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在我心底多年未問Y老師的秘密:「床前明月光」的「床」何意

2022-02-01     作家方曉莉

原標題:潛藏在我心底多年未問Y老師的秘密:「床前明月光」的「床」何意

大家新年好!

春節期間,想必很多人,也會向自己師長們拜年,其實有幾位師長在我人生道路上,很多幫助給我,但我因為自己一些事情,還沒做好,因此非常猶豫去報告自己近況,他們在我成長當中,傾盡了非常多的心力。

這裡也向他們拜年,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而在教導我的老師當中,其中有一位Y老師,可以說是「君子如蘭」一樣的老師,而Y老師和C老師是好友,他們的話,都對我很好,原來讀書時候,給我關心還有書教等等。

而Y老師對我悉心指點,是逐字逐句的,雖然我如今是網文作家,但可以說,在古典文學上,Y老師對我下了很大功夫,他從來不直接指出我哪裡不足,而是告訴我,應該哪裡去看書,應該怎麼學習,他是一名謙謙君子。

曾經我們同學背後在說,似Y老師這等人,真是個君子,蘭花一樣的人物,品格高尚。

(清·鄭板橋,《板橋題畫·蘭》圖。資料來源:頭條快懂百科,「板橋題畫·蘭」。)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喜悅。)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喜悅。)

我也打算這邊事情忙完後,到時候再去報告一些事情。

(其實我人生當中很多老師,其實很厲害的,為人低調,然後的話,有的都是詩書畫精通,然後古典文學造詣很深的。
當然還有是其他學科的老師,但其孩子也是清華大學畢業這種,只不過因為特殊環境,所以他們非常低調,但學問什麼,很多很拿得出手,人品也好。
他們可以說是讓我現在都感覺很慚愧的人。)

那麼我為什麼提及這名Y老師呢,其實一方面我很難過,自己到現在,也沒有一些事情做好,所以我打算這邊事情做好後,跟他說一下,然後我的確有個問題,我不好意思再去問了。

這個問題,是我讀書時候專門問過的,其實我很感謝網絡,比如詩道駿言博士,他是博士,如果是平常的話,沒有網絡,我們想要請教一個人,是多麼困難,我曾經請教我一名老師(詩書畫皆擅長。),那時候還小呢,我專門騎著自行車,騎個大半天,然後去拜訪,請老師幫我看文,指出哪裡不足,老師也很客氣的,我現在想起來,也特別感動。

但現在有了網絡的話,像詩道駿言博士,我有些不懂的,我在那邊看到,會有一些收穫,我其實很感激的。

我很感謝他的無私,的確他不是完美的,但是我認為我是在他的格律詩詞課程之後,開始寫了人生第一首五律。

《和詩道駿言博士《五十自嘲》,《偽嬌娘·自嘲》,說盡吾女人辛酸》

他對於格律詩詞教學,其實很用心,我倒是樂見一些網友提出和詩道駿言老師不同的觀點或者意見,只要友善交流,我們,我想很多東西,更加讓網友們或者詩友們看到明白,在和善交流當中,促進共同進步。

而人我是非,始終不是學問之道。

(圖片來源:圖行天下,感謝分享。)

網絡讓我能夠看到一些老師們交流,不管是詩道駿言博士,還是其他人,我能夠看到不少人很多優點,我也希望今年我能向大家學習到更多。

其實很多東西,不需要在人我是非當中去「表明」什麼。

如果你堅持一個觀點或者一個理論,可以去用你的學問,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做的更好。

旁人並不至於會因為你是不是博士,或者有沒有頭銜而對你輕看,恰恰相反,我認為詩道駿言博士並非這裡詩詞做的最好的,但我認為他是一個很無私的人,值得尊敬,因為如果不是網絡,或者這個人無私,可能他不會貢獻詩詞格律教程,而引起一些爭議。

(很多人知道「明哲保身」,但他的無私,卻給他帶來了一些「是非」,所以他很難得。)

我希望大家在友善交流環境中,能夠學到更多,而避免人我是非,因為這個的確不是學問之道。

對我而言,尊師重教是一個很深的話題。

我曾經讀書時候,有一個同學,有一天,他親戚來了,好像,一看,大家都懷疑是他「爺爺」,頭髮不少都白了,結果一問,才知道那是他爹,然後是交上之前沒交的學費,整整一麻袋啊,你能想像嗎?

