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獨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殺不死的黃四郎,除不掉的委任狀

2023-06-07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非洲獨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殺不死的黃四郎,除不掉的委任狀

非洲這片土地我們都不陌生了,從我們對非洲有所了解開始,這片土地上就充斥著暴力、謀殺、戰亂和貧窮,更是各類「仁君典範」的試驗田,比如說並列「非洲三大暴君」的那五個人——烏干達總統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薩、薩伊總統蒙博托、赤道幾內亞總統馬西埃和賴比瑞亞總統多伊,以及不計入暴君名次,但殘暴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多伊的賴比瑞亞總統泰勒。可以說,整個非洲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各式各樣的獨夫民賊在非洲橫行無忌,為人類歷史上增添了無數的悲劇。

但這就讓人很不解了,自二戰後就開始了殖民地獨立運動,非洲更是第一波趕上了「獨立快車」,怎麼到最後非洲還是這個爛樣呢?難道非洲的獨立運動是個笑話不成?

沒錯,非洲的獨立運動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因為非洲的獨立是缺乏基礎條件支撐的獨立。我們與其說非洲有過獨立運動,倒不如說是有過一出名為「獨立運動」的荒誕劇。

施捨式獨立

很多人印象里的殖民地獨立是什麼呢?是殖民者放棄對殖民地的管轄權,只要殖民者收拾東西走人了,那麼這片殖民地也就算是獨立了。這個觀念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我們想一個簡單的問題,殖民者草草的宣布了殖民地獨立,那殖民地的管理要交給誰呢?交給一個由殖民地人民自己推選出來的政府?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當非洲的殖民地宣布獨立的時候,獨立後的國家政府仍舊是前殖民地時代的政府,無非就是換了一個牌子。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道理很簡單,因為沒得選。非洲大多數國家的獨立都是自上而下式的獨立,我們說好聽了,這是保證了殖民地的社會穩定,減少了流血事件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破壞。如果我們把這事情說得難聽點,那就是西方國家施捨給殖民地的「獨立」,殖民地在名義上是完成了獨立,但因為新的國家政府實際還是殖民地時期的政府,所以西方國家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控這些新生的國家。

為什麼西方國家能控制這些國家?很簡單啊,如果政府都是前殖民地政府換牌,那你覺得這些獨立出來的非洲國家的經濟命脈是不是抓在西方國家手裡?很明顯,那都是被西方國家抓得死死的,這些非洲國家獨立了,但是又沒有完全獨立,它們的經濟命脈、支柱產業等等全都是殖民者時代由殖民者建立的,原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榨取殖民地的利益。雖然說殖民地獨立是不可逆的,但殖民者通過一套系列所謂自上而下的「施捨式獨立」,再加上控制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那他們還是能牢牢把控這些國家。

我們把非洲獨立運動代入《讓子彈飛》的故事就方便理解了,這些獨立後的非洲國家實際就是個鵝城。政府是什麼?政府就是縣長。那買官的縣長要是想要撈錢,就得拉攏當地的豪紳,還得看豪紳的臉色,想改變現狀的縣長,則處處受制於人,最後還落個身死的結果。什麼是豪紳?豪紳自然就是那些把控當地經濟命脈的西方代理人,或是西方國家的大型企業。那縣長的結局呢?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無非就是這麼幾個結局。

有人問了,難道縣長不能直接打了豪紳的碉樓,砍了這些豪紳的威風和肉身嗎?很遺憾,你砍不掉,因為這裡你還得面臨五個關鍵問題,那就是黃四郎、黃四郎替身、假張麻子、鵝城百姓和郭旅長的騎兵。

代入讓學的非洲

豪紳好殺、碉樓好打,但是黃四郎你怎麼殺呢?非洲的黃四郎是什麼?是西方殖民者利用宗教學校和公辦教育灌輸的親殖民者思想,我們可以把西方殖民者的教育稱之為「奴才教育」。而在這種教育之下,黃四郎就培養出了一批批和他幾乎毫無區別的替身。這些替身是什麼啊?那自然就是非洲國家裡那些受過高等教育、占據社會重要崗位的黑皮白心的山竹人了,也是維持非洲基本社會運作的公務員、老師、醫生、技術人員等等。

