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還有兩個月

2023-07-25     商業與地產

原標題:恆大還有兩個月

商業與地產

趨勢洞察 戰略解讀 操盤實踐 前沿資訊 熱門盤點

恆大2.4萬億的最新債務,隨著三份財報的披露浮出水面。儘管這看起來有點嚇人,但還是被外界視為恆大自救的信號。但距離港交所18個月的摘牌大限,恆大僅剩下2個月的時間。

2023年7月25日

來源:市界

作者:陶婷

編輯:孫春芳

運營:劉珊

恆大出險後這些年,為了早日住上掏空六個口袋買下的房子,張薔和她的鄰居們一直四處奔走。她也早就將恆大的基本情況摸了個底朝天。

7月17日晚間,當恆大負債超2.4萬億的消息出來後,她已是見怪不怪了,只是感嘆「之前就知道2萬多億了,負債又不是一天兩天。」

這些年,她也不知道自己有過多少次絕望時刻:她購買的房子一直無法正常交房。

「項目前期賣的房款,放在監管帳戶,被挪走了10億元,如果這筆錢用於蓋房,說不定還有點交房的希望。

我本來買的是精裝修房。現在別說裝修了,能交付就不錯了。許家印和恆大為啥不能有擔當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購房者已經接受現實,徹底淪為「恆大爛尾樓自救的冤種業主了」,因為從7月17日發布的年報來看,恆大的負債狀況這些年有增無減

01.

兩年虧損8120億

恆大終於不藏著掖著了,7月17日晚,中國恆大披露了包括2021年年報、2022年半年報及2022年年報在內的三份財報。

財報中有兩個數據令人咋舌:一個是2022年負債24374.1億元,一個是2021年、2022年兩年共虧損8120億元

負債2.4萬億,是個什麼概念?

貴州茅台2022年的凈利潤是627億元,恆大的負債不僅是茅台干40年的凈利潤,也是騰訊、阿里、百度、小米、華為、茅台、比亞迪去年凈利潤之和的兩倍。

而兩年虧損8120億元,意味著恆大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平均每天虧損11億元。

可是,恆大已經出險好幾年了,為何這兩年還虧了這麼多錢?

這從恆大的年報中,可以窺知一二。

年報顯示,在營收方面,恆大2022年收入為2300.7億元,毛利249.9億元,毛利率為10.86%,經營性虧損433.9億元,土地被收回有關的虧損、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及其他非經營性虧損693.7億元,所得稅開支130.5億元,凈虧損合計1258.1億元。

通俗來說就是:恆大很多金融資產減值了;恆大拿了土地,造不起房子,又被政府收回去了

比如2022年年底,武漢市江夏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發布公告稱,無償收回恆大旗下公司武漢巴登城投資有限公司「恆大科技旅遊城」項目11宗未使用土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註銷相關地塊國有土地使用權,涉及土地面積約為154.28萬平米。

恆大在海南儋州的海花島項目。圖源/視覺中國

並且,恆大的多元化業務,比如恆大汽車、恆大糧油、恆大足球、恆大健康等,也都不賺錢。

以恆大汽車為例,最新披露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恆馳5僅交付1000輛。在此之前,恆大汽車表示有290億元的資金缺口。

對於恆大兩年虧損8120億元的原因,協縱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在接受「市界」採訪時總結道,主要由於其資產貶值債務償還壓力所致。

具體來說,恆大的資產包括了房地產項目、土地儲備、股權投資等,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恆大自身的財務狀況,這些資產的價值已經大幅下滑。

「地產公司的資產一旦被拍賣,回收價格只有原評估值的30%-60%。」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經過梳理可以看到,從2021年5月起,恆大地產旗下多個樓盤啟動大幅度打折促銷活動。

而在2023年6月19日,恆大地產旗下子公司恆大鑫源(昆明)置業持有的雲南華僑城置業50%的股權,起拍價已經低於評估價了。黃立沖補充道:

「恆大需要償還的債務也在不斷增加,利息不斷積累,這也是造成其巨大虧損的原因。」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恆大負債總額24374.1億元,剔除合約負債7210.2億元後為17163.9億元,其中:

  • 借款6123.9億元;
  • 應付貿易帳款及其他應付款項10022.6億元(含應付工程材料款5961.6億元);
  • 其他負債1017.4億元。

02.

