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進博會盛大開幕 全球企業共享「中國機遇」

2024-11-06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郭冀川 龔夢澤

未來機器人、30微米柔性可摺疊玻璃、活性免水洗印染一體機……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現場,來自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人工智慧、新能源、醫療、教育、體育、文化等領域的新產品、新服務集中展示,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給現場觀眾帶來全新體驗。

秉承「新時代,共享未來」主題,本屆進博會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同期舉辦虹橋國際經濟論壇。

眾多龍頭企業參展

進博會是中國推動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在此前召開的進博會籌備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本屆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為七屆「全勤生」。

復星是進博會的「全勤參展商」之一,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復星是進博會的參與者、見證者,更是受益者。依託進博會平台,一批前沿創新從『展品』變『商品』,很多海外合作夥伴從『展商』變『投資商』。今年,我們將繼續攜手更多全球合作夥伴,在進博會的大舞台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

同為「全勤參展商」的寶馬集團此次帶來了旗下的最新產品和創新技術。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翔對記者表示,寶馬不斷升級在華研發體系,致力於以中國速度、中國創新為中國客戶量身定製。寶馬也期待與中國頂尖創新力量加強合作、開放創新,共同為中國消費者打造他們喜愛的產品。

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也向記者表達了對進博會的高度重視與期待。他表示,進博會已成為施耐德電氣不可或缺的「中國之約」。通過進博會這一平台,施耐德電氣深化了與中國合作夥伴的緊密關係,共同推動了中國乃至全球工業的智能化升級。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前六屆進博會已有近25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精彩亮相,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4200億美元。這些數字,彰顯了進博會在推動國際貿易、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的顯著作用,進博會依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推動「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的生動「進博故事」不斷湧現。

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

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進博會便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它不僅是國際採購、投資催化、人文融匯、開放協作的交匯點,更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

國家展作為進博會的重要一環,見證了各國的風采與機遇。今年,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踴躍參與,其中,法國、馬來西亞、尼加拉瓜、沙烏地阿拉伯、坦尚尼亞、烏茲別克擔任主賓國。

記者在走訪中獲悉,本屆展會非洲產品專區面積進一步擴大,為37個最不已開發國家提供了參與國家展和企業展的寶貴機會。坦尚尼亞的腰果、衣索比亞的咖啡、盧安達的辣椒……最不已開發國家的各類產品通過進博會漂洋過海,進入中國千家萬戶。

在進博會首日,還舉辦了多場「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專場推介,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院長陳柏琿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致力於營造穩定和可預見的政策環境,推出了包括外資負面清單優化和鼓勵外商投資目錄等政策,為外資企業創造了便利的營商環境。「這些政策支持不僅使外資企業能夠長期安心經營,也展現了中國堅定開放市場的信心。」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總裁鄭建崗也向《證券日報》記者分享了該行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的積極探索。「南洋商業銀行近年來緊抓市場機遇,結合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著力布局科技領域的跨境業務,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注入新動力。」鄭建崗說。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則是進博會的另一顆璀璨明珠。今年,該論壇以「堅持高水平開放共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為主題,吸引了政商學界的精英,共同探討新型儲能、人工智慧等國際前沿話題。值得一提的是,境外發言嘉賓占比接近半數,充分展現了論壇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自2021年起,虹橋論壇每年發布《世界開放報告》及世界開放指數,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今年,論壇繼續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4》,聚焦新質生產力、共建「一帶一路」等熱點話題,深入剖析其對全球開放合作的重要推動作用。

展區科技氣息濃郁

在本屆進博會上,企業展的創新孵化專區在規模和品質上都實現了突破,精心規劃了數字經濟、綠色環保、生命科學、先進位造四大領域展覽,展覽規模和項目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在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展台,新型塑料回收站吸引了眾多觀眾。通過參加塑料回收闖關互動遊戲,觀眾不僅了解了「UpCycle」塑料回收工藝如何減少化石燃料消耗,還能獲得工藝盲盒禮物。

《證券日報》記者漫步於技術裝備展區,被科技、工業、環保三大主題的交融之美深深吸引。科技主題區首次開闢的新材料專區,匯聚了眾多行業領軍企業,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爭相亮相。

低空經濟是今年炙手可熱的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在本屆進博會上備受矚目。由低空經濟賽道頭部企業御風未來製造的M1 eVTOL載人真機身披黑白塗裝,翼展達到15米,機身長度10米,起飛重量達2.5噸,單次充電可飛行250公里,巡航速度達200公里/小時。這是本屆進博會上最大的展品。

據創始人兼CEO謝陵介紹,搭乘御風未來研發的M1的價格只比目前計程車價格稍高,後續產品大規模應用後,價格還會繼續下降。

在國家展核心位置的中國館,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模型、嫦娥六號模型、「奮鬥者」號模型、5G智慧工廠模型、人形機器人「天工」、低空經濟電子互動沙盤等展品悉數登場。

這些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展品,充分展現了進博會在推動國際貿易、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的顯著作用,同時也凸顯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強勁吸引力。

(編輯 張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3a36aeafd1af5f5264b06a64d2c81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