幾個理論模型,就是策略了,留於廢話和文字遊戲。完全沒有前面說的大量數據分析和前期專業調研。

甚至還有的,剛開始各種數據,各種模型講得是有理有據,本來聽得還挺認真的,然後突然來個結論,整個人都懵逼了,這是怎麼推導出來的?這有毛線關係?

其實現在很多甲方,對於乙方前期有沒有下功夫、有沒有對行業深入洞察,他一聽就能聽出來。

畢竟你是臨時做這個項目,他是一直干這個行業的。



02

在企業細分市場、目標消費者、產品本身、銷售渠道、市場潛在競爭對手、公司組織結構,以及價格體系、銷售渠道、成本利潤等等的行業經驗上。

乙方肯定沒甲方有優勢,甲方對行業有更深的理解和經驗積累。

那當乙方準備不足或對甲方行業了解不深時,往往會把行業策略談的過於膚淺,浮於表面,甲方自然不想聽。

所以,乙方想要征服甲方,首先就得比甲方更專業,比甲方還了解所在行業,或有更深的洞察,找到冰山之下的東西,這才更有主動權。

就像小梨圈說的:「品牌策略、傳播策略本來就是個用人成本相對較高的崗位、且工作繁瑣、極度費腦力。下至接地氣的用戶調研、大量的資料搜集,上至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推導——這些都是策略要做的工作。」

乙方不能自己把這個崗位玩廢了。

03

甲方既然更了解行業和消費者,那自然就有了做策略的先天優勢。

甲方有時不想看提案上的策略,未必就是人傻錢多,也未必只是喜歡玩創意,玩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我看到的是現在很多甲方其實自己有做策略,提前就會規劃,策略早就做好了。

而之所以還找乙方,是因為想在自己薄弱的環節讓乙方提供更多的創意和資源,說白了就是:你給我提供創意玩法和傳播就行了,其他的我會思考。

甲方只聽創意,確實是有可能只是膚淺的玩個形式,不過也有可能正在思考如何把這個創意和自己的策略結合起來。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看法。

不管甲方還是乙方,談策略聽策略的前期是,雙方都把策略重視起來。

都不傻!相反,都很聰明。

文 |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給你看得見的能力提升和啟發。持續生產新鮮有料的新媒體運營、營銷妙招、文案進階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JyjW4BMH2_cNUgz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