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日誌(MalltoWin Log)
2023年的篇章已經開啟,消費行業在經過了過去一年的理性,創業者對估值都有了新的預期和調整,對於投資人來講,此時或許正是一個出手的好時機。
2023-01-31
來源:融中財經
ID:thecapital
作者:顧白
編輯:吾人
隨著疫情防控逐步放開,消費投資人們似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蠢蠢欲動」。
1月初,速食鮮燉粥品牌「植場達人」完成了千萬元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引發關注的是這家小品牌小企業背後的投資人——拼多多投資人胡澤民。
胡澤民是創投圈一位低調的天使投資人。當年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併購,胡澤民正是最大促成者。此後,2015年他創立魔量資本,還曾是黃崢的老闆。同時黃崢在創立拼多多之前曾入職魔量資本,擔任管理合伙人。
也是這份淵源,胡澤民後來成為拼多多天使投資人之一,賺的盆滿缽滿。這是後話。
回到這次融資事件,事實上,春節前後消費市場一改去年的「冷板凳」,重新變得火熱起來。開年至今,市場已經出現十多起消費項目融資事件,尤其早期居多,涉及機構包括順為資本、啟賦資本、彬復資本、紅杉資本、GGV紀源資本等明星機構。
正如嘉御資本創始合伙人衛哲在融中2023(第12屆)資本年會上所說:
疫情之後,消費領域不能說是一個急劇恢復的春天,但至少是在告別冬天,開始春天。
而且他也強調,這次,春天會比以往來得更加理性。
受到疫情衝擊,消費投資蟄伏近兩年,有人離開,有人堅守,這些重新等來春天的投資人,是否又會重新上演一輪消費資源的搶奪戰?
01
低調的投資大佬看中了速食粥
中國消費者在早餐食品上的總消費從2015年到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6%,早餐成為了餐飲行業的一個香餑餑。
在眾多早餐產品中,粥是很受歡迎的一個選擇,不論男女老少。在外賣排行榜單中,粥也是擁有外賣萬單店最多的一個品類。
近兩年,在宅經濟和懶人經濟的影響下,方便速食行業得到迅速擴張,也越來越受到資本青睞。速食鮮燉粥品牌「植場達人」完成千萬元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除了速食粥這一概念受到關注,還由於其背後投資方包括了拼多多投資人胡澤民和卓德資本。
眾所周知,黃崢創立拼多多,外界熟知的拼多多天使投資人都是黃崢的朋友,除「淘寶之父」孫彤宇、段永平、丁磊、王衛,還有一位便是胡澤民,不過甚少被外界提及。
坊間傳聞,彼時,胡澤民正在為魔量資本募資,有朋友介紹一個潛在LP,說是谷歌早期員工,此人正是黃崢。
事後胡澤民回憶,當時兩人見面之後聊得很開心,黃崢突然問胡澤民,自己有沒有可能加入做合伙人。這讓胡澤民覺得很奇怪,於是隨口一說,如果黃崢真有興趣,就搬到他家附近,方便雙方溝通。
最終,黃崢成為魔量資本管理合伙人。
2020年7月,黃崢宣布卸任拼多多CEO,同時所持股份比例大幅下降。而下降原因之一,是黃崢與天使投資人共同擁有的Pure Treasure Limited公司,持有拼多多551,154,700股普通股,其中3.77%屬於該天使投資人,此次全部劃轉至該天使投資人名下,不再由黃崢控制。
按照當時拼多多市值計算,這位神秘天使投資人回報高達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億)。一時間,VC/PE圈紛紛猜測究竟誰是這位神秘天使投資人。外界大多以為是段永平,但種種跡象表明極可能是胡澤民。不過該消息並未得到胡澤民本人證實。
成立至今,胡澤民執掌的魔量資本並不算十分活躍。天眼查顯示,魔量資本公開投資事件近70筆,覆蓋硬科技、美妝、內容、電商、供應鏈等領域,投出了Soul、日日煮、樊登讀書、快狗速運等一批明星創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月15日,石頭科技發布公告,股東順為、天津金米,自然人丁迪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詢價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9.5%公司股份。其中,順為、金米都是雷軍的小米系成員,共計減持不超過749.5萬股,以現價估算,金額超過20億。
