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先找回底線再來談尊嚴

2024-09-10   灼見

Sept.

10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探索中國足球的未來出路,不妨先從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開始,在綠茵場上一步一個腳印,守住公平、公正、乾淨的球場底線。

作者 |高源

來源 | 長安街知事

假球、賭球比賽120場,涉案俱樂部球隊41支,83人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40餘人被終身「禁足」,17人「禁足」五年……10日,足球職業聯賽假賭黑專項整治發布會在大連召開。會上通報的一系列情況,令人一聲長嘆。

足球的魅力在於純粹,任何熱愛足球的人都不能容忍假球的存在。用球迷的話說,即便中國足球的水平「沒有下限」,但只要能守住原則底線,總歸還能讓人看見信仰、看見希望。近些年,中國足球越踢越喪,與世界先進水平越拉越遠,但對於球迷基礎龐大的職業聯賽而言,吸金能力依舊不容小覷,加之此前一些企業不惜花大價錢推動「金元足球」,更讓中國足壇成了錯綜複雜的名利場。從中國足協此次發布的處罰名單看,40餘人被終身「禁足」,金敬道、郭田雨等前國腳赫然在列。輿論場上,一片痛心、憤怒。

對中國足球來說,這些年「假賭黑」陰霾似乎始終未散。早在2001年,足壇就曾「打黑」,2009年「反賭掃黑」風暴震動全國。到了2023年,足壇「狂飆大劇」更讓人大跌眼鏡。今年以來,從足協發布「假賭黑」問題舉報處理暫行辦法,到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相關通知,各方各面動作不斷,為的都是嚴防「假賭黑」沉渣泛起。

失望太多、教訓太多,可悲可嘆可憎。正如李鐵落馬後面對鏡頭懺悔,「做球員時最憎恨的就是踢假球的人。」從對假球恨之入骨,到變身假球「演員」,很多球員曾放言「心有稜角」「一身清廉」,也免不了被名利、慾望侵蝕,最終墮落成自己當初最厭惡的人。更值得警惕的是,「假賭黑」之手,大有伸向青少年足球之勢。這也提醒我們,刮骨療毒式的治理必不可少,但對於沉疴痼疾而言,抓一批人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下大力氣改變圈內風氣更加重要。

今年,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30個年頭,中國足球卻危機重重、無能為「立」——放眼亞洲國足已沒有幾個可輸的對手,薄弱的青訓體系未得合理重塑、人才斷檔嚴重難以破局……毫無疑問,「一件事都沒做好」的中國足球,再也承受不起「假賭黑」的荼毒了。而歸根結底,足球是一場鬥智斗勇的攻守博弈,探索中國足球的未來出路,不妨先從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開始,在綠茵場上一步一個腳印,守住公平、公正、乾淨的球場底線。

一路走來,即便經受過太多失望,中國球迷依舊願意付諸熱情、堅守等待,希望這份心意不要再一次又一次被辜負、被傷害了。

—THE END —

本文選自長安街知事,撰文:高源。

MORE

灼見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