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會再次出現湖泊?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微專題:巴爾喀什湖

2023-11-09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會再次出現湖泊?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微專題:巴爾喀什湖

在地球上存在著許多雄偉壯麗的地方,但是其中就不乏一些比較神秘的湖泊,比如在長白山的天池,直到現在都還流傳著裡面有水怪的傳說,而且國外也有很多關於湖泊的神秘事件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的祿普康湖就是如此,曾經當地的巡邏隊在海拔接近4800多米的地方就發現了一所大型的墓穴,這個事件至今都沒一個統一的定論。

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是我國的羅布泊,它曾經也發生過許多的神秘事件,羅布泊曾是我國的第二大淡水湖,但是卻莫名其妙的乾涸了,而更為奇怪的是羅布泊竟然在上世紀90年代又再次出現了湖水,那麼這些水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乾涸的羅布泊

羅布泊的神秘事件

彭加木失蹤事件

彭加木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科學家楷模,他曾經在身患癌症的情況下,還憑藉頑強的意志,3次進入到羅布泊地區進行考察。而在1980年,彭家木進入羅布泊開展第三次科研考察活動,也就是這一次,彭加木離奇失蹤了

勘探小組在藉助古絲綢之路去敦煌的路上,遭遇了很多的沼澤沙塵暴,但是在隨後的幾天裡,勘探小組的汽油和水都幾乎快要用完了,但是按照地圖上的指示,幾乎還要往前行走接近400多公里的地方才能到達目的地。

於是勘探小組就打算想要發送電報來尋求總部的救援,讓距離最近的地方能夠通過直升機送一些水和食物以及汽油過來。但是彭家木在一開始其實是並不同意這一主張的,因為他想到本次勘探活動已經消耗了很多國家資源,如果說還要使用直升機來運送物資的話,可能會花費接近7000多元的成本,他想到了國家現在的情況,便想自己去解決困難

彭加木科考小組

但是由於隊員幾乎快面臨中暑、休克等情況,於是他還是起草了電報並發往了指揮中心。第二天的時候,指揮部就明確指示讓勘探小組原地待命,並已經派遣了救援隊伍過來,但是最為詭異的就是當救援直升機飛來的時候,隊員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彭加木的人影了

他只是留下了寫著「我去東邊找水」的一張小紙條,後來經過隊員的搜索發現彭加木走的時候並沒有帶上當地的地圖,只是把營地的植物標本帶走了。當總部得知了這件事,就連續出動了三次邊防部隊進行搜索,哪怕是屍體也要必須找尋回來。遺憾的是,現在四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關於彭加木是死是活,依舊沒有半點音訊

  • 羅布泊湖水之謎

羅布泊湖水之謎

根據地質學家的考察發現,羅布泊形成於第三紀末期到第四紀初期的時間段里,距離現大概已經有1800萬年的歷史了。曾經著名的樓蘭古城就是在羅布泊的周圍。在東漢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就曾在《水經注》里對於羅布泊有所記載,由於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河道改變了流經地區,所以致使下游的樓蘭嚴重缺乏水源

樓蘭古城舊址

而後敦煌便派兵來到樓蘭,幫助他們日夜進行濱河改道,使其能夠流入到樓蘭國內,解決樓蘭的缺水問題。儘管說人為性質的疏通河道已經盡力幫助樓蘭獲得水源,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使得樓蘭古國最終斷水而滅國了。

而到了清代,即便是羅布泊到了漲水期也只是一個很小的湖泊。新中國成立以後,曾實行過西遷政策,以使得能夠組建新疆建設兵團。所以隨著人數的急劇增加,導致塔里木河的用水量快速增大

於是人們在僅僅數十年的時間內就在塔里木河的流域修建了大概130多座水庫,不節制地使用河水,最終讓塔里木河被抽干殆盡。到了1965年左右,塔里木河流域的面積就縮減到了300多平方公里,甚至沿岸有5萬多的農業用地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塔里木河

由於塔里木河的乾枯,導致上游區域的河水流量極少,所以羅布泊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能夠有極高的水位,甚至是連年流量都達不到標準,最終導致羅布泊的乾涸。直到1972年的時候,羅布泊就幾乎只剩下450平方公里了。

而在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的植物幾乎全部成為了荒草,樹木等都變成了枯枝,除此之外,沙漠每年都以3到5米的速度侵蝕著羅布泊,最後羅布泊就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吸納到了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

羅布泊的乾涸還在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在以前,羅布泊有很大一部分的湖水都是來自於海洋的水汽補給,而這些水汽一般是來自於印度洋和我國東部區域的海洋甚至還有一些北冰洋吹來的水汽。

這些來自海洋的水汽逐漸在羅布泊上空凝結,並以雨的形式降落到羅布泊之中。但是遺憾的是隨著我國東部海洋的氣候逐年變化,以及東北為經濟發展所修建的高樓,都在阻擋著水汽向西部地區流動,那麼很多人會想,崑崙山地區不是還有冰雪嗎?難道它們也無法阻止羅布泊的乾涸嗎?

