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塔爾:利比亞亂局的終結者

2021-01-23     枕貓

原標題:哈夫塔爾:利比亞亂局的終結者

利比亞,一個在今天依舊動亂不斷的國家,在看似安穩的時局下隱藏的是無數的暗流涌動。

而造成利比亞如此這般亂局的原因有太多了,無論是從多年前的被侵占也好,還是到前領導人卡扎菲的奪權,再到他下台也罷,這紛繁複雜的局勢變化都是利比亞一直「亂的原因」。

不過這世上的任何事終究都會有結束的一天,利比亞的亂局也不外如此,雖然現在仍舊存在著動亂,但有一個人的名字不能不被提及,因為他最有可能是利比亞亂局的終結者。他叫做哈里發·貝卡西姆·哈夫塔爾。

哈里發·貝卡西姆·哈夫塔爾

哈里發·貝卡西姆·哈夫塔爾:從逃亡到返鄉

哈夫塔爾出生於1943年,他的故鄉在利比亞的艾季達比亞,他本人是法加尼部落的成員之一。作為一名軍人,他的履歷是光彩的,他在利比亞的班加西選擇參軍,開始自己的軍事生涯,後又前往蘇聯學習軍事,通過努力他在1986年還被晉升為利比亞的上校,與前領導人卡扎菲擁有著同樣的軍銜。

可他沒想到在升為上校後的第二年,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場戰役的失敗使得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切,流亡他國。查德與利比亞是鄰國關係,原本應該和睦的兩個國家卻因為利比亞不合理的侵占查德的國土而爆發戰爭,這一年是1987年。而在這場戰鬥里被任命為戰地指揮官的利比亞軍官就是哈夫塔爾。

在戰爭中,哈夫塔爾與士兵們一起奮勇作戰,可惜還是在瓦迪杜姆被查德軍隊俘獲。原本以為在被俘後,可以按照戰俘被處理,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利比亞的領導人也就是他這麼多年來追隨的朋友卡扎菲,在這個時刻居然拒絕承認哈夫塔爾的戰俘身份,甚至直接否認了利比亞派遣軍隊入侵查德的事實,正是這一舉動讓哈夫塔爾覺得心寒、憤怒。

所以在被查德政府釋放後,哈夫塔爾不再承認自己是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軍人,而是與自己的部下成了反卡扎菲的利比亞國民軍,從此兩人之間的怨恨越來越深。其實哈夫塔爾與卡扎菲相識很久,在1969年卡扎菲組織發動「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時,兩人就已經結識,並且從那時起哈夫塔爾就開始為卡扎菲效力。

卡扎菲

只是令哈夫塔爾沒想到的是,這幾十年的交情最後也會變得如此脆弱。在查德休養一段時間後,查德政府也發生了政變,新的領導人拒絕哈夫塔爾在繼續留在查德。就在哈夫塔爾以為自己無路可去時,美國向他張開了懷抱。

萬般無奈之下,哈夫塔爾前往了美國,開始了自己異國他鄉的流亡生涯,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直到2011年,哈夫塔爾返回了正在發生內戰的利比亞,而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推翻卡扎菲的政權。

可當他真正回國後才發現,國內的這支反對卡扎菲政權的軍隊太過業餘,很多人都是未經過正式訓練的志願者或者是忠誠度不高的倒戈士兵,這對於一場戰爭來講是致命的,所以哈夫塔爾開始訓練這些士兵,同時向美國請求裝備方面的援助。

很快他成為了利比亞過渡委第三號軍事人物,越來越位高權重。2011年7月,原本處於權力頂峰的阿卜杜拉·法塔赫·尤尼斯遇刺身亡,哈夫塔爾成為了利比亞國民軍的最高軍事領導人,在2011年的10月份,他擊斃了前領導人卡扎菲,這既是利比亞新格局的開端,也是為兩人之間的爭鬥畫上一個句號。

哈夫塔爾

利比亞亂局的原因

在2011年卡扎菲死後,利比亞進入了一種混亂的局勢中,原本的利比亞就是由幾十個部落聯合在一起的國家,現在領導人不在了,由誰來掌控這個國家就成了一個問題。各路勢力中不乏一位位有著武裝實力的人,而他們的背後又有著許許多多國家之間的支持,這使得利比亞變得十分混亂,就如同我國戰國時期的群雄割據一般。