但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女天使投資人丁迪,胡澤民配偶。
2009年3月至石頭科技發布招股說明書時,丁迪在Dowjones Co.(道瓊斯)從事編輯工作。2014年,丁迪與昌敬等人聯合成立石頭科技,當時以3萬元實繳出資額持有15%股權。據招股書披露,胡澤民曾擔任石頭科技董事,於2016年3月退出。
此外,丁迪還是松禾資本、九合創投、暴龍投資等VC機構的LP。有趣的是,九合創投是百度創始團隊之一的王嘯創立。而除了石頭科技,丁迪還相繼投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商米科技、雲服務提供商正益移動等。其中,胡澤民曾擔任過商米科技的高管。無論如何,丁迪的投資版圖少不了胡澤民的出謀劃策。
回到速食粥,這兩年,我國速食粥市場發展迅速,產品產出持續擴張,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速食粥產業向高技術產品方向發展,國內企業新增投資項目投資逐漸增多。投資者對速食粥市場的關注越來越密切,這使得速食粥市場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
投資大佬胡澤民的青睞,不知是否也有點石成金的寓意,再造一個明星企業?
02
最新2個月,融資過億
在疫情的三年時間裡,消費產業經歷了至暗時刻,有人離場,有人變道,有人堅守。而剛進入2023,投資圈便頻頻傳來消費項目融資的積極消息。
1月5日,軟心曲奇品牌「莎布蕾」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由盛銀資本鮮食之都產業基金獨家投資。這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烘焙糕點品牌。
1月10日,彩色隱形眼鏡品牌4iNLOOK美目美佳宣布完成國藥中金超億元戰略投資。
1月12日,新中式點心品牌「虎頭局」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紅杉資本和GGV紀源資本參投。
此外,糖友主食專研品牌「糖友飽飽」也在本月獲得來自星陀資本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這也是其在2022年1月完成建信信託投資的A輪融資後的新一輪融資,間隔一年。
不止如此,在2022年的最後一個月,一些熟悉的消費品牌也再度將「遇冷」的新消費投資市場點燃。比如:
連鎖拉麵「陳香貴」,獲得「豪客來」B輪融資。豪客來是一個西餐品牌,此前陳香貴曾在成立的短短兩年內完成4輪融資,吸引了源碼資本、正心谷資本、雲九資本、華興資本等入局,投後估值超過10億人民幣。據悉,2021年10月,陳香貴以35-50億元估值尋求融資,再創新高。但此次融資,距離其上次也已超過一年之久。
拉麵生意曾在2021年接連受到資本追捧,和府撈麵、遇見小面、五爺拌面等過億元融資身後,跟著紅杉中國、高瓴創投、源碼資本、凱輝基金、險峰長青等知名機構。然而,大部分拉麵融資也都止步在了2021年下半年。
過去一年,投資機構們紛紛暫緩對新消費項目的出手, 消費和連鎖零售領域的股權投資同比大幅下降超過70%。
以虎頭局為例,上一次融資記錄還停留在2021年7月,總規模近5000萬美元A輪融資,領投機構為老虎環球基金以及GGV紀源資本,跟投則包括IDG資本、紅杉中國以及個人投資者宋歡平。
在此之前,2021年1月,虎頭局Pre-A輪融資,領投方為紅杉中國,跟投機構為IDG資本、挑戰者創投。兩次融資只間隔了半年。
彼時,也正是國內新中式點心野蠻生長的時代,前有鮑師傅火爆,後有墨茉點心局這樣的新晉品牌。
但2022年一整年,虎頭局都未有新資金進帳,經營承受巨大壓力,一度被曝出「欠薪」、「拖欠貨款」,且將退出部分區域市場。
直至今年開年不久,2023年1月12日,虎頭局才再度獲得數千萬融資,紅杉資本和GGV紀源資本參投。