水汽凝結降雨

確實有一部分的水源是來自於西部高山上的冰雪,但是冰雪融化的速度非常慢,加上在沙漠地區溫度都是非常高的,幾乎是還沒有流到羅布泊會被蒸發了。

羅布泊為什麼又有了生機‍?

上個世紀的羅布泊儼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沙漠區域,很多人都想去進行探險,但是到了21世紀,有人就觀察到了羅布泊又重新有了湖水,而且這些湖水都非常的清澈,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羅布泊乾旱以後,湖底表面便逐漸形成一層30厘米到1米的鹽層,而在90年代的時候,就有科學家對這些鹽層進行研究,發現這原來是鉀鹽

鉀鹽鹽層

羅布泊區域的鉀鹽儲量非常豐富,而鉀鹽的用途也是非常重要的,鉀鹽主要運用在農業生產之中,是肥料必不可少的一種原材料,鉀肥就是其中一種。不僅如此,鉀鹽還能夠用在工業生產,而正是鉀鹽的開採讓羅布泊重新成為了湖泊

當羅布泊的滷水儲藏地點被找到後,便有很多的地質勘探隊伍陸續來到羅布泊附近進行地質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這裡居然還存在很多的鉀鹽滷水儲藏地。於是當時很多人建議把這些滷水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提純,並且加工出來的鹽運用到食品的製作上。

曬鹽

於是很多公司瞅准商機,陸陸續續派遣工程隊來進行挖掘。隨著開採的工作持續不斷,於是大量的滷水也隨之被挖掘了出來,最早人們處理這些天然滷水的辦法就是讓它排放在原地

隨著滷水的流動,形成了一些天然的水渠,自然而然地匯聚到了地勢比較低的羅布泊湖內。時間一久,這些水便讓羅布泊再次成為了湖泊,甚至面積還超過了1萬平方公里,而且直到現在還在擴大。

鹽湖

青海察爾汗鹽湖的開採‍

其實湖泊附近開採礦物資源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青海察爾汗鹽湖也曾進行過大量的鉀鹽開採。察爾汗鹽湖的面積是非常大的,而且內部蘊含著豐富的鉀鹽資源,其儲備量幾乎達到了20多億噸,估算下來可以供應全球人吃1000多年之久。

儘管察爾汗鹽湖自身的含鹽量導致周圍沒有動植物的蹤跡,但是卻形成了一種自然的美觀。在鹽湖中,遍布著很多類似珊瑚的物質,它們就像是一朵朵白蓮花一樣佇立在湖中,這種珊瑚狀的物質被叫做—鹽花

察爾汗鹽湖

鹽花其實就是鹽湖中滷水的結晶物質,而這種物質想要形成就必須要有合適的溫度,如果溫度不一致,那麼所形成的鹽花也會不一樣。

更為壯觀的是察爾汗鹽湖還存在一座貫穿南北的鹽橋,一些工程師們想要維持鹽湖的美觀,於是就利用湖水天然形成的堅固鹽蓋作為原料。更為神奇的是這條橋樑和一般的橋樑完全不一樣,因為你幾乎無法找到一根支撐它的橋墩子,而且橋的兩側也沒有刻意支撐它的地方。

這條鹽橋全長達到了32公里,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通往大海的天橋一樣,路面不僅平整而且還貫穿到底。但是這座橋就是因為太過於平整和光滑,所以常常會發生翻車的事件,所以一般來這裡進行自駕游的司機往往都不會把車速開到80公里每小時。

察爾汗鹽湖上的鹽橋

在2018年的時候,察爾汗鹽湖國家礦產公園就正式開業了,很多慕名前來的人都會在這裡去學習關於鹽湖形成和開發的知識。並且當地人藉助鹽湖已經獲取了很多產業經濟價值

世界上的湖泊都擁有著自己的作用,有的雖然自身沒有很多礦物資源,但是能夠為當地調節生態平衡,而另外一些湖泊則會像是羅布泊和察爾汗鹽湖一樣,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資源,使得我們的生產更為高效。