有很多的聲音都想讓哈夫塔爾成為那個能夠終結混亂的人,而想要知道為何是他,我們還需要真正了解利比亞局面混亂的原因,才能知道為何哈夫塔爾是這個能處理混亂局面的人。

其實利比亞這個國家的歷史上,就不乏各種各樣的「亂」,所以歷史遺留下的種種問題是利比亞混亂的原因之一。

早在公元前3世紀時,利比亞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雛形,那是一個叫做努米底亞王國的國家,現在這個王國已經覆滅,但當時他的建造者中就有一批利比亞人。在7世紀時,阿拉伯人又給當地帶去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這使得這個國家開始成為一個阿拉伯國家。

利比亞

在近代時,1912年的土耳其與義大利的戰鬥使得利比亞變成了義大利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利比亞開始歸聯合國進行管轄。在1951年12月24日時,利比亞宣布獨立,不再接受聯合國的管轄,也不再是任何國家的殖民地,成為了一個聯邦制的聯合王國,而這個國內有大大小小几十個文化、語言不同的部落。

最開始的利比亞由伊德里斯一世出任國王一職。在1969年時,卡扎菲、哈夫塔爾等「自由軍官」發動了九月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一世所掌控的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後又改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1986年又改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接下來的時間裡,利比亞國內迎來了難得的和平與穩定。但到那時為止,在利比亞的國內仍舊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畢竟是幾十個部落組成的國家,想要讓所有人都滿意,確實有著一定的困難。所以多種勢力之間的爭鬥也是這個國家混亂的原因之一。

伊德里斯一世

由於利比亞的資源豐富,很多的國家也垂涎著這裡。在石油與天然氣的儲量上,利比亞是非洲所有國家中的第一名,在內戰爆發前,利比亞每天的原油產量能達到約160萬桶,正是這樣豐富的資源,引來了其它國家對它內政的干擾。

在利比亞自己的內戰中,就發生過美國提供武器,干擾利比亞內政的事。這些西方國家的「幫助」,也是利比亞變得混亂的原因。利比亞的亂局就在這樣幾種因素的影響下日益擴大,各方勢力一開始還能夠放下武器心平氣和地探討這個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就變得無力起來,武力決鬥又成為了他們之間爭奪的重要方式。

而將哈夫塔爾成為亂局的終結者,就是因為他懂得如何打破這種失衡。

哈夫塔爾

終結混亂需要武力解決

哈夫塔爾作為一名軍人,利比亞亂局的幾個原因里,他首先看到的且能夠改變的就是各個不同勢力之間的鬥爭,而他想要結束這場鬥爭,就必須用武力作為手段,才能夠實現利比亞混亂的終結。

在推翻了卡扎菲的政權後,各方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哈夫塔爾的部隊卻依舊是一眾勢力中最具有實力一部分。原本的他應該是利比亞最備受期望的接班人,但利比亞的政府議會卻表示不允許讓與卡扎菲有政治關係的人擔任國家的新首領,哈夫塔爾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遭遇國會的排擠。

但他卻沒有選擇就這樣接受安排,反而借用自己的身份與威望加上武裝部隊的實力,開始四處清理小部落,讓越來越多的人服從於他的實力之下,利比亞的各方勢力割據穩定混亂在他的處理下漸趨平穩。同時他也開始積攢實力,準備與議會進行抗爭。

卡扎菲

在2014年的2月14日,哈夫塔爾在電視上發表了演講,指責現在議會政府具有伊斯蘭主義的傾向,換言之也就是表明了自己對議會的不滿,而議會也開始著手反擊。於是現在的利比亞就形成了雙方割據的場面。

一面是以哈夫塔爾為參謀總長的「托布魯克」政府,一面是在的黎波里成立的新的國民代表大會,雙方圍繞種種矛盾展開摩擦,戰事不斷。

隨著時間推進,哈夫塔爾強硬的軍事手段開始生效。他憑藉著軍事力量的強大逐漸控制了利比亞東部,又掌控了很多產油區域的管轄權,這也就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流入,這也使得哈夫塔爾的實力更加壯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是最有希望能夠解決利比亞混亂,完成利比亞統一的人。

而除了結束混亂,如何建設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現在的利比亞已經千瘡百孔,原油產量也在不斷減少,即使有一天戰爭結束了,國家統一了,國內的恢復建設工作也需要大把的時間和經濟支持,哈夫塔爾或許能夠終結混亂,但在混亂結束後,如何療愈這個飽受風霜的國家,也值得所有人去關注。

哈夫塔爾

利比亞如今仍舊是動盪的國家,兩種勢力仍舊在許許多多的問題里爭鬥,也許明天一覺起來,局勢就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再混亂的地方也會有統一的一天,也會有平靜下來的時候,只是這些都要以戰爭為前提。哈夫塔爾就很好地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是最有希望能夠平息混亂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8CtMHcBuNNrjOWz6B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