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近日,江蘇某上市公司的一則公告將公司內部矛盾公之於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章的遺失。事實上,這一事件並非孤例,此前庚星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也曾遭遇公章遺失的情況。
梳理上述案例不難發現,這些上市公司公章「遺失」,往往伴隨著公司內部管理層的激烈博弈和人事紛爭。尤其是在股東利益、股東與管理層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公章往往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一旦某一方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話語權,公章有可能成為其反擊的重要武器。以庚星股份為例,當海歆能源成為庚星股份的控股股東後,公司印章、證照資料竟然離奇「遺失」,導致新任管理層無法辦理移交手續。
公司印章和證照是企業合法運營的基礎,一旦遺失,可能引發合同效力問題,甚至導致公司陷入法律糾紛。而伴隨著公司股權之爭的「公章遺失」,不僅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直接體現,更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治理能力的質疑,影響公司聲譽和股價。
為了防止因公司治理疏漏導致的公章遺失鬧劇再現,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通過建立起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明確股東與管理層的職責與權利,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同時,針對公司控制權和管理權的過渡,建議加強對上市公司權力更迭的監管,明確權力更迭的程序、條件和限制,防止權力被濫用或惡意更迭。此外,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懾。
二是加強公章管理,建立起健全的公章管理制度。公司應制定嚴格的公章管理制度,明確公章的保管、使用、審批等流程,確保公章的安全與合規使用。同時,公司還應加強對公章使用情況的監督和審計,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行為。
三是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加強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應定期向股東和市場披露公司治理情況、經營狀況等信息,這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和支持,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猜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56a744772c93cc71fe784067c9dd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