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9.4%

2024-10-16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寇佳麗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貨物進出口(以下簡稱「進出口」)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憑藉靈活的經營機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民營企業逐步成為我國進出口的主力軍。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7.78萬億元,增長9.4%,占外貿總值的55%;2023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占當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3.1%;2022年前三季度,這一數據為50.2%。

從50.2%到55%,占比連續提升,體現了民營企業在進出口領域的重要地位,也見證了民營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成長壯大。

政策與企業「雙向奔赴」

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民營企業的「自我實現」。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些年,民營企業在自主品牌出口、消費品進出口、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等領域均有良好表現。一方面,民營企業敢於自我超越、勇於創新,注重品牌建設的同時也關注誠信建設,為開拓海外市場持續蓄力。另一方面,全球高新技術產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海外市場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長,為民營企業的產品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新興市場的開拓方面,民營企業亦主動作為,與我國頂層設計完美地實現了「雙向奔赴」。去年1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框架下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國際合作」「推動高質量實施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拓展企業的國際發展空間」。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對東協、非洲、拉美進出口分別增長了12%、6.4%、13.9%,在我國與上述地區貿易中的占比分別提升到62%、61.1%、54.2%。

「新興市場往往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經濟社會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對各類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此外,新興市場在電子商務、交通物流等行業的潛力有待釋放,這些行業與我國民營企業的優勢高度契合,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在政策支持、市場前景廣闊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未來,民營企業在我國進出口領域將會取得更好成績。然而,當前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融資環節。

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助力民營企業更好發揮進出口主力軍作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強民營外貿企業融資支持,一是暢通已有渠道,改善服務方式,將政策舉措落到實處,在現有制度框架內為民營企業提供更高效的融資服務;二是創新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比如開發跨境數字融資服務、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等。

拓寬融資渠道,也要充分考慮前沿技術與多元化融資平台的重要性。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特約研究員田惠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議用好金融科技,深化區塊鏈金融應用,優化服務流程,為民營企業提供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搭建多元化融資平台,拓展債券融資市場,促進多平台協同發展,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e597e814eb780dc93af246bfa35c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