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雖然不是一流大國,可身居北歐的它在軍工領域亦有建樹,部分武器裝備在同類中領先,其中PM16「攔截者」(PM16 Blocker)就是一款高科技的智能武器,它被認為是當今最先進的水雷之一,雖然服役多年,具體性能仍然保密。
水雷作為一種被動式的武器,它存在的歷史並不短,不過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水雷都是一種比較「傻」的武器,使用觸發或磁感應引信,一經部署就敵我不分,通常用來封鎖某片海域或航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不小。二戰後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武器裝備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提升,作戰效率逐步提升。
「攔截者」是在2013年開始量產的武器,由芬蘭Forcit Defense 公司應芬蘭國防軍要求開發,芬蘭沒有強大的海軍,因此對高性能水雷的需求更高,戰時可以用它封鎖有關海域,它與以前的水雷有很大的區別。
「攔截者」採用玻璃纖維製造外殼,它的外形與傳統的圓球形水雷不同,乍一看倒有點像一隻塑料桶,它高1.3米,直徑0.9米,總重750千克,作戰深度200米,它的內部戰鬥裝藥600千克,其中有560千克的特殊爆炸物,爆炸當量相當於1000千克TNT,足以對付大型水面戰艦,這一切都符合北約STANAG 4439標準。
既然稱它為智能武器就肯定不是使用簡單的觸碰引信或磁感引信,它擁有非接觸式的可編程引信結構,簡單地說就是在投放水雷前需要輸入必要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各類艦船的聲學特徵、磁特徵等,一旦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攔截者」就能通過分析數據知曉經過自己陣地的船隻是何種型號,判斷是否可以引爆自己發起攻擊。
不過建立這樣的「資料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和平時期搜集潛在目標艦船的數據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某些國家總是想方設法接近其他國家的新裝備,目的之一就是獲取這些基本數據,這個工作絕非一人可以辦到,只能依靠國家手段完成。
「攔截者」的原裝儲存年限是25年,這對用於來說是一件好事,平時只需要搜集完善必要的數據,戰時輸入數據就行。製造商保證水雷激活後可正常運轉一年,根據客戶需求也可以延長到兩年。
水雷一般通過專門的布雷艇投放,例如愛沙尼亞就購買了一些「攔截者」,該國海軍裝備一艘名為EML Wambola的布雷艇,滿載排水量577噸,可以攜帶50~60枚「攔截者」水雷。
芬蘭還專門研製了一種更具威脅的設備,它就是Sumico水雷發射器,它是一種類似於貨櫃的設備,內部的軌道上可以容納和投放12枚「攔截者」水雷,只要能容納20英尺貨櫃的船隻均可使用,也就是大部分貨船都有可能變成布雷船,威脅程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