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法衣的功德
佛陀在世時,波羅奈國梵摩達王有一個女兒,名叫伽屍孫陀利。她的容貌非常莊嚴,性情善良溫和,而且出生時身上就披著袈裟。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陀利身上的袈裟,也跟著變大。有一天,她和隨從到鹿野苑遊玩,看見佛陀的相好光明,心裡非常喜悅,於是走上前去,頂禮佛足。
孫陀利聽聞佛陀的開示後,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孫陀利接著又請求佛陀成就她出家,此後,孫陀利精進修習,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為諸天世人所敬仰。
有比丘知道了這件事而請示世尊,為何孫陀利有這種因緣?
佛陀為大眾說明:「過去加那加牟尼佛,常帶領比丘們外出行化眾生,當時有一個國王的女兒,見到佛陀即心生喜悅,除了發心供佛齋僧,更供養袈裟,因恭敬供養的功德,多世以來生於尊榮豪貴之家,常有袈裟隨身而生。而這位王女,就是孫陀利比丘尼。」
贏得眾人敬仰的沙彌
一道引世利,一道向涅槃。佛弟子比丘,當如是了知,莫貪著世利,專注於遠離。
提沙的父親是舍衛城中名聲顯赫的人,也經常在家中供養舍利弗。所以提沙很小的時候,就見過舍利弗很多次。七歲時,他就出家,在舍利弗的座下為沙彌。當他停留在祗樹給孤獨園時,很多親朋好友都攜帶很多的禮物和供養品來探望他,他卻覺得這些探視十分累人。
所以,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他就到森林裡的一處精捨去。在那裡,如果有村民要供養他任何東西,他只說:「願你幸福,早日解脫生命的苦痛!」然後,就繼續精進禪修觀想,也因此,三個月後,就證得聖果。
結夏安居結束後,舍利弗、大目犍連和長老比丘多人來探視他。村民也趁機請舍利弗說法,舍利弗予以婉拒,但指定提沙代為說法,村民則說:「提沙只會說:『願你幸福,早日解脫生命的苦痛!』」所以他們要求舍利弗另外派別人。但舍利弗堅持指定由提沙說法,提沙於是開始說法。
提沙說完法時,晨曦已經初起,舍利弗擊掌讚嘆提沙精彩的說法,村民也深受感動。提沙對佛法深入的了解讓他們感到驚訝,他們因此慶幸提沙能住在他們村子裡。有些人則對提沙不早些出來說法感到遺憾。
這時候,佛陀在給孤獨園裡,透過神通,明白村民不同的感受,就現身來化解村民的誤解。佛陀到達村子的時候,村民正在準備供養的食物,村民就趁機供養佛陀。
供養後,佛陀告訴村民:「各位都很幸運,提沙能住在你們村子裡。也由於提沙在此的緣故,我、舍利弗、大目犍連、長老比丘和其他眾多比丘才會在此與各位相見。」佛陀的這番話,使村民們明白他們是何其幸運,便不再浪費時間去回想提沙尚未說法前的往事。
證阿羅漢果的方法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發生海難,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喪生了。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最後漂流到蘇帕羅卡港。上岸後他用一片樹皮遮住身子,坐在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地方。
有些過往的行人給他食物,有些人則以為他是聖者,而向他致敬。另外有人給他衣服穿,但他卻不接受,因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後,人們會降低對他的敬意。同時,有些人認為他是阿羅漢,他也就自以為是阿羅漢。因此,人們稱呼他「婆醯迦達如斯亞」。
大約在這時候,他某一世的朋友摩訶布拉瑪看見婆醯迦誤入歧途,覺得引導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在晚上時候,摩訶布拉瑪就去找婆醯迦,並告訴他:「婆醯迦!你還不是阿羅漢,更重要的是,你還沒有成為阿羅漢的德行。」
婆醯迦聽完朋友的話,抬起頭來:「是啊!我必須承認,正如你所說的,我不是阿羅漢。我現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錯。但是,究竟在這世間上,誰是阿羅漢?」摩訶布拉瑪就勸告他去舍衛城,請佛陀助他一臂之力。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錯,非常沮喪,就直接到舍衛城去見佛陀。後來,他看見佛陀和比丘們正在化緣,就很恭敬地跟上去,請求佛陀教他佛法,佛陀告訴他,現在正在化緣,不是說法的時間。
「尊者!沒有人了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險,所以請教我佛法吧!」婆醯迦繼續懇求。
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無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醯迦剛才長途跋涉,驟然得遇佛陀,內心正雀躍不已,所以無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願在這種情況下立即向他說法,而希望等他內心平靜下來時,再向他說法,他也才能心領神會。但婆醯迦仍固執的懇請,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對他說:
「婆醯迦!當你看東西的時候,就只看見那件東西;聽聲音的時候,就只聽見那聲音;聞、嘗、觸任何東西時,就只是聞、嘗和觸那東西;想事情時,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醯迦如法奉行,同時因為全神貫注,他的過去善業現前,而證得阿羅漢果。他於是懇請佛陀允許他加入僧伽,佛陀要他先準備三衣、缽和比丘必備的東西。但當他出去籌備的時候,卻被一隻動物攻擊致死。後來,佛陀和比丘進食完畢後,在路上發現婆醯迦的屍體。佛陀要比丘們把他的屍體火化,把遺物供養在浮圖中。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說婆醯迦已經證入涅槃。佛陀並且說婆醯迦是最快證得神通的人。比丘對佛陀的說法感到困惑,就問佛陀,婆醯迦在何時、如何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婆醯迦在路上聽我說法時,就證得阿羅漢果。」比丘卻懷疑怎麼可能只聽幾句法語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法句或說法時間的長短與證果快慢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