裡面很多都是一毛,兩毛,還有很多鋼鏰兒……那一幕,我永遠也忘不了,看著他爹的滿頭白髮,我當時就很辛酸。

你們很多人可能並不會意識到教師這個職業多麼偉大,而我至今為止,打交道一些老師或者老師的愛人,也是大學教師這種,你能想像大概晚上十點多還沒回家吃飯,家人也不吃,在那邊等候嗎?

我覺得你們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教師這個職業多麼辛苦。

(深切懷念:趙朴初老師。)

(趙朴初老師,曾為中國佛教協會主席,同時他也是也是著名書法家,其人品德高尚,所填《金縷曲·敬獻人民教師》,令人敬仰。
《金縷曲·敬獻人民教師》:
不用天邊覓,論英雄,教師隊里,眼前便是。歷盡艱難曾不悔,只是許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忠與愛,無倫比。
幼苗茁壯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燥濕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所以我儘管在網上會遇到一些老師,但我並不會因為這是網絡而加以怠慢,因為我知道,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如果我沒有老師教導,那麼,我也沒今天,我相信我日子絕對不那麼好過,因為沒有老師教導,你沒法那麼明理,你需要通過社會很長時間的顛沛流離,掙扎,逐漸去明白人生一些「道理」,但是老師教導,可以讓你避免走很多彎路。

他們簡短几句話,卻是很多人一輩子的經驗,難道不該尊敬老師嗎?

我好像也說的太多了,但我今天其實想講的主題是「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什麼意思。

Y老師曾經教我的時候,告訴我和其他同學,「床」是指的「胡床」。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是「床」,因為我想像中就是「床」,而無法理解「胡床」。

Y老師非常注重考證,之後我發現我們試卷上,這個試卷不是Y老師出的,上面「床」

的正確答案,是「胡床」。

為什麼我特意提起這個事情呢?

是因為我最近看到關於這個「床」的一些說法,各說各的有理。

那我也想起了我曾經請教Y老師的事情。

當時,Y老師專門給我們說過,這個「床」是「胡床」,我雖然知道他很關注風俗民情,看的書很多,但是,我總是覺得想像中是「床」(過後我專門問他,他引經據典好多,我也不大記得了。),所以我後面專門請教過,然後Y老師引經據典不少,跟風俗有關。

而我期間在試卷上看到,這個「床」解釋是胡床,但這個試卷不是Y老師出的,是一份公共試卷。

那麼,我自己是怎麼想的呢?

我內心一直覺得是「床」,但我填寫試卷是「胡床」,當時Y老師給我解釋後,我似懂非懂。

但我理解,那個意思是不是說,那個當時李白這首詩裡面的旅舍,是不是沒有「床」,只有胡床?……因為時間太久,我也不大記得了。
(我打算等這陣子事情做好後,我再去請教。也不好意思問。)

那麼,對這個事情,「床前明月光」這個「床」到底是指的什麼呢,這個「床」是什麼呢?

我就按照我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這首詩寫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當時李白二十六歲,是舊曆九月十五日,而這個時間是李白出川兩年(24歲的時候離開四川),據說李白在揚州不到一年時間,散金三十萬,但在他27歲的時候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但在結婚之前,其實已經兩手空空,那麼如何證明他已經囊中羞澀呢?

那就是公元725年的時候(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好友暴斃於洞庭湖上,李白悲慟不已,卻因為盤纏緊張,只能將其就近葬在洞庭湖畔。

多年後,才給他剔骨安葬。

李白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出手大方、闊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實在囊中羞澀,也斷然不會需要多年後,才將其剔骨安葬,重新返回洞庭湖,找到當初埋葬好友的地方,將其筋骨剔出,到武昌城東再次下葬。

(來源參考:@西府趙王爺,《李白到底多有錢?出遊一年不到,散金三十餘萬》;
@讀否,《好友在遊歷途中暴斃,李白為何剔骨葬友?》
祝:新年快樂,諸事呈祥,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而公元726年,李白寫了兩首詩,一首是大家知道的《靜夜思》,另外一首是《秋夕旅懷》。

(來源:頭條搜索,網頁顯示。)

那麼,這個時間已經是秋天了,舊曆九月十五日,已經實在沒什麼錢了,而這個寫詩的地點,叫「揚州旅舍」。

居然也不知道名字是叫什麼,1296年後的我們……因此,不知道,這所旅舍到底在哪裡。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分享。
李白詩云:「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分享。
杜牧詩云:「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但根據李白當時已經進入開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6年的秋天,可以想像,李白這個時候應該比較困窘,最令人難過的是,這個時候,他是病臥於揚州。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他是病臥的情況。

現代人的話,什麼時候最容易想家?

