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中國具體提供了哪些援助?

2021-01-25     枕貓

原標題: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中國具體提供了哪些援助?

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後,朝鮮政府向中國發出請求,讓中國派兵支援朝鮮,抵抗美國對朝鮮的入侵。然而,對於剛剛建立新國家的中國來說,經過幾年的解放戰爭,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已經處於一種疲憊狀態,再者,面對軍事武器裝備比日本還要先進的美國軍隊,中國軍隊更是毫無反擊之力。

解放戰爭

因此在當時,很多人對派兵支援朝鮮這一做法很是擔憂。朝鮮距離我國東北較近,一旦朝鮮被美國人占據,那麼中國面臨的處境也岌岌可危。

因此,中央領導人思前想後決定派兵援助朝鮮,但是,在派兵之前,中國向蘇聯請求武器增援,希望可以藉助蘇聯人的武器來反擊美國。

蘇聯看到美國入侵朝鮮,以後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利益,為此答應給予中國志願軍以武器裝備,去抗擊美國對朝鮮的侵略。但是僅僅有先進的武器還不夠,在中國軍隊中,沒有人會使用,缺乏相關的技術人員。

於是蘇聯方面又排遣一批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中國戰士,在蘇聯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中國軍隊對先進武器有了很大的掌握。

蘇聯軍隊

蘇聯在武器上的全方位援助,為日後戰勝美國打下基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美國軍隊將這句話運用得爐火純青。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美軍看準我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空軍建設還處於基礎階段,就用轟炸機轟炸志願軍的後勤部隊。

當時的中國不僅缺少飛機,還缺少相關技術人員,在空軍方面可以說幾乎沒有經驗。蘇聯知道後,向中國志願軍提供了戰鬥機,將蘇聯的米格系列戰鬥機提供給中國軍隊使用,並且派空軍支援我國後勤部隊,保障了我國軍隊的後勤供給。

在當時,蘇聯空軍對我國的幫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空軍的發展壯大。當時的新中國在研究蘇聯戰機的基礎上,研發出自己的空軍部隊。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從此徹底改變了我國空軍基礎薄弱的現狀,為後來的空軍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新中國的軍隊

數量多的武器裝備

新中國的軍隊,大多是靠著小米加步槍創建的。軍隊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大多數武器都是從敵人那裡繳獲而來。而且在數量上也是遠遠比不上美國,更不用說機器的質量了。

為此蘇聯特地提供了一批軍用武器,包括大型坦克、裝甲車、火炮等,不僅在威力上和美國相差無幾,而且數量眾多。這批大型武器的援助,不僅僅是提高了中國軍隊的作戰實力,而且大大增強了軍隊的信心,有了這批武器的協助,這場與美國的戰爭又多了幾分勝算。

除此之外,蘇聯軍隊還提供了十四萬支步槍,兩萬多支自動槍和九千挺機槍,子彈多達上億顆。如此龐大的武器支援,使得軍隊的戰鬥如虎添翼,戰士們放開膽和美軍血拚。

蘇聯提供的武器種類繁多,包括式輕機槍、鐵柄衝鋒鎗、木柄衝鋒鎗等等。通過引進這些高端的蘇聯製造的武器,志願軍在前線作戰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T-34 型坦克

各種重量級武器組團奔赴朝鮮

後來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不斷熱化,蘇聯又提供了一批大型武器裝備,大概有10個坦克自行火炮團,其中包括300 輛 T-34 型坦克,60 輛史達林 2 型重型坦克和 40 輛 122 毫米大炮自行火炮,中國軍隊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3坦克師和3個坦克團。

由於中美雙方戰爭越來越激烈,使得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為了保證中國門戶的安全,當時的中國政府再次向蘇聯引進新的武器裝備。經過雙方談判,蘇聯決定向中國提供價值60個師的武器,其種類之多,威力之大,堪稱當時中國軍隊軍事實力最強的一次。

在這60個師中 ,每個師大概有一萬五千人,其中包括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坦克自行火炮團、1個獨立高炮營、1個獨立五七反坦克炮營。其中還包括步兵武器多達14000件,大炮303門,特種車84輛,戰馬1136匹。