山川湖泊都是大自然的寶藏

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位於亞洲中部,是一個內陸冰川堰塞湖。流經流經中國新疆的伊犁河,接納了大量的來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爾喀什湖西部,占總入水量的75% 至80% ,而湖東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區氣候乾旱,遠離海洋,湖水大量蒸發而使湖水含鹽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東咸的一湖兩水現象。而產生這一罕見奇特現象的原因得從巴爾喀什湖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該湖地處中亞心腹地帶,氣候極度乾燥,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本應形成內陸鹹水湖泊。但是,巴爾喀什湖有其特殊之處,其一,在湖泊西半部,發源於天山山脈的伊犁河自東而西注入該湖。伊犁河源遠流長,水量較大,構成巴爾喀什湖主要水源,平均含鹽量僅有1.48‰。而湖泊東半部僅有湖東岸的巴爾喀什湖盆地與阿拉湖盆地接壤處;北岸同哈薩克丘陵毗連,是岩石高地,有古代階地的痕跡;南岸是低凹的沙地,蘆葦叢生,中多小湖沼,經常被湖水淹沒,日益沙漠化。卻沒有大河注入,其蒸發量大大超過河水補給的數量,平均含鹽量也達到10.42‰。這是造成巴爾喀什湖東西兩半部鹹淡明顯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二,巴爾喀什湖是一個東西狹長的湖泊。從地圖上量算,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最窄處只有十幾公里。這就影響湖水水體的交換,東部的鹹水和西部的淡水間無法很好的相互交流。這是巴爾喀什湖水東西兩半部不同的又一個原因。因此,巴爾喀什湖在世界內陸湖泊中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湖泊。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鹹海和巴爾喀什湖都是封閉型內陸湖泊,在其各自的長期演變中有很多的相似與不同。1989年,鹹海分裂為大鹹海和小鹹海。伊犁河的入湖徑流量占巴爾喀什湖總入湖徑流量的78%左右,在20世紀80年代,巴爾喀什湖流域出現過生態問題,尤其是1970年卡普恰蓋水庫蓄水後,破壞 了為鳥類和魚類提供棲息地的巴爾喀什湖濕地。巴爾喀什湖水位波動起伏,卻沒有分裂成多個湖泊。圖6示意鹹海與巴爾喀什湖的位置,圖7為1810—2006年的鹹海與巴爾喀什湖的水位變化。

(1)推測1970年之後巴爾喀什湖沒有分裂成多個湖泊的原因。(6分)

(2)列舉巴爾喀什湖可開發的地理研學旅行項目主題。(8分)

(3)推測巴爾喀什湖濕地出現生態問題的原因。(10分)

【答案】

(1)巴爾喀什湖湖水深度大;(2分)伊犁河徑流量穩定(年際變化較小);(2分)湖區蒸發量與湖水補給量差異小(湖水水位變化小)。(2分)

(2)湖水鹽度測定(巴爾喀什湖湖水鹽度及東西差異)湖岸風力作用地貌形態研究;入湖水量季節變化的原因探究;湖區旅遊資源開發現狀研究;巴爾喀什湖濕地生態環境研究等。(每點2分,任答4點得8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3)全球氣候變暖,使中亞氣候更為乾旱,蒸發加劇,濕地水量減少;受氣候影響,巴爾喀什湖水量出現周期性波動,影響濕地生物多樣性;卡普恰蓋水庫蓄水,造成入湖水量減少,濕地水量減少;伊犁河流域農業用水增加,導致濕地供水不足,濕地面積縮小;污水排放造成濕地水體污染,破壞生態環境。(每點2分,共10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命題意圖】本題以鹹海、巴爾喀什湖的水位變化及巴爾喀什湖生態環境惡化現象為命題素材,考查區域地理環境特徵、湖泊的科研價值、濕地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

【解析】

(1)巴爾喀什湖沒有分裂成多個湖泊的原因可以從補給量穩定、蒸發量和補給量差異小、湖泊深度較大等方面分析回答。

(2)地理研學旅行項目既要跟旅遊相關(體現美學價值)又要具備地理學科研究性(體現科學價值)因此可從巴爾喀什湖鹽度測定、鹽度對比、湖岸地貌、濕地生態環境、淡水注人量變化、資源開發等方面設定研學主題。

(3)濕地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可從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對水資源量及質量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回答。

2.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巴爾喀什湖是位於哈薩克共和國東南部的一個內流湖。該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鹽量為1.48‰,東半部平均含鹽量高達10.4‰。湖泊北岸為著名的銅礦帶,煉銅工業發達,且與哈薩克和中亞重要城市有鐵路連接。材料二 下圖為巴爾喀什湖及其周邊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圖。

(1)說明巴爾喀什湖東西兩側鹽度存在差異的原因。(2)分析乙地地表景觀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過程。(4)有人提議在巴爾喀什湖北岸大力發展煉銅工業。你是否贊同?請表明你的態度並說明理由。

【答案】

(1)巴爾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條河流注入;湖泊的東半部河流注入較少,其蒸發量大大超過河水的補給量;巴爾喀什湖東西向狹長,影響湖泊東西兩側水體的交換。

(2)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氣候乾旱,蒸發旺盛;東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降水稀少。

(3)河流注入湖泊時,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勢平坦,加上湖水的頂托作用,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所挾帶的泥沙堆積下來形成河口三角洲。