你能殺了這些替身,可是替身雖然死了,黃四郎真的就死了嗎?答案自然是沒死,不僅沒死還藏得更深了,而且你把這些替身都殺了,估計這國家也快要退化到赤道幾內亞水準了,所以最後結論就是殺不了。是不是特別諷刺?這也是非洲獨立運動面臨的一個常見困局,你把這些人殺了也好,趕出去也罷,最後結果都是社會運作的崩潰。妥協的結果是失敗,不妥協的結果是動盪,然後一樣會失敗。對於非洲小國而言,這是個幾乎無解的困局。

何況,就算你想去殺豪紳、殺黃四郎的替身、去殺黃四郎本人,可是你要怎麼對付國內的假張麻子呢?什麼是假張麻子?非洲國家草草成立的軍隊。這些人是原來的殖民地軍隊轉正,內部更是軍閥遍地,那你覺得他們會聽縣長的話嗎?他們只想成為殺縣長的假張麻子,而縣長大多數時候又不是掌握武力的張麻子,他們對國家做的改革就形同剿匪一樣,前面那五任剿匪的縣長死得有多慘?不用說了吧?

非洲這方面有沒有例子?有,剛果(金)的國父盧蒙巴,他就是被受西方指使的蒙博托殺害。代入讓子彈飛里的話,盧蒙巴是「剿匪」的好縣長,而蒙博托就是受黃四郎指使的假張麻子,最後盧蒙巴就被殺掉了,留下的只有一把萬民傘。

那麼,縣長是掌握武力的張麻子,真麻子殺了假麻子能不能行呢?實際上也不行,因為這裡張麻子還面臨渾渾噩噩的鵝城百姓和郭旅長的騎兵呢。鵝城百姓是什麼?非洲國家的人民。非洲國家有個特點,那就是大多數都教育十分落後,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平均一下差不多是胎教輟學。你和他們說民族主義他們聽不懂,你和他們說國家興亡他們一臉懵,你要發動他們起來打黃四郎嗎?

人民群眾不敢啊,為什麼?拿錢是貪,拿槍是反,他們不敢!渾渾噩噩的人民群眾懼怕黃四郎,懼怕假張麻子,他們最多給你當個背景板、氣氛組,最後你還是得帶著五十隻鵝去打碉樓,你最多把碉樓的鐵門打個千瘡百孔,想要攻進去斬了黃四郎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民群眾作為基礎,單純指望張麻子來個天降猛男推翻黃四郎,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不小心人民就可能把你弄死之後還彈冠相慶呢。

這方面的例子還是盧蒙巴,盧蒙巴死的時候彈冠相慶者數不勝數,有些自然是蒙博托手下的那些士兵,他們就是蒙博托這個假張麻子手底下的假麻匪,還有些是公務員、警察、老師之類的,他們相當於胡萬、武智沖、賣涼粉的、胡千等等,他們和楊萬樓一樣也都是替身。但歡慶盧蒙巴的死的人也有很多是當地百姓,這些人就是渾渾噩噩的鵝城百姓,哪邊贏了他們站哪邊。這個事情聽起來特別悲涼吧?但這就是非洲的現實,它是不為人力所改變的。

那麼,假設張麻子確實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他殺了假麻子,砍了黃四郎的替身、斬了黃四郎的肉身,成功讓百姓們闖進碉樓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可以給鵝城改天換地了呢?還是做不到,因為這裡還有郭旅長的騎兵呢。什麼是郭旅長的騎兵啊?郭旅長的騎兵自然就是西方國家在非洲的力量和影響力了,只要西方國家一天還在非洲有這樣的力量和影響力,那麼非洲的張麻子們就要束手無策。

這一點我們有太多的例子了,號稱「非洲憲兵」的法國就是個例子。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法國對非洲國家進行了超過二十次軍事干預,顛覆活動更是數不勝數。查德、布吉納法索、盧安達內戰、象牙海岸戰爭和利比亞內戰,到處都有法蘭西的身影。這不就是郭旅長的騎兵嗎?打不過郭旅長的騎兵,張麻子們就拯救不了鵝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何況,上面的五個問題只是表層,非洲若想獨立深層次還有三個問題呢。

