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年第三天,伊朗關鍵人物——革命衛隊「聖城旅」司令蘇萊曼尼在巴格達機場遭遇美軍定點襲擊當場身亡。隨後,美國五角大樓表示這是「為保護美國駐外人員而採取的決定性防禦行動」。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爆炸性事件不僅在伊朗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且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其普遍關注。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兩國分道揚鑣已經40年了。從兩伊戰爭開始,在美國的介入下,伊朗在中東地區一流大國的地位便一降再降。
而到了特朗普上台後,先是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緊接著又重啟了對伊朗的制裁,並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對其施壓,美伊關係又一次降至冰點。因此,蘇萊曼尼遇襲看似事發突然,其實早有端倪。
蘇萊曼尼
關鍵人物蘇萊曼尼
美伊兩國此次交鋒的焦點是關鍵人物蘇萊曼尼。美國為何選擇將蘇萊曼尼作為打擊對象?而蘇萊曼尼之死對於伊朗國內政局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這都得從蘇萊曼尼其人說起。
蘇萊曼尼是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旅長,同時也是其創始人。鑒於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特殊性,蘇萊曼尼手中的這支軍隊主要負責境外特種作戰任務,被認為是世界上由國家支持的最先進、資金最充足的境外組織。
據美國情報部門調查結果顯示,聖城旅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中東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有指揮機構。而這支軍隊的領袖蘇萊曼尼則藉此左右著中東局勢,是不折不扣的「暗局之神」。
兩伊戰爭
蘇萊曼尼本人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從兩伊戰爭開始發跡,其間幾次出生入死,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年僅30歲就被破格提拔為了41旅的指揮官。戰爭結束後,蘇萊曼尼於2000年組建了「聖城旅」,憑藉著這支軍隊,蘇萊曼尼超凡的軍事才華和戰略眼光得到了進一步的施展。
而伊朗高原上冉冉升起的將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國的關注,美國國防部於2009年將蘇萊曼尼貼進黑名單,列為了頭號清除目標,從此蘇萊曼尼開始隱居幕後,不再出現於人前。
這一情況直到歐巴馬上台才得到改善,蘇萊曼尼被移除出了美軍暗殺名單,之後他開始頻繁出現在了抗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戰場上。因此,蘇萊曼尼的隕落,不僅影響著伊朗國內的政局,並且對整個中東格局未來的發展走向也十分關鍵。
蘇萊曼尼
民族主義裹挾下的伊朗
在蘇萊曼尼被暗殺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伊朗國內的局勢並不太平。伊斯蘭革命後,伊朗雖然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並以此來抵制西方國家對其的世俗化、西方化演變。但國內不同教派之間的激烈矛盾,美國持續不斷地經濟制裁,以及為擴大地區影響力,長期窮兵黔武式的對外作戰,都極大地消耗著伊朗的國力,也越來越引起了國內普通民眾的不滿。
但身為伊朗的二號人物,蘇萊曼尼在伊朗的風評卻很不錯。這一方面是因為「聖城旅」主要負責地區軍事行動,作為軍方的代表,蘇萊曼尼在國內政治、國事上的影響力有限。且不論是支持真主黨反擊以色列,還是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聖城旅」都將戰火燃燒在了其他國家,並進一步擴大了什葉派的地區影響力。
蘇萊曼尼
因此,在大多數伊朗民眾眼中,蘇萊曼尼算得上是一個民族英雄。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萊曼尼本人極具個人魅力。由於伊朗政變長期以來都依靠著軍方力量,所以不論是軍人的鐵血作風還是超凡的軍事才能,都讓一部分處在水生火熱中的伊朗群眾對他的未來充滿期待。
因此,蘇萊曼尼之死就像是一個契機,使得伊朗國內的社會輿論發生了轉變,也使得整個伊朗社會都緊密地團結到了當權者身邊。蘇萊曼尼遇襲身亡事件經由媒體發酵後,立即在伊朗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人們已經顧不上擔心飛漲的物價,而是走上街頭,為民族英雄的隕落而哀悼。清真寺外掛起了「為海珊之血復仇」的巨型橫幅,人們的愛國之情被猛烈地激發出來,整個國家頓時陷入了一種群體性的迷狂之中。
但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痛哭的人群中又有幾人是真心哭泣?