一是沒錢的時候,二是生病的時候。

雖然李白未必一樣,但可以想像,他孤單寥落的身影,在這個地方,是難以比擬的寂寞。

而「揚州旅舍」應該不是什麼大旅館,大驛站。

按照李白的性格,寫詩歌喜歡具體地點,比如《望廬山瀑布》,比如《黃鶴樓送孟浩然孩子廣陵》,但在這個「揚州旅舍」上,卻只讓人知道是「揚州旅舍」而無從知曉到底是哪一家,可見,這個「揚州旅舍」只是一家好旅舍,但有了「揚州」二字,倒也很符合很多文人墨客的想像,認為文人頗為風流,有雅趣。

所以這個地點,李白沒有說明,這個「揚州旅舍」到底叫什麼名字,只是用「揚州旅舍」代替,可見這是一段不太令他愉快的時光。

第二,「揚州旅舍」按照李白當時經濟情況,應該他沒啥錢了,特別窘迫。

而他也沒有說明,這個「揚州旅舍」到底叫什麼名字,處於哪個地方,而是給模糊化印象,「揚州旅舍」而備顯文人風流。

那麼,《靜夜思》四句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四句詩當中,首句,「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什麼意思呢?

那麼只要看看這個「揚州旅舍」有什麼就行了。

第一,說這個「床」是「窗」,一般旅舍或者房子總該有「窗」,但我覺得按照視角來看,不至於如此。

如果是窗,不管是大窗、小窗,富貴窗,還是窮人窗,如果是「窗」,那「床前明月光」是「窗前明月光」的話,這人顯然在臥室里,那是從裡面往外看,「疑是地上霜」,人是裡面的話,是看不到外面的景象,無法疑,如果是臥室內的「月光」「疑是地上霜」,那就不是說「窗前明月光」,而是用「窗內明月光」表達了。

因為它照進來了嘛,所以從視角上看,我感覺不會是這個「窗」指「床」;

如果這個詩人是站在室外說的,那麼說「窗前明月光」,這人一直盯著窗,這感覺很「詭異」。

他如果站在室外,視野很曠達,應該不至於盯著人家睡覺的窗去說這個,有點「詭異」。

第二,說這個「床」就是我們平常睡的床。

這個是我個人看法,雖然老師教我是「胡床」,但我總覺得是臥室里的床。

因為這個時候李白病臥在這邊了,肯定休息嘛,那睡到深夜,一看,「地上有霜」,起來看一下,原來有月光啊?

這很容易理解。

(基本上,在我想像里,一般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本來人因為生病,迷迷糊糊在床上睡著,一下醒了,看了下地上,怎麼有霜了?

然後再起來一看,哦,是月光。

然後寫下這首詩。

這體現出這個詩人在困窘情境下,仍然有詩意的表現。

那麼,這個「揚州旅舍」有沒有「床」呢?

正常來說,應該是有「床」的,但是,是不是有「床」呢?我們也說不好,雖然正常來說,有床。

但我不知道我是否記憶出了差錯,是否老師說,其實那邊是胡床。

(甚至我生出一個想像,因為李白窮,所以李白將馬扎搞成床一樣,然後拿來睡……但按照他的個性,肯定不會說這個床到底什麼床,是馬扎拿來睡覺?……當然這是我的猜測。)

(我個人印象里不知道是不是老師說當時按照那個情況,其實李白睡的是「胡床」,是這種情況。)

我的理解是李白睡的是床,因為他生病了,病臥的話,肯定睡的是床,如果是「胡床」,除非當時這個「揚州旅舍」情況特別差那種,因此用「胡床」作床來修養,是有可能的。

(我印象中,老師好像當時舉例了一個風俗,是當時的民情這種,具體我也忘了,老師看了好多書的,很博學。
但我印象就不太「深」了,所以我也不大記得了。)

我猜測Y老師當時所說,不知道意思是不是說,當時那個「揚州旅舍」那種,待遇可能沒那麼好,可能未必是「床」。

(而我猜測,是否李白當時,將那個馬扎做成床一樣以休憩?