這些錢到底怎麼還?

當恆大總負債2.4萬億的新聞鋪天蓋地時,大家更想知道,「這些錢,恆大到底怎麼還?」

對恆大的債權人李蘆來說,恆大能夠還錢是極其艱難的一件事。她在幾年前買了恆大的理財,被套進去的資金有50萬元。

最開始,她也像其他債權人一樣,天天奔走在討錢的道路上。最開始,恆大的確是說按月支付一部分。但後來,隨著公司基本面的惡化,她就收不到恆大兌付的錢了。

無奈之下,當她聽說恆大內部員工可以兌換,代價是5折之時,她也就跟著親戚一起,以恆大內部員工的身份兌換了,但拿回的不是五折,而是更低的折扣。

只拿到10萬元的殘酷現實,曾經令李蘆一度憤憤不平,但看到恆大背負2.4萬億的最新負債,自己倒也慶幸拿回了一部分錢。從這個角度來看,「有總比沒有好。」

但大多數債權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無法拿到錢的他們,向恆大採取了法律手段。這部分人並不在少數。

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

有企業本來是恆大排在二十名以外的供應商,他覺得自己打官司肯定沒戲,也要不回錢來,就沒參與訴訟;結果後面保交樓,前面十幾個有訴訟的供應商,都不再與恆大業務往來,他因為沒訴訟,已經成功進入前十大供應商之列。

截至2023年3月22日,恆大未決訴訟案件涉及的標的金額達3313億元,未決仲裁案件涉及的標的金額達322億元。

對於恆大「錢到底怎麼還」這件事,黃立沖認為,其可通過出售資產、籌集資金等方式還債。

實際上,從年報中可以看到,恆大手上的資產總值有1.84萬億元,其中包括土地儲備、在建項目、已完成的房地產項目

開發中的物業為主要項目,金額高達1.14萬億;土地儲備則有2.1萬億平方米

「我在的時候,公司表示一些資產還是優質的,那時候主要說的是深圳舊改項目。」恆大一名前員工表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恆大參與舊改項目79個,其中大灣區55個(深圳34個),其他城市的公司24個。

黃立沖還提到:

「如果地方政府和配套公司的資金能投入到位的話,深圳舊改項目還可以。畢竟大深圳還是有錢的,但如果不是深圳的舊改,那舊改項目比其他商品房項目更糟糕。」

在恆大如今的糟糕狀況面前,許家印倒是沒有像新力集團的董事長張園林一樣不見人影。今年以來,許家印已經在公開場合露面過兩次。

一次是今年4月19日,在2023中甲聯賽即將揭幕之際,許家印召開恆大足球管理會議,首次對俱樂部提出了「狼性十足、協同拼搏、堅韌不拔、錘鍊精英」的新廣州隊精神。

一次是7月4日,許家印主持召開恆大足球俱樂部管理會議,會上明確提出了俱樂部今明兩年的目標、夏窗引援和球員轉會的原則。

從這一次流露出的照片來看,西裝革履、一頭濃密黑髮的許家印,看起來並沒有像孫宏斌一樣急白了頭。有網友據此調侃說,「欠這麼多錢,許老闆一點都不慌啊!」

2023年7月4日,許家印主持召開恆大足球俱樂部管理會議

圖源/俱樂部官網

作為恆大的控股股東,許家印的財富和聲譽都與恆大緊密相連。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採訪時表示:

「但恆大好壞都這樣了,只要不存在商業欺詐和違法經營,債權人和銀行也就不能把恆大實際控制人怎麼樣,現在最慌的是債權人和銀行。」

恆大員工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前述恆大前員工說,「我認識的人基本都離職走光了。」

這從恆大最新年報中可以佐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恆大共有員工102910人(包括恆大汽車員工4506人及恆大物業員工72076人),房地產開發建設系統員工數量較2021年底減少36.9%。

留下員工的日子也不大好過。因為,恆大2022年總雇員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從2021年度的140.7億元下降至46.3億元。

03.

恆大還能不能翻盤?

