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乾隆放棄了一塊寶貴的土地,如今卻成令我們頭疼的麻煩

2021-01-28     枕貓

原標題:清朝年間,乾隆放棄了一塊寶貴的土地,如今卻成令我們頭疼的麻煩

乾隆皇帝雖然影視形象不佳,好色貪慾,但是論做皇帝而言,他還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接過了老祖宗的基業,在他的手裡,將清朝的大業推向了鼎盛。在位期間,也為自己的王朝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在位後期,卻因為變得驕奢淫逸。

這期間,他還丟掉了「煮熟一塊特別值錢的土地,這塊土地如今更是制約了我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

乾隆

蘭芳共和國

18世紀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是殖民者掠奪殖民地的世界,是資本橫行的世界,英國,荷蘭等殖民國家紛紛崛起,他們走出歐洲,向亞洲進發,向這片寸土寸金的黃金之地進發。反觀此時的中國,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之下,官員貪腐,秩序混亂,孤苦空虛,可是上位者卻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之中,無法自拔。

所以,乾隆時期,很多中國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相約來到了東南亞地區,在這裡扎了根。起初,他們只是一個華人小聯盟,出於凝聚力的考慮,他們推舉出了一個叫羅芳伯的人擔任首領;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聯盟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有土地,有財富的共和國國家,命名為蘭芳共和國,任命羅芳伯為共和國元首。

就這樣,他們在在東南亞擁有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土著居民一來嫉妒他們創造的財富,二來是對於外來移民的歧視和排斥,所以整個地區的華人都被土著居民所威脅,蘭芳共和國的國民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多次與土著居民進行武力衝突和對抗,終於用了三年的時間,擊潰了所有的土著居民,過上了比較安穩的生活。

羅芳伯

不曾想,好景不長,這片土地的華人又被當時的荷蘭殖民統治者盯上了。為什麼荷蘭殖民者會覬覦這樣一個地方不大,財富不多的新興國家呢?

其實,是因為蘭芳共和國國民的商業模式阻礙了荷蘭在東南亞開設的東印度公司(是一家以創造資本為目的占有東南亞廉價勞動力的公司)。

蘭芳共和國國民很聰明,整合資源,集結力量,建立了嚴密的管理結構,不僅拓展商業,更是建立軍隊,抵抗外敵。此時,他們的公司幾乎「碾壓」所有競爭對手,成為緬甸一帶權威的華人組織。可惜,這觸犯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蘭芳共和國國民商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東印度公司業務的拓展,而且蘭芳共和國還發展了金礦行業,更加的阻礙了東印度公司資本的運營和發展,所以荷蘭殖民統治者就產生了滅掉蘭芳共和國的想法。所以,可憐的蘭芳共和國國民剛剛趕走了土著居民,就迎來了荷蘭殖民者的長槍火炮。

當時蘭芳共和國國民的武器只有刀槍劍這樣的冷兵器,根本無法荷蘭殖民者的槍炮火藥等熱兵器,抗衡。所以,面對荷蘭殖民者的強硬攻擊,他們選擇了妥協。希望可以通過繳納物資的方式換取平安,可是荷蘭人要得越來越多,蘭芳共和國國民叫苦連天,苦不堪言。

荷蘭殖民者

尋求幫助

作為華人,他們當時就想要請求大清帝國的庇護,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大清帝國的庇佑,國民就不用再整日提心弔膽,就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於是派了副總統去清朝表達歸附之心。從清朝的角度來講,蘭芳共和國只是一個小國,無須行貴賓禮儀,所以,清政府不是很重視,只派出兩廣總督去接見他們。

會談期間,兩廣總督認為蘭芳共和國的歸屬於大清王朝有利無害,這是一件有利於國家發展和宣揚國威的好事。而且有利於中國的商路在東南亞的發展。於是他們上報到乾隆皇帝那裡,可是將此事呈報給乾隆皇帝後,乾隆皇帝看後,勃然大怒!

直接拒絕了蘭芳共和國的請求,甚至揚言:「蘭芳共和國國民都是身份卑微的流民,收容他們會有損國威,甚至會破壞大清王朝的名聲,絕對不能收容!不僅如此,從此以後,還要禁止他們再踏入大清帝國半步。「

乾隆劇照

就這樣一塊兒本該屬於中國的土地就被扔掉了。

現如今這塊土地成為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東南亞的重要據點之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甚至還開設了軍事基地。一直禁止中國進入,一直對我國實施封鎖,這塊土地也一直是中國的心病,成為了中國現在最為難的一個地區問題。

不得不說,真的是痛心疾首,遺憾之極!如果乾隆皇帝當時能夠援助蘭芳共和國,能夠接納大清帝國的流民,現在的局勢應該會有所不同吧!甚至可能還有機會開通東南亞一帶的交通要道,能夠在馬六甲海峽地區分一杯羹。

馬六甲海峽

小結

從此事我們可以發現,閉關鎖國要不得,驕傲自滿要不得,攻城容易守城難。如果乾隆皇帝能夠為後世著想,能夠拋開自私多疑的君威浩蕩,天朝大國這樣的幻想,興許現在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局勢將完全不同。

乾隆皇帝誠然將清朝的鼎盛推到了頂峰,但是他老年後,曾經多次下江南遊玩,即使國庫空虛,也絲毫不在意,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此時,大清就有了衰敗的徵兆,再加上後來幾位皇帝的不作為,所以在乾隆皇帝大崩駕崩以後,赫赫威名的清王朝正式走向衰落,清王朝的天朝大國美夢徹底破滅。

乾隆在位期間,是清朝發展的最高峰,俗稱「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乾隆登基就享受著先帝留給他的榮光,典型的「富三代」。他爺爺,他爸爸在位期間,官場少有貪污,但是他登基後,官場少有不貪者。

乾隆劇照

當時的官場中,無人不貪,無人不愛財,辦一件事,安排一件工作,需要多少錢都有心照不宣的規定。就連科舉考試是否入選也都可以用錢解決,有錢你就可以立足,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官員,根本無法在乾隆統治的王朝中立足。

那時起,就已經為後期清政府清政府的衰敗和沒落奠定了伏筆。而且當時乾隆對於中央集權的控制更是「變態。」文字獄達到了頂點,乾隆時期與文字有關的案件共計一百三十餘起,且判罰極重,死刑居多。所以,他對於權勢的貪戀更是可怕。

爺爺穩固了江山,開拓了疆土。父親發展了經濟,充足了國庫。到他做皇帝的時候,清朝的文治武功達到了頂點。如果乾隆依舊兢兢業業,維持他早年的功績,持續發展經濟,繼續長遠規劃,苦心經營,不被勝利沖昏頭腦,也許中國就不會在18世紀後,受到那麼多列強的侵略,備受屈辱。清朝國力日衰,內憂外患,這絕對和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和自大狂妄有很大的關係。

鴉片戰爭

經過歷史的檢驗,歷史向乾隆證明他當初的決定是多麼愚蠢,是多麼的不可一世。後期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百姓民不聊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日割地賠款還不算,乾隆皇帝早年還要主動放棄了一塊到手的土地。

蘭芳共和國所在地處在馬六甲海峽一帶,它是東南亞的交通要道,現在卻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手裡,我國不可染指半分,成為了我國在東南亞地區最頭疼的戰略麻煩之一,而導致中國失去這一切的,就是曾經那個不可一世的乾隆皇帝和他閉關鎖國的封建舊思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qOjSHcBRnIjoXcGoe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