志願軍

然而由於交貨時間限制,商定的60個師中只有3個師的力量送到朝鮮戰場。雖然數量少,但是威力卻是十分強大,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深受志願軍的喜愛。雖然蘇聯支援的武器很多,但並不是全部都發揮了它的威力。

當時志願軍出兵朝鮮時間緊迫,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士兵熟悉武器的操作技術,當時相當於趕鴨子上架,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所以即使蘇聯援助了那麼多武器,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得很少。

當時,由於美國空軍的轟炸,中國志願軍的後勤車輛損失很大,當時的蘇聯雖然汽車發展相比美國也很一般,但還是竭盡全力提供了5000輛的軍用汽車。在當時運輸物資來說,起到了很大的的作用。

美國空軍

鐵路修建和空軍支援

除了在武器和車輛方面的援助外,蘇聯還提供了鐵路器材的援助。進入朝鮮需要修建鐵路,當時中國的鐵路也是處在一個起步階段。所以鐵路的建設器材也是來自蘇聯,甚至蘇聯還專門提供了工兵,跟隨志願軍進入朝鮮的就有13個工兵團。

蘇聯不僅在武器和技術上大力支持,還排遣蘇聯空軍飛往中國支援。蘇聯排遣了一個師的空軍,指揮部定在瀋陽,這些空軍輪番加入中國志願軍參加作戰。強大的空中掩護為中國志願軍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掩護,很好地保證了我方後勤供給線路的通暢。

據統計,蘇聯參加作戰的空軍一共高達七萬多人,為當時的中國空軍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蘇聯對我國的軍事支援可謂是慷慨解囊,全力相助。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的勝利,其中蘇聯的軍事援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我們的志願軍煥然一新,武器設備都和美國處於一個相當的水平,再加上領導者的謀略,取勝是志在必得。

綜合來看,當時蘇聯對中國志願軍的援助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包括輕武器、重型坦克、鐵路器材和空軍的支援,這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就像是全面組裝一樣,給部隊來了一個大換血。

正是在這樣的軍事實力支援下,中國志願軍才能夠在朝鮮戰場上和美國軍隊拼上一拼,否則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要想取得勝利可以說相當困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蘇聯在抗美援朝這場戰爭中的重要性,中國部隊取得勝利。

志願者軍隊

蘇聯對中國志願軍的援助,影響意義深遠

面對當時一窮二白的現狀,中國志願軍遠赴朝鮮,這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當時的中國志願軍面對的是武器先進的美國人,而且戰場在中國人陌生的朝鮮,這一仗的艱辛程度可想而知。當時調兵遣將時,很多人都心知肚明這場仗的難處,所以很多在選擇帶兵的將領時,是慎之又慎。

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彰顯了新中國的實力和奮勇作戰的精神,對當時的那些國內外的反動勢力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面臨著很多的內憂外患。當時的執政黨還沒有管理一個國家的經驗,又沒有國民黨如此強大的財閥支援,只能自己從頭來。

國內潛伏著很多反動黨派和特務,甚至還有黨內的一些幹部,都對新中國的發展持觀望態度,認定當時的新中國走不遠。尤其是那些投靠共產黨的國民黨將領,一直在等待時機,讓寶島的勢力反撲大陸,他們好揭竿而起。

支援朝鮮的這場戰爭,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維護中國的門戶而戰了,它承載了很多現實意義。面對這種局面,韓戰不但得打,還不能打敗。要用戰爭給那些持觀望態度的人一個警告:新中國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有著頑強的毅力和足夠的奮鬥精神來保衛自己的國家和領土。

支援朝鮮

所以當時的領導人堅持要支援朝鮮,但是畢竟中美在軍事實力上相差甚大,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當時的政府不得不提出向蘇聯求助,正是蘇聯的全力支援,為我國的軍事武器建設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蘇聯對我國軍事武器資助,不僅幫我國戰勝了美國人,贏得了韓戰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穩住了當時的中國局面,使得那些反動勢力不敢再煽風點火,為新中國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說蘇聯提供的武器不是他們國內最先進的,但是對於當時的新中國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我們在掌握那些武器技巧的同時,也打破了新中國武器空白的現狀。在蘇聯武器的基礎上,中國人開始研發自己的武器設備,為現代的軍事設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sdFOncBDlXMa8eqHS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