「許家印這個人的厲害之處,在於洞悉人性。」 戰略諮詢專家王志綱曾指出。

也或許因此,許家印曾主導了很多市場難以理解的戲劇性故事,比如去香港陪富豪打了幾次牌就拿到5億美元的救命錢;比如回A終止後,說服多數戰略投資者依然跟他同乘一條船。

但時至今日,許家印和他的恆大能不能翻盤?

從表面來看,除了恆大還有一些優質資產外,它今年也有一些銷售額。

2023年1-5月,中國恆大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37.67億元,與2022年全年317億元的合約銷售額相比,有了明顯起色。

不過,另一名恆大前員工表示,恆大的這些銷售數據是有水分的,一部分是保全資產簽的流水合同。

從恆大的各種動作來看,復牌是它夢寐以求的事。自2022年3月21至今,恆大股票在港交所已經停牌一年多了。關於恆大是否達到復牌的條件,這需要根據證券市場的規定和恆大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黃立沖表示:

「一般來說,如果恆大能夠提供足夠的信息披露,證明其有能力償還債務,並且能夠維持正常的經營,那麼就有可能達到復牌的條件。前提是,這需要恆大能夠解決其當前的財務問題。」

但留給許家印的時間不多了。

按照港交所2018年修訂的規則,對於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港交所可以對其進行摘牌。距離港交所18個月的大限,恆大僅剩下2個月的時間。

儘管恆大補發的三份延期的財報,看起來有點不忍直視,但這還是被外界視為恆大自救的信號。一名接近恆大的人士表示:

「其實我覺得無論數據如何,財報能發也算是進了一步,不管怎麼說對復牌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可能也有利於境外重組的落地。」

今年3月,經過一年多的博弈,恆大境外債務的重組取得了進展:恆大將境外重組的債務分為A組與C組,前者包括恆大發行的境外票據、債券和所借貸款,後者包括恆大境外金融負債(包括擔保和認沽期權)。

如今,在債務重組方面,據最新披露,中國恆大會在7月24日至25日舉行多項重組債務持有人會議,境外債務重組或將迎來一個明確結果。然而,黃立沖對恆大的前景持謹慎態度:

「從經驗來說,恆大必然最終是清盤結局,只不過目前在各種博弈下,只能保持僵持狀態。由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恆大的財務狀況,恆大資產的變現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恆大還會繼續虧損。」

柏文喜補充道,恆大目前已經失去持續經營能力,恆大手中2.1億平米土儲和在建項目,更多形成的是負債,需要更多的持續投入,而不是馬上可以帶來現金流的有效資產,很顯然靠恆大自身已經不能自救。

那債權人又將何去何從?

「對於債權人和銀行來說,他們的主要關注點是能否收回他們的債權。如果恆大無法償還債務,那麼他們可能會面臨損失。」黃立沖表示。

執著的許家印,曾多次說不能賤賣資產。

據說,正因為此,他錯過了很多斷臂求生的機會。

他曾這樣回憶2008年金融危機時渡過的難關,「當時很多人覺得恆大過不去這一關,他們不了解恆大。我隨便賣幾個項目不就回來了?但我沒有這樣做。為什麼?我心裡對局勢是有底的,我們還沒到賣項目的地步。」

但如今,站在平淡的房地產收併購市場,許家印哪怕想賣資產,也恐怕難賣出去了。

這一次,他還能做到心不慌嗎?

(文中張薔、李蘆為化名。)

商用不動產新媒體傳播矩陣
商業與地產ID:commercialproperty商用不動產趨勢媒體平台,重點關注零售、商業與商用不動產的新趨勢、新思維和新實踐
場景觀察 (ID:malltowin)城市空間體驗創新傳播平台,專注實體消費場景創新、城市更新和場所營造的趨勢與實踐
地產與科技ID:proptech)地產與科技融合創新傳播平台,專注地產科技、房地產低碳數智化和新經濟不動產的前沿發展
投資與地產(ID:reitowin)商用不動產價值傳播平台,專注房企多元化、商用資產管理和房地產投融資的觀察評論
貓頭鷹研究所(微信視頻號)商用不動產視頻創意傳播平台,重點關注零售、商業與商用不動產相關的腦洞與創意火花

MORETOWIN | 貓頭鷹研究所

商用不動產價值傳播夥伴

旗下各平台常年誠徵選題素材與稿件

合作交流與投稿,請聯繫malltowin00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f2469e08298aa7696ae07297935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