蘇萊曼尼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劇
其實從蘇萊曼尼死的那一刻起,這個活生生的人和他所有的驚世才華就已經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個符號:他是「蘇萊曼尼」卻又不止於「蘇萊曼尼」。
在蘇萊曼尼死後的第一時間,伊朗方面就做出了回應,聲稱德黑蘭已經準備了13種報復方案,勢必讓美國付出沉重代價。但隨後的一系列行動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未像世人所擔憂的那樣出現不可挽回的破壞性行動。
作為國家領導人和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在哀悼好友和得力幹將離世的同時,要做的是分出更多的精力來權衡利弊得失,爭取將蘇萊曼尼事件利益最大化。
於是,一方面伊朗國內媒體開始造勢:
通過宣傳、美化蘇萊曼尼的形象,最大程度上激起普通民眾對美國的憤恨,以此來轉移國內矛盾,穩定國內局勢;
另一方面,伊朗方面也在國際上多次發表公開聲明,強烈譴責美國行動,試圖引起國際社會的同情。
哈梅內伊
蘇萊曼尼的遺體並未按照穆斯林傳統儀式在當天下葬,而是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在各處聖城都舉行了盛大的遺體告別。無數的伊朗人走上街頭遊行、高喊、痛哭,他們在悼念他們的英雄,同時也在哀痛自己不幸貧窮的生活,更是在表達著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干預本國內政的強烈的不滿。
不論什麼教派,不論是教徒還是無神論者,甚至不論是伊朗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民,他們聚集起來,為整個常年處於戰火動盪中的中東哭泣。在強權之下,所有痛苦的根源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弱小。
因此,從另一層面看,蘇萊曼尼之喪其實是伊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縮影。在遇襲身亡後,伊拉克什葉派一反之前對蘇萊曼尼的抵制排斥,公開為其站台,站到了伊朗一邊,要求美國等外國軍隊從伊拉克撤兵,這又為複雜的中東局勢蒙上了一層陰影。
蘇萊曼尼
蘇萊曼尼長期以來通過戰爭對其他國家進行宗教輸出,扶持各種武裝力量與美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進行對抗,已經動搖到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從短期來看,美國對其的報復確是在情理之中。但從長遠來看,憑藉這次事件,伊朗中止伊核協議,對核武器的開發加大了投入,並隱隱約約爭取到了中俄兩國的支持。
可以說,蘇萊曼尼的犧牲確實是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中東局勢如何演變,伊朗之後的報復行動如何進行,都仍是一個未知數。
蘇萊曼尼
隱藏在痛苦之後的喜悅
雖然現在的伊朗仍處於高漲的民族和宗教情緒中,但矛盾和裂痕依然存在。不論伊朗政府在蘇萊曼尼身上加了多少圈光環,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些不光彩。
1999年,伊朗爆發了學潮事件。作為伊朗國內各種暴亂的最重要力量,不論是顛覆巴列維政權,還是反抗哈梅內伊的精神統治,德黑蘭大學都走在了最前沿。
從伊斯蘭革命中走來的蘇萊曼尼深諳學生力量的恐怖,因此在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改革派封禁報紙、限制言論自由之始,蘇萊曼尼就聯合了其他革命衛隊將領,要求鎮壓學生運動。
接受過戰爭洗禮的蘇萊曼尼對流血和死亡看得似乎並沒有那麼重,他更習慣於用絕對的強權壓制一切不同的聲音,而這也引起了知識分子群體的強烈不滿。
除此之外,伊朗近年來爆發的多次示威活動,血腥鎮壓的背後,也總是少不了蘇萊曼尼的影子。
伊斯蘭革命
除此之外,在中東其他國家,「聖城旅」都對其內政進行了滲透。
2004年,在蘇萊曼尼的策動下,黎巴嫩真主黨對總理哈里里採取了暗殺,這使得剛從與以色列的戰爭中緩過氣來的黎巴嫩再次遭到了重創,其背後又是多少家庭的悲劇?而在伊拉克境內,蘇萊曼尼支持的武裝力量也與美軍多次交火,造成了眾多平民的死亡。
可以說,蘇萊曼尼雖然從國家的層面一直都充當著一個保衛者的角色,但其實質確是一個最忠誠的信徒。在他眼裡,只有什葉派的信仰和利益才是其奮鬥和犧牲的動力,平民的慘痛傷亡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冷酷執著,始終缺乏對貧弱群體的包容和悲憫。
因此,伊朗國內的和平和同仇敵愾只是暫時的,掩藏在「狂歡」背後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軍事上窮兵黔武勢必會使普通民眾生活更加困難,這對於伊朗當局始終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蘇萊曼尼
結語
蘇萊曼尼死後的伊朗,看似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但其實也似乎什麼都沒變。一個關鍵人物的死亡,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牽扯,而最後也會導致各方利益重新洗牌。一個神權國家暫時的隱忍和退讓,並不能讓世界放鬆警惕,相反,要做的只會更多。
蘇萊曼尼之死,從伊朗層面上講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劇,是弱國的悲哀。但是不論是中東局勢,還是世界格局,總有既得利益者在舉杯慶祝,為他的死亡暢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NSAXcBubk3rjNbce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