(4)贊同。理由;湖泊北岸為著名的銅礦帶,礦產資源豐富;該地煉銅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與哈薩克和中亞重要城市有鐵路連接,便於產品運出;發展煉銅工業可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的經濟收入等。(6分,3點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給分)[或反對。理由:當地水資源缺乏,發展煉銅工業需要大量用水;煉銅排放的廢水會污染湖泊,影響湖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煉銅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該地發展火電會加劇環境的惡化等。

【解析】整體分析:巴爾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條河流注入,湖泊的東半部河流注入較少,蒸發量兩側都較大。只有狹窄水道相通,湖泊東西兩側水體的交換少。沙漠景觀形成,主要從降水、蒸發角度分析。區域工業發展,從利弊兩方面分析。

(1)讀圖可以看到,巴爾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條河流注入,鹽度較低。湖泊的東半部河流注入較少,蒸發量兩側都較大,鹽度較高。巴爾喀什湖東西向狹長,只有狹窄水道相通,湖泊東西兩側水體的交換少,導致兩側鹽度差異明顯。

(2)根據圖例,乙地地表景觀是沙漠。原因主要從降水、蒸發角度分析。該地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氣候乾旱,降水少,晴天多,蒸發旺盛。東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降水稀少。

(3)甲河河口地貌是河口三角洲。甲河流注入湖泊時,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勢平坦,水流減慢。加上湖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所挾帶的泥沙大量堆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4)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湖泊北岸為著名的銅礦帶,礦產資源豐富,靠近原料產地。該地煉銅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與哈薩克和中亞重要城市有鐵路連接,便於產品運出。發展煉銅工業可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的經濟收入等。所以贊同。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分析,當地水資源缺乏,發展煉銅工業需要大量用水,會加劇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煉銅排放的廢水會污染湖泊,影響湖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煉銅工業是動力指向型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該地發展火電會加劇大氣環境的惡化等。所以反對。

【補充】

中亞的巴爾喀什湖東部鹽度高、西部鹽度低的原因?

1、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2、西部有流量較大的伊犁河補給,東部缺少河流補給;

3、湖泊東西狹窄,兩側湖水交換不暢。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爾喀什湖位於哈薩克共和國東南部,伊犁河從南面注入巴爾喀什湖,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產蘆葦和鯉、鱸等魚類。從1975年到2014年的39年間,巴爾喀什湖萎縮明顯,共減少617km2,平均每年減少約15.8 km2。巴爾喀什湖正受到「滅湖」威脅。

材料二 巴爾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區等高線圖

(1)與甲河相比,伊犁河湖口三角洲更明顯,試解釋其原因。(8分)

(2)說明巴爾喀什湖對圖示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6分)

(3)提出解決巴爾喀什湖「滅湖」威脅的可行性措施。(6分)

【答案】

(1)伊犁河流量大、攜沙能力強;流經沙漠地區,河流含沙量大 ;河口地形平坦,流速減慢,泥沙沉積;伊犁河有多條支流入湖,泥沙易沉積;甲河為時令河,流量少,攜帶泥沙的能力較弱;甲河入湖處地勢起伏較大,泥沙不易沉積等(從兩方面回答,每點2分,任答4點,計8分)

(2)通過湖水蒸發,活躍該區域的水循環;對該區域氣候起到調節作用(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溫差);保護該區域生物的多樣性;延緩該區域的荒漠化進程等每點2分,任答3點,計6分)

(3)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合理分配河流上下中游用水量;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節水意識;立法保護水資源等(每點2分,任答3點,計6分)

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巴爾喀什湖位於哈薩克共和國東南部。下圖為巴爾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區等高線圖。圖中甲河從南面注入巴爾喀什湖,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產蘆葦和鯉、鱸等魚類。隨著中亞地區工業、農業和城市化發展,中亞地區的用水量持續增大,巴爾喀什湖受到「滅湖」威脅。

(1)分析巴爾喀什湖對圖示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8分)

(2)指出甲河入湖三角洲較乙河更為明顯的原因。(8分)

(3)說出為緩解巴爾喀什湖水位持續下降應採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通過湖水蒸發,活躍該區域的水循環過程;(2分)對該區域氣候起到調節作用;(2分)保護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2分)延緩該區域的荒漠化進程。(2分)

(2)甲河流經荒漠地區,河流含沙量大;(2分)受地形影響,甲河流速較慢,泥沙容易沉積;(2分)甲河有多條支流入湖,泥沙沉積量大;(2分)乙河為季節性河流(時令河),流量小,攜帶泥沙能力弱。(2分)

(3)改良區域內農業灌溉方式,減少農業用水量;(2分)工業生產和生活中節約用水;(2分)國家間加強合作,共同應對。(2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df5b41187d6338a4ad09789e7340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