花姐、老三、委任狀

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呢?和張麻子遇到的問題一模一樣,花姐、老三、委任狀。而這三個問題也是最不好對付的,因為它們都隱藏得太深了。

我們先說說花姐吧,非洲的花姐是什麼呢?這當然不可能是女人那麼簡單,花姐代指的是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彈,它可能是一份看似「利國利民」的合作協議,可能是西方國家的「慷慨」援助、也可能是西方國家許諾的金錢和權力、甚至可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和平」。這些東西看上去都十分美好而且香甜可口,可當你真的把它吃下去的時候它轟的一聲就炸了,而且它不僅要把你炸得粉身碎骨,最可怕的是老三被炸的動搖了。

讓子彈飛大家看了很多遍,也都知道老三是內心動搖的那個人,但是有人想過老三為什麼動搖嗎?很簡單,因為貪婪、不滿和來自外部的誘惑。那麼非洲國家獨立時出現的老三們是什麼人呢?

那些獨立運動領袖身邊的同志、戰友和部下,他們就是隱藏起來的老三。他們曾經也都是獨立運動的一員,但他們貪戀於權力和金錢、不滿於自己現在的處境或是新政府的政策,而來自外部的誘惑呢?自然就是西方投來的糖衣炮彈,也就是形形色色的花姐了。而在花姐的影響之下,老三們最終選擇了背叛張麻子。

這裡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布吉納法索的桑卡拉和孔波雷,桑卡拉就相當於是張麻子,而孔波雷自然就是老三,畢竟他曾經是桑卡拉的髮小和親密戰友,也一起推翻了舊政府,但為什麼孔波雷最後反了呢?

首先,他不滿於桑卡拉激進的對外政策,這是他和桑卡拉決裂的第一步。道理就和張麻子拿了錢不想走,老三問兩大家族的錢不算錢一樣?不滿的種子這時候就埋下來了,然後他認識了他自己的花姐,他的夫人是前馬里總督的女兒,而這位「花姐」也幫他搭上了法國這條線。

這時候孔波雷就不是過去的親密戰友了,他變成了動搖的老三。但就和讓子彈飛里,老三最後離開了鵝城一樣,他得到的是另一張委任狀。現實里孔波雷曾經繞過桑卡拉去找法國人談貸款問題,而不久之後孔波雷就謀害了桑卡拉,名正言順地成了布吉納法索的領導者,還得到了來自法國,乃至是整個西方社會的資助。諷刺不?曾經對布吉納法索拒絕任何援助的國際社會突然間就給錢了,這是什麼啊?這就是一張委任狀。

沒錯,這就是整個非洲問題里最深層次,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委任狀。什麼是委任狀?委任狀就是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如果你得到了這個委任狀,你就是合理合法的政府,你就是受人民愛戴的領袖,哪怕這國家已經是民不聊生,西方國家也會宣傳它是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有委任狀了啊。如果你沒有呢?那你就算把國家建設的和西方一樣,你也是個不自由、不民主的威權國家,你就是比「非洲三大暴君」更反人類的獨夫民賊。

一張小小的委任狀,誰能想到它的能量那麼大?一天不能擺脫西方國家主導下的「國際秩序」,所謂的民族獨立就只是個笑話罷了。郭旅長的騎兵輕鬆就能換掉張麻子,無數個花姐也會蜂擁而至,最後讓老三和張麻子分道揚鑣,然後張麻子就只能孤零零的離去了,甚至是突兀的死在那個犄角旮旯里。而鵝城?好吧,鵝城還是那個鵝城,一切都沒有改變。

結語

就和讓子彈飛里一樣,張麻子看了黃四郎的替身、發動鵝城百姓打下了碉樓、分了黃四郎的家產,甚至都逼死了黃四郎本人了,又能怎麼樣呢?張麻子在鵝城站不住腳,老三他們已經走了,衣服都已經穿上了不是嗎?而黃四郎也沒有死,不過是變成了披上了衣服的師爺,然後大家拿上買來的委任狀去往下一個「鵝城」。這就是非洲獨立運動的真相了,從頭到尾這不過就是一出荒誕劇罷了,不解決那些真正的問題,事情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ffc3a132aca7a2ec9ffd71a7b0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