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飛彈都沒有,是如何顛覆世界戰術體系的?

2022-08-10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飛彈都沒有,是如何顛覆世界戰術體系的?

鸚鵡螺號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它的出現將世界海戰體系徹底顛覆,導致二戰期間積累起來的戰術經驗瞬間過時,刺激了世界大國的核潛艇競爭。那麼鸚鵡螺號作為核潛艇的開山鼻祖,它到底給世界帶來了哪些變革?

鸚鵡螺號核潛艇

作戰性能一般的鸚鵡螺號

鸚鵡螺號作為第一艘吃果子的核潛艇,它的身上難免有著濃重的實驗意味,因此在作戰能力上它並沒有超出當時常規潛艇太多。

潛艇在1952年開工建造,1954年服役。關於它的名字由來,普遍認為它是為了紀念著名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以其中潛艇名字命名,實際上美國海軍早就有潛艇命名為鸚鵡螺號了,還在二戰中建功無數,所以採用鸚鵡螺號的名字,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非單純的紀念小說。

鸚鵡螺號下水

鸚鵡螺號核潛艇長97.5米,寬8.4米,吃水6.7米,水下排水量4040噸,超出當時大部分的常規潛艇,但是與今天的各種核潛艇相比它又是一個小不點,這主要的原因就是潛艇沒有飛彈等武器系統,只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潛艇內部儲存彈藥18枚,攻擊能力比當時的常規動力潛艇強不了太多。

鸚鵡螺號下水儀式

潛艇外殼借鑑了二戰期間的技術,整體簡潔流暢,水下阻力較小。核動力裝置占據潛艇近一半的結構,帶來的是水面最高25節航速,水下20節航速,能夠不中途添加燃料航行3萬千米,設計水下最大潛航時間50天。

鸚鵡螺號改變世界

首先就是對戰術體系的改變。核動力對潛艇的下潛深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潛艇的潛航時間和潛航速度有極大的提升,潛艇不必再擔心長時間水面航行受到威脅,而是以遠距離潛航的狀態接近敵人發起攻擊,作戰隱蔽性更高。

二戰潛艇攻擊商船

真正給對手增加的麻煩實際上是反潛,當潛艇發起攻擊之後,或者意外暴露了潛艇的行蹤,反潛就成為當務之急。本來反潛工作就是一個十分麻煩的事情,二戰期間潛航時間短,潛航速度慢的U艇都讓盟軍吃盡了苦頭,核潛艇就更不好對付了。

對付常規潛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撒出去大量水面艦艇分區域搜索,時間一久憋不住的常規潛艇就會自動浮出水面,但是核潛艇卻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它既可以高速從水下遁走,也可以直接找一條海溝老老實實呆上十天半個月,水面艦艇對此沒有十分有效的應對手段。

鸚鵡螺號潛艇

鸚鵡螺號的核動力還驗證了大型潛艇發展的可能性,潛艇排水量的提升不再受制於傳統活塞式發動機,畢竟活塞式發動機需要更多的燃料空間,潛艇排水量更大,需要的電池組也更多,因此潛艇就算造得大了,作戰能力的提升也很有限。

鸚鵡螺號改變的不止潛艇,它還改變水上艦艇。經過反覆的實驗,核動力被證明完全可以運用在大型水面艦艇上。相比之下核動力不需要額外的燃料庫等空間,動力輸出足,多餘的空間可以用於其他用途。以此為基礎打造的水面艦隊具備中途不進行補給直接航行到任何海域的能力,比常規艦艇使用靈活,受到的制約更小,以前「鞭長莫及」的窘況不復存在。

核動力航母

除了軍事用途,鸚鵡螺號最大的作用就是證明了大型核動力作為發電動力源的可能性,為核電廠的修建奠定了技術基礎。

鸚鵡螺號的缺陷

鸚鵡螺號並非沒有缺陷,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動力設計,核動力雖然好,但是仍然需要進行定期維護。鸚鵡螺號的核動力組件吊裝不方便,維護性差,維護人員需要穿上厚重的兩層防護服,過程複雜,維護時間長。這些問題都在下一代核反應堆里得到解決。

核潛艇

鸚鵡螺號的武器系統只有傳統的魚雷,但是5、60年代是飛彈發展的重要時期,與之後出現的具有潛射飛彈能力的潛艇相比,鸚鵡螺的作戰能力要差得多。

結語

總的來說鸚鵡螺號作為驗證型核潛艇,它是十分成功的,美國海軍從它身上吸取了眾多的技術經驗、使用經驗,開啟了核潛艇的新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c8b493e631f80bc88e82817a8e5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