據相關人士透露,本輪融資簽約的產業方不止一家,還有兩三家資金方也在談,預計不久後可以完整披露投資方名稱。但不得不說,距離2021年7月已有18個月。
如今,經過疫情三年,不少餐飲企業恢復了一些元氣,但其實距離真正的復甦還有一段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之前擔心收穫無望的投資人們,似乎開始趁著這波回暖,在回籠資金。
前不久,呷哺呷哺就遭到二股東——泛大西洋資本集團旗下專注於投資亞洲成長型企業的GASF徹底清倉。自去年五月以來,呷哺呷哺上漲超過250%,漲幅超過了「火鍋一哥」海底撈。對於GASF而言,當下可能正是一個階段性高點。
北京某消費VC合伙人表示:
「去年的消費都冷透了。走過低谷,肯定會又反彈,只是看力度。但是現在,大家的錢其實也還在觀望著花,畢竟地主家餘糧也都不多。」
03
消費回暖,估值合理,出手需趁早
2022年,股權投資市場節奏趨緩,前三季度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9.4%和33.9%。 有些領域的投資下滑幅度或超過50%,其中就包括消費。消費行業,被疫情衝擊得比較厲害,但這是一個長青賽道。
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就曾公開表示,「後疫情時代,被疫情壓制的消費需求有望釋放。」據了解,深創投還專門組建了大消費團隊投資消費賽道。
事實上,對於新一年的消費投資,不少投資人在融中2023資本年會上也都表示出了積極樂觀心態。
同創偉業鄭偉鶴在展望2023年行業的四大趨勢時提到,中國獨具的優勢和投資機會可以助力機構穿越寒冬,看好中國的消費品市場,看好中國的工程師隊伍,看好中國企業家精神。
「2023,關注行業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關注市場高度認可的硬核科技企業,同時,消費、產業網際網路、生物醫藥等之前遇冷行業都有望迎來復甦。」
2022年的確是非常困難的一年,但仍有一批批GP在砥礪前行。
聚集網際網路消費和硬科技的渶策資本,在去年投了大約10多家公司,近6億人民幣規模。甘劍平表示,2022年因為疫情因素,消費行業受到影響,一些企業也減少了融資,不過2021年很多公司以很高的估值融了很多錢,相對不錯的公司有足夠的現金儲備。2023年依然有很多消費投資機會。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非常優秀的中國的創業者,或者有中國背景的創業者,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積累了很多技術運營經驗,他們能夠找到很好的產品和服務。
加上有中國非常好的供應鏈,可以把這些產品帶到全球,不管是東南亞、歐美,甚至非洲,我們也希望在未來幾年投到這樣一批優秀的創業者, 把更多中國經驗和產業鏈帶到全球。」
對此,嘉御衛哲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提出,目前除了食品和飲料, 幾乎所有品類都值得跨境電商重新做一遍。而從嘉御所投的消費領域千億市值公司來看,也具備一個共同特點,即 「國內越紅海,國外越藍海」。
在衛哲看來,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於非剛需產品預算會下降,相對的則會 更加關注性價比。
由此,對於投資人而言,以銷售額為估值的時代過去了,回到合理估值,PE或者PEG,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估值理念。尤其消費領域的企業家,也要回歸理性經營,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國內消費,一定是現金為王。
2023年的篇章已經開啟,消費行業在經過了過去一年的理性,創業者對估值都有了新的預期和調整,對於投資人來講,此時或許正是一個出手的好時機。
商業與地產
(ID:commercialproperty)
為商業地產價值賦能,本平台原創內容皆由 貓頭鷹研究所(MalltoWin Lab) 專業出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