按照這樣來說,好像也有可能。)

因此,對於Y老師告訴我的「胡床」和我自己的想像是「床」,這兩者,我其實自己在考據上面,我還是不充分的。

所以,我只能下次問他,等我這邊事情做好再說吧。

(圖片來源:@點點文史,《胡床不是床,淺談胡床在歷史上的起源與演變》;
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學問精進。加油。)

第三,有說這個「床」是「井欄」的意思,如果按照這個意思的話,那就是李白病臥,大概九月十五日,「秋老虎」還沒過去,李白實在有點熱,就出來走走……然後走到「井欄」這邊,一看「有霜?不會吧?」,再看著天上的月亮,詩人舉頭看,低頭思故鄉。(當然,我個人並不認同是「井欄」的說法。)

按照這個解釋,好像能「通」,如果他日有人問李白,這個「床」是何意,李白說,那「揚州旅舍」,有一口井。

按照他囊中羞澀的情況,倘若有人問,他回答是「井」,那以前一般旅舍有口「井」那說明環境不錯了,要麼是旅館或者旅舍做的稍微有點大,寸土寸金的地方,有口井。

如果是小旅館,那可能運氣好,剛好有口井,那麼這個說法,詩人這麼一說,就備顯風雅,還有「身份」,即便是個小旅舍,但有口「井」,說明「品味不凡」,那為何把「床」說成「井」不說,而是「床」也許是為了「避諱」,如果是「井」,那不是有點「看不到太陽」的時候,因為它深麼,還是挖了一個坑,李白早年間,還是有功名之向,只是飄逸如仙,那麼用「井」的話,肯定也不甘於「挖坑」之屈,一直在那邊「坑」著,若是「床」則好說多了,你若問了,是井,說明有品味,你若不問,有床,則床則可以「高然大臥」,備顯風流。

(圖片來源:@漫遊家文化,《雲南建水,古井滋潤下的幸福生活 》,這是「醴泉井欄」,至今有700多年歷史。
據說從元朝的時候就開始了,重修於嘉靖十四年,復修於康熙年間,一般很多古井,會有保護,雖然我們不知道李白所吟的《靜夜思》所在,「揚州旅舍」有沒有井,但倒是想知道有沒有井,可以去搜尋一下,以往的歷史遺蹟當中,揚州所在,有哪些井,如果真有井的話,說不定也可以找一下《靜夜思》,李白吟詩所在。
只不過我個人並不覺得,李白《靜夜思》當中的「床」是指「井」罷了。
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事業進步,學問有成。祝福。)

但我個人總覺得不像是「井欄」,也不為問啥,因為我感覺視角不在「井欄」上。只能說我是直覺,我感覺這就是「床」,而且是室內。

至於是什麼床,我個人覺得就是床,但Y老師說是「胡床」,當時給我舉例過,我現在也不大記得了,所以我猜測是不是他當時那個「揚州旅舍」沒有「床」給他,他自己弄了個「胡床」做成「床」一樣,好休息?

具體我也不大清楚了,但總覺得不太像是「井欄」,因為他身體不太好,也許出去透透氣,剛好看到月光投射在地上,一開始還覺得像「霜」……然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我覺得李白不至於這樣。

我感覺他更加應該可能在室內做的這首詩,身體也不大好,可能就是睡得迷迷糊糊,然後再起來,發現地上以為是「霜」,結果一看是月光。

然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因此,總結以上我的看法,就是,Y老師曾經教我的,以及試卷(公開試卷,不是Y老師出的)上面所說,是「胡床」。

但根據我個人想像,直覺就是「床」,如果是「胡床」的話,除非當時那個「揚州旅舍」裡面沒有床,因為李白情況當時條件不太好,因此,除非他將「胡床」弄成「床」一樣去休憩,除非有這種可能。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我想我需要更多考證,回頭我再問老師吧。

(我不知道Y老師現在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的,但我也需要回頭再問。)

最後祝大家新年愉快。

(備註:本文分析,是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也想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歡迎指導,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658e5d4baed8acb33b234d3724fe31.html



事實與人生

2024-05-06