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必練動作「高翻」的深度剖析(二)

2020-08-23     科學體能踐行者

原標題:體能訓練必練動作「高翻」的深度剖析(二)

作者:張斌

(接:體能訓練必練動作「高翻」的深度剖析(一))

限制開發過程

下面給出的限制是如何糾正第一個錯誤的例子(圖5)。

圖5。啟動和第一次拉動。

在槓鈴上用粉筆記錄——後杆軌跡

粉筆塗在運動員臀部寬度的杆上(圖6)。粉筆被放置在杆上,以鼓勵運動員在第一次拉動時有更多的獎勵拉向他們。將粉筆放在橫槓上有助於向運動員展示大腿接觸(或未接觸)的位置,並允許探索第二次拉動開始的不同時間(圖7)。

圖6。槓鈴上的粉筆記錄。

圖7。不同的起始高度。

不同的起始高度—降低第一次拉動的速度

通過讓運動員站在稍微升高(20-40毫米)的地面上,訓練者和杆之間的垂直距離減小(圖8)。這使得運動員可以將膝蓋放在槓鈴上方更遠的地方,這反過來又會使槓鈴繞過膝蓋變得更加困難,從而改變舉重的時間。理想的結果是在第一次拉的時候放慢動作,把注意力放在把膝蓋拉回來,同時保持肩膀在槓上。此外,開始高度增加的難度將有助於消除運動員試圖將槓鈴從地板上拽起來的頻率。改變起始高度(更低或更高)將改變第一次拉起的長度,允許運動員調整每次提升的過渡時間(圖4C)。

軀幹上的負重背心,在訓練中向前拉得更遠

Mariner等人通過讓運動員穿12%體重的負重背心來改善槓鈴向後的方向(圖8)。背心迫使運動員在第一次拉動時進入更靠前的位置,使他們施加一個相互協調的定向力。由此產生的杆路徑向後移動。

未完待續

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能訓練師小張教練,本頭條號將不定時分享體能訓練,姿態矯正,減脂塑形的專業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主要參考文獻

1. Bahr R and Maehlum S. Types and causes of injury. In: Clinical Guide to Sports Injuiries. Bahr R, Maehlum S, eds. Canada: Human Kinetics, Champaign, Illinois, 2004. pp. 46.

2. Cassidy T, Jones R, and Potrac P. The discourses of coaching. In: Understanding Sports Coachinghe Social, Cultural and Pedagogical Foundations of Coaching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8. pp. 118萬?19.

3. Comfort P, Fletcher C, and McMahon JJ.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loeading during the power clean in collegiate athlestes.

J Strength Cond Res 26: 2970年?974, 2012.

4. Cormie P, McGuigan MR, and Newton RU. Adaptations in athletic performance after ballistic power versus strength training. Med Sci Sports Exerc 42: 1582萬?598, 2010.

5. Davids K and Araujo D. The concept of organismic asymmetry in sport science. J Sci Med Sport 13: 633了?40, 201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PfvG3QBd8y1i3sJ5F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