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諾貝爾獎物理學得主辛頓曾經的一則獲獎致謝引起不少人共鳴。
他致謝了自己的研究生,表示 「活都是他們乾的」。
這是2024年5月,辛頓獲得都柏林大學尤利西斯獎章時的致謝演講。此獎項是這所學校授予的最高榮譽。
辛頓在發言時表示,我想就此特別指出一點,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招到真正優秀的研究生。在這一領域,人們永遠不該忘記這一點,活兒都是他們乾的。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約翰·J·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傑弗里·E·辛頓(Geoffrey E. Hinton),表彰他們在使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
網友評價
從研究遭遇排斥到AI傳奇
被稱為「AI之父」的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或許自己都沒想到,無法坐立,不能乘坐飛機,三任妻子都死於癌症的他,竟然收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的通知電話。
1982年,多倫多大學聖喬治校區的一間辦公室里,辛頓正面臨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他的妻子因罹患癌症離世,兒子確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不僅如此,他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毫無進展,甚至遭到主流學術界的排斥。
當時的「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認為,用計算機語言把概念、事實、規則和例外情況告訴計算機,計算機就能認識客觀世界。比如:所有的鳥都會飛,但企鵝和受傷的鳥不會飛。
這個流派被稱為「符號人工智慧」,集中了當時幾乎所有人工智慧精英。但辛頓認為讓機器具備智能的關鍵是讓它們自己去學習,他痴迷一種名叫「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的研究。
年輕時的辛頓(右)。|Toronto Life
但明斯基卻說,「世界上沒人可以將計算機訓練得足夠好,哪怕是令它可以學會最簡單的函數方法。」連辛頓的博士生導師朗吉特·希金斯都勸他轉換方向。
與多數人的選擇不同,辛頓想繼續往「有缺陷的方向」前進。中年的他不得不每天在家和實驗室之間來回奔波,工作的困頓和生活的艱辛令其深感絕望:「我46歲就死在水裡了,當時覺得至少要等到自己死後100年才有可能。」
要說辛頓的研究之路,「失控」伴隨著他大部分人生。
1947年,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科學家世家。
高中時,辛頓開始對人腦機制產生了濃厚興趣,為了研究這個問題,辛頓大學期間換了5個專業,甚至從劍橋退學,先是數、理、化,大二時又學了哲學、建築學,後來又攻讀了心理學。
1972年,辛頓憑藉一篇論文申請到了愛丁堡大學的人工智慧學博士。畢業後的辛頓來到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
1986年,辛頓與兩名學者共同發表了一篇題為「通過反向傳播誤差來學習」的論文。
2004年,辛頓的研究獲得加拿大高等研究院每年50萬美元的經費支持。
辛頓和兩位弟子。|Toronto Life
這場勝利是顛覆性的。再之後的故事廣為人知,基於辛頓神經網絡的研究,人工智慧掀起了一場革命。百度、谷歌、微軟以及DeepMind等巨頭的千萬美元年薪向其拋出橄欖枝。
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花了30年時間來抨擊一個絕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無稽之談的觀點,並在2012年成功驗證,成為「AI之父」。
2024年,稱為「AI之父」的傑弗里·辛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THE END —
本文選自募格學術、國家地理中文網(Arvin)、中信出版、UCD Computer Science等。
MORE
灼見熱文
上海市委大筆桿子「東方亮」,進京履新!回憶文稿起草:曾把天亮做信念!
為什麼公務員普遍穿著白襯衫?
別去!哀牢山最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根本不是跟在顏料師身後的熊…
《毛選》:人一旦開竅,所有事都有規律
東北雨姐事件大結局